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禅宗到人间佛教——中国佛教的“人间化”尝试及其文化意义
引用本文:邱进之.从禅宗到人间佛教——中国佛教的“人间化”尝试及其文化意义[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4):62-65.
作者姓名:邱进之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四川,成都,610071
摘    要:佛教是对中国文化及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宗教,而禅宗的兴起则是外来的佛教本土化、世俗化的转折点.自其产生之日起,禅宗就在宗教教义和宗教生活上努力与"人间"社会打成一片,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佛教同当时中国社会的关系,使佛教与社会相适应.禅宗的入世宗教伦理对稍后的新道教(包括后来成为道教主流的全真教)的宗教伦理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禅宗的入世宗教伦理对稍后的新儒家(即"道学"或"理学",以及更晚出的"心学")的"宗教"伦理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并终于与"人间的"文化系统打成一片.禅宗宗教伦理与韦伯所归纳的"新教伦理"内涵一致,前者却比后者至少早了700多年.禅宗是"人间佛教"的第一次成功的尝试,其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都十分深远,今天中国佛教界所倡导的"人间佛教"即是承禅宗而来.

关 键 词:禅宗  人间佛教  文化意义
文章编号:1008-5955(2006)04-0062-04
修稿时间:2006年10月1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