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以“法律”语义演变标记的中国法制近代化探究——以来华传教士文献、清末日译法律工具书为依据
引用本文:孟广洁.以“法律”语义演变标记的中国法制近代化探究——以来华传教士文献、清末日译法律工具书为依据[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8(4):146-158.
作者姓名:孟广洁
摘    要:“法律”语义的演变过程能够标记中国法制近代化进程。从词源上来说,“法律”是中国本土化词语,但是其语义却在外来法律文化的冲击之下,发生了两次重大演变。第一次演变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马礼逊、卫三畏等传教士将西方工业革命后的文明引入中国,将古汉语中的“法律”与西方“law”的语义对应起来,打破古汉语“法律”语义的封闭系统;第二次演变是在19世纪末20纪初清末法律移植的过程中。随着大量日本法律工具书被译介到中国,“法律”语义再一次演变并得到当时社会自上而下的认同,影响极其深远,“法律”语义完成了近代化定型。“法律”作为最为核心的法律术语之一,准确细致地描写其语义近代化演变过程,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法制近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法律”  语义演变  传教士文献  清末日译法律工具书  法制近代化
点击此处可从《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