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16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人对国乐的译介研究北大核心CSSCISSCI
引用本文:陈榕烽岳峰.16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人对国乐的译介研究北大核心CSSCISSCI[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2(4):122-128.
作者姓名:陈榕烽岳峰
作者单位:1.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350007;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乐西传译介对策研究”(FJ2020B108)。
摘    要:自16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著述牢牢把控着国乐译介话语权,将中西方音乐文化之间的“不同”解读为“不及”与“原始”,塑造了国乐在西方的负面形象,对当前国乐译介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考察史料发现,利玛窦、曾德昭、杜赫德、阿里嗣的著作和《大英百科全书》(第七版,1842)等著述是这些负面印象的主要权威来源。当代国乐西传的译介实践应重新审视这些不利因素,进而探究如何有的放矢地进行国乐的译介与传播,逐渐清除西方社会对国乐的负面印象,以期为新时期的国乐西传、文明互鉴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支持。

关 键 词:国乐西传  利玛窦  曾德昭  杜赫德  《大英百科全书》  阿里嗣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