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河文化的脉络结构和开发利用——以甘肃黄河文化开发为例
引用本文:彭岚嘉,王兴文.黄河文化的脉络结构和开发利用——以甘肃黄河文化开发为例[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4(2):92-99.
作者姓名:彭岚嘉  王兴文
作者单位:1. 兰州大学 文学院,兰州,730020
2. 宁夏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宁夏 固原,756000
基金项目:2013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大招标培育项目:“西北地区文化资源调查、整合与开发”的阶段性成果;项目
摘    要:以河流为载体的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源泉,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恒河文明以及黄河文明等古代四大文明均是河流文明的代表。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文化特性和文化集合的集聚或总和,其内在精神包括自强不息、天人合一、多元融合、以人为本、崇德利用、贵和尚中等方面。从生成角度看,黄河文化具有一种树状聚散特征;从文化内涵来看,黄河文化是以"和"为核心思想;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黄河文化具有超乎寻常的稳定性。黄河文化的结构是一个由多条脉线交织而成的网状结构。黄河文化主脉线主要有生物化石线、文明遗址线、农耕文化线、民族文化线、宗教文化线、民间文化线、文学艺术线、建筑文化线等等。每条主脉线上又分布有若干副脉线,这些脉线交错纠结,共同织就了具有生成性、开放性的网状结构式的黄河文化系统。甘肃黄河文化开发必须找准历史与现实的可能性,准确界定其内涵与外延,打造具有品牌特征的黄河文化产品。

关 键 词:河流文明  黄河文化  脉络结构  文化开发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