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儒家传统文化中的荣辱观
引用本文:葛泉滋.儒家传统文化中的荣辱观[J].人民论坛,2006(7).
作者姓名:葛泉滋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副校长
摘    要:从人类第一次用树叶遮身,羞耻之心便已萌生。自古以来,荣辱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就是一股不同凡响的激流,尚荣知耻、弃恶从善,从来就是为世人所称颂的优良美德。儒学的经典《论语》里,有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如果能用道德来教育百姓,同时又用礼法来约束他们,那么,百姓就不但具备羞耻之心,而且能够改过向善。可见,孔老夫子把知耻的分量和作用看得很重很大,已经提升到治国安邦、惠泽百姓的高度上来了。这一点的确具有先见之明。其实,早在孔子之前,周公就明确地意识到尚荣知耻对于国家安定的…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