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与实践理路
作者姓名:阮一帆  明月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21&ZD003);
摘    要:精神生产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既是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起点和基石。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认为,精神生产具有物质制约性、相对独立性、历史继承性、民族开放性和自由超越性等规律特征,精神生产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一项整体、系统、稳步推进的工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涵盖其基础目标、中心目标、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从实践理路方面审视,需要在精神生产活动的完整过程中推进共建共享共赢共富。要深化精神生产改革、优化精神分配机制、夯实精神交往基础、提高精神消费能力,实现精神生产的共建、精神分配的共享、精神交往的共赢以及精神消费的共富,使人们拥有丰盈的精神生活、积极的精神状态、进取的精神面貌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目标体系  实践理路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