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法的“阶级性”与“全民性”的历史分歧与当代视角
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法学院
摘    要:关于法的本质属性问题,马克思主义法学与近世西方法学之间呈现出"阶级性"与"全民性"的历史分歧。其中,马克思主义法学基于对19世纪西方社会情状的"实然描述",主张"阶级性"为法的本质属性。与此同时,近世西方法学则基于对西方宗教理想的"应然描述",认为法的本质属性是"全民性"("社会性")。如今,对于时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而言,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中,应当认为中国目前的"社会主义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其本质属性是"全民性"。同时,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其他社会类型的法的本质属性问题而言,则应根据具体的社会情势进行判断,再不可教条地套用传统"阶级性"的观点。

关 键 词:法的本质属性  阶级性  全民性  马克思主义法学  近世西方法学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