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共产党内两种社会主义观的出现和长期争论
引用本文:沈宝祥.中国共产党内两种社会主义观的出现和长期争论[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7(1).
作者姓名:沈宝祥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
摘    要:6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内开始出现两种不同的社会主义观,一种是离开生产力标准,着重从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上理解社会主义,推崇“一大二公”;另一种是着重从生产力角度理解社会主义,把在公有制基础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视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之点。从6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两种社会主义观的争论主要有三次:60年代初围绕“包产到户”的争论;70年代中对穷社会主义的批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姓资姓社”的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结晶,也是同不科学的社会主义观争论和斗争的成果

关 键 词:两种社会主义观  “一大二公”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本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