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也是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集中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起着关键性作用;应该从最广大人民的现实需要出发,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和归宿。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存在的全部理由;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是新时期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归宿。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到实处,就是要落实到代表人民利益的思想上、落实到研究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上、落实到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上、落实到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上。  相似文献   

4.
要善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不是广大人民所有个体利益的简单相加;广大人民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需求和利益,也并不全是根本利益;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式和途径,并不是也绝不会是整齐划一的。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除了有一个愿意不愿意的认识问题之外,还有一个能不能、会不会、善于不善于的实践问题。这不仅是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更是践行“三个代表”,把人民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的关键。善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抓住主要…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实现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必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标准;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消灭贫穷,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日益提升人民生活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特别是关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论断,在新形势下为党的各级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在坚持党的宗旨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仅就党要“忠实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重要思想谈些粗浅的学习体会。 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内涵 要忠实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中国最广大的人民?它的根本利益是什么? 1.何为“中国最广大的人民”。“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它是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  相似文献   

7.
张玉侠 《学习论坛》2003,3(9):17-18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灵魂和归宿 ,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必然要求 ,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要始终代表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必须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并妥善调节各种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8.
《求是》2003,(21)
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这是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论断。它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强调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好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全党同志一定要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论断,为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是由我们党的性质、任务和宗…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8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奋斗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有力量的根本原因。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考验,如何更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就必须切实当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要怎样才能当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1.
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是个复杂的系统,代表主体、代表对象和客体三者的联动构成其“代表机制”,而“发展社会利益”、“合理分配利益”、“完善代表资格、提高代表水平”三者的联动就构成了其“代表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2.
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的根本要求。坚持执政为民 ,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其出发点和归宿 ;在加大改革力度的问题上 ,要充分考虑人民的承受力 ;同时更应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理论创新轨迹分为三个阶段。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理论创新的四个显著特点。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及现代化则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的三个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4.
依据政治学原理,任何执政党的政治统治都有一个合法化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政治统治的合法化包括历史的、道义的和现实的内容,这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只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即可获得历史的合法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即可获得道义的合法性;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可获得现实的合法性.三者紧密联系,内在统一,其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价值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是一个较完整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的价值观是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的价值观。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是由我党的性质、根本宗旨以及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决定的。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必然要求以人民群众为评价主体,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评价标准。“三个有利于”价值标准,是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的价值标准,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评价标准的价值标准,也是科学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实现什么样的改革、怎样改革,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也是改革开放的根本要求。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改革措施的制定与选择要立足于人文关怀,评价改革的基本标准看是否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深化改革的新坐标。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的思想不仅对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而且也是我们在党的领导下,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遵循的正确方针。我国法制建设必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8.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内容.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必须正确处理好人民群众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领导人民与服务人民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在不同时期的创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执政理念为指导形成的,并伴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共同富裕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再到以人为本,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述形式,但其核心价值理念始终未变,对完成特定时期的执政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政治稳定问题与中国政治秩序的基本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治稳定的实质是政治秩序的存在与有效实施。政治秩序即为社会所公认的、能够产生出具有实际政治效能与合法性的政治权力的规则和制度。政治秩序能否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稳定,最终取决于其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代中国的政治秩序是基于“共产党的领导”的政治原则而形成的政治规则与政治制度。这一政治秩序符合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成中国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