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社会的“高成本”痛感,来自何处?
摘    要:正中国还不算富国,多数企业和国民显然尚未做好迎接高成本时代的准备,但这个时代却正在来临。改革不是不要效率,去搞"均贫富",而是要化解社会的整体"高成本",以及"高成本承担不公"所带来的效率损失。上世纪90年代初,40多岁的台商郭台铭来到深圳郊区的龙岗,他登上一块高地,挥了挥手,做出一副画圈的模样。看到当地官员"求资若渴"的表情,以及低得让他心花怒放的地价,他说:"这些土地,我都要!"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