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释“道”有道,“道”亦可道——从斯坦纳阐释翻译学的角度看《道德经》中“道”的翻译
引用本文:肖水来,孙洪卫.释“道”有道,“道”亦可道——从斯坦纳阐释翻译学的角度看《道德经》中“道”的翻译[J].湖北社会科学,2009(6).
作者姓名:肖水来  孙洪卫
作者单位:1. 咸宁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咸宁,437000
2.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基金项目:咸宁学院校级科研立项 
摘    要:作为全书的核心,"道"的理解和翻译成为译者无法回避的难题。由于《道德经》诞生于两千多年前,无论是汉语语内翻译还是汉语同其他语言之间的语际翻译,都存在理解和阐释上的困难。根据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提出的阐释学理论模式,在语际翻译中,由于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语言上的距离以及语内翻译中时间上的距离,使得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困难重重。

关 键 词:《道德经》  阐释学    斯坦纳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