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追源溯流法的非正常运用——论钟嵘主观意图对批评客观性的负面影响
引用本文:陶春林.追源溯流法的非正常运用——论钟嵘主观意图对批评客观性的负面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12(1):127-129.
作者姓名:陶春林
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摘    要:钟嵘撰写《诗品》的现实原因是借此扭转"永明体"追随者片面推尊鲍照、谢朓而出现"庸音杂体,人各为容"的创作倾向,批判武器是确立以曹植诗歌为代表的审美典范,主要批评方法之一便是"追源溯流法"。现实原因促使钟嵘贬低"永明体"相关作家,忽略他们与曹植的联系,为他们寻找一个成就一般的源头。这种主观意图破坏了方法论的彻底性,也放大了"追源溯流法"的理论缺陷,导致后人广泛的质疑。

关 键 词:钟嵘  追源溯流法  主观意图  负面影响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