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回到对象性去重识美学问题——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意义
摘    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开启了以人的感性的对象化的物质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新视界,处于基础性的第一位的关键词是同一意义上使用的"劳动""生产"以及"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而美学问题则内蕴其中。马克思对美学问题的解答包括:人的审美感觉在"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的历史中生成,美的规律是"人"的"真正的生产"规律,审美活动渗透于直观产品对象的直观中,人与自然的对象性活动及其关系孕育了自然美的生成。《手稿》的美学价值有如下的新课题需要研究:重新认识《手稿》给出的生产劳动以"美的规律"为原则的美学问题、生产劳动是美和美感产生的根源问题及生产劳动的感性的人的总体性生命表现的性质。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