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美:作为实现至善的环节与作为知的形态——席勒与康德审美思想的差异
引用本文:宋宁刚,张珺.美:作为实现至善的环节与作为知的形态——席勒与康德审美思想的差异[J].求索,2013(5):93-96,195.
作者姓名:宋宁刚  张珺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46 [2]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系,北京100084
摘    要:康德认为人是理性的存在者,他的哲学目标是作为理性主体的人如何实现至善,也即作为理性存在者的人如何实现自身的自由。席勒则认为,一个服从道德律的人由于感性受到压迫仍是不自由的。真正的自由只能通过感性与理性在美的艺术中的和谐一致才能实现。因此人被规定为美的人性,只有具有美的、完整的人性,人才能够算是真正的人。康德的自由的当下在于道德法,席勒的自由在于美的交往。康德的美是形式规定,席勒的美则是形式与质料的统一。美在康德那里是特殊性的环节,对于席勒则是思想的尺度,具有完整的知的形态。

关 键 词:  康德  席勒  理性  自由  知的形态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