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援助与国际发展援助的“共生”——援助国产业结构差异的视角
作者姓名:王钊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国际经贸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发展融资创新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债务可持续性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9CGJ00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发展与援助在二战后的制度化结合是现代援助体系诞生的标志,对外援助的道德属性被框定为帮助受援国实现发展。但在现实中,西方和中国常质疑彼此的援助道德动机,前者认为后者的基建援助是"新殖民主义"、"债务陷阱",后者认为前者的软性援助人员费过高、口惠而实不至、干涉他国内政。本文尝试在国际政治经济学框架下,将对外援助决策的规范建构与理性选择双重属性理论化,发掘一国产业结构与对外援助政策间的关联性,以解释西方与中国对外援助的特征差异和误解来源。概言之,发展通过中间变量产业结构可以分解出发展理念、发展资源和发展压力等作用机制,影响一国对外援助的部门分配,因而工业国倾向基础设施与生产性援助,第三产业国则偏好投放专业服务类援助。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视野下,中国对外援助的偏好和结构具备合理性和正当性,不同援助方的发展援助既会产生竞争,也可互补共生,共同推动联合国"2030愿景"和新型全球治理的实现。

关 键 词:对外援助  产业结构  基础设施  服务贸易  全球价值链  发展援助  全球治理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