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敬畏之心的存有与和谐社会的建构——“君子三畏”及其现代意义
引用本文:余卫国.敬畏之心的存有与和谐社会的建构——“君子三畏”及其现代意义[J].湖北社会科学,2011(6).
作者姓名:余卫国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法政与管理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南通市哲学社会科学资助基金课题,南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项目
摘    要:"君子"与"小人"相对应,是孔子思想中的理想德性人格。"君子三畏"作为"君子"人格的本原、本体和元价值之源,既是"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内在根据,更是"君子"之所以不同于"小人"的深层原因。而孔子之所以要将"天命"、"大人"和"圣人之言"作为"君子"人格的本原、本体和元价值之源和"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内在根据和深层原因,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自然之序"、"社会之序"和"精神之序"的表征意义外,其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是殷周以来的"敬畏"传统;其二是"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现实归因;其三是"仁"的自觉的内在要求。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和"物化问题",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意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重温孔子的"君子三畏"思想,培育和强化敬畏意识,完成对人之为人的敬畏之心的存有,无论是对于人类行为的自我约束和德性自觉,还是对于抑制人类中心主义的泛滥,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和谐社会的建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 键 词:孔子  《论语》  君子三畏  现代意义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