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孔子并不关注死后的世界,而是将生命的重心放在现实世界。他强调个体应珍惜自然生命,但亦主张在必要的时刻杀身成仁。不过仁的核心本质是爱人,推己及人的爱人思路并不能对现实中某些仁人志士为坚持理想而付出生命的行为进行囊括和解释。孟子在继承孔子生死观的基础上,一方面将义作为仁的补充凸显出来。另一方面通过性善论对义存乎于心进行了存有论证明,为个体行义奠定了道德自觉的基础。孟子对义的凸显,强调了人可以为了某种正义的价值取向而放弃自己的生命,实现生不为苟得、患有所不避的舍生取义之境界,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生死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