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信用危机”的社会心理根源剖析
引用本文:吴邛.“信用危机”的社会心理根源剖析[J].重庆行政,2005(2).
作者姓名:吴邛
作者单位:重庆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摘    要:当前,我国社会信用缺失现象是非常严重的,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经济生活领域更甚,“信用风险”、“信用危机”等话语不断见诸媒体,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社会各界人上关心的热点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每年订立的约40亿份合同中,完全履约的只有一半左右,而涉及到信用的经济纠纷、债权债务案件以及各种诈骗案件却在大量增加,每年因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经有关专家测算,我国每年因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亿元。由于社会信用度降低,更导致民事关系主体自动履行法院判决的比例越来越低,进入法院强制执行程序的案件比例亦是大幅上升。据介绍,1993年,法院判决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的约占30%;1998年,则猛增至42%;2003年,又增至52%。于此可见信用危机的严重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