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基本原则
引用本文:王继蕊.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基本原则[J].理论与当代,1997(12).
作者姓名:王继蕊
作者单位:贵州师大马列部
摘    要:生活方式是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的交叉点。人们以何种方式生活,不但归根到底受到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制约,而且直接受到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思想意识的支配。因此,生活方式既能体现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更能体现人们的精神生活状态。 一、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一个历史范畴。生产方式不同,社会形态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同。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也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在人类社会初期的蒙昧、野蛮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具有愚昧、野蛮的特征。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尽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了空前的进步,人类逐渐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但是,由于存在着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没有本质的变化。虽然物质资料的消费是人们生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但单纯具有较高的物质消费水平,还不足以说明生活方式的先进和优越,还不能表明生活方式已达到了最高类型,只有当社会既有较高的物质消费水平,同时又消灭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提高到了较高的层次,整个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