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媒介化社会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不可忽视的时代背景,返乡青年县域城市融入嵌入在城乡社会环境和新媒体环境中。基于媒介实践视角,从人、媒介与社会互动关系维度,分析返乡青年日常生活中的媒介实践逻辑及其县域城市融入策略。返乡青年面临着回不去乡村也离不开城市的双重融入困境,县域城市成为他们实现城市化目标的空间选择。新媒介技术构建了连接城乡的传播网络,赋能返乡青年扩展城乡经济空间、编织社会关系网络、重构城乡日常生活秩序,提高了返乡青年的县域就业能力与社会身份认同。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建返乡青年县域城市融入的媒介支持系统,有助于促进县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早日转移“三农”工作重心,促进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首先是人才的振兴,近些年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农村大学生离开故土进入城市,造成了农村人才的严重流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对全面推进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缩短城乡差距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战略意图入手,分析当前农村籍大学生在返乡就业、创业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关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钟淑颖 《小康》2023,(11):76-7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青年人才严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普遍问题,如何吸引更多的青年下乡、返乡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民主体关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问题是考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以乡村和农民群体为主体的传统共识之下,有必要通过考察村干部与村民关系、村民与村民关系、村民代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现实态和理想态,进而拓宽重构乡村社会主体熟人社会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能路径:以优化公共服务提升党群关系,以组织化机制活跃乡村人际关系,以适度原则约制人禽关系,以共同体准则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以青年作为农民主体关系振兴的突破口,培育新时代乡村文化,推进乡村养老服务体系创新,鼓励"中坚农民"参与乡村社会治理,政策支持青年人回村创业,从多方面振兴农民主体关系,服务于乡村振兴大战略。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引领农村籍学子返乡就业,促使农村籍高职学生毕业后参与家乡的产业建设、文化教育活动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在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获得职业发展,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文章简要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对学生返乡就业的需求,提出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就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就业的优化思路与践行路径,以期能够为深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集聚农村人才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乡村发展的关键是要将外源性资源与内生性动力聚合转换,促进乡村“新内源式发展”。返乡青年具备专业多元、思维创新、文化素质水平高等优势,应抓住当下青年回乡创业的社会契机,使返乡青年精英成为链接外源资源与内生动力的关键性角色。本文以湖南M自然村为个案分析,探究青年精英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使村庄形成新内源发展态势的背景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青年精英在熟人社会中带领村民参与环境治理,内生性动力在村庄内部激发凝聚,依托专业优势倒逼政府外源性资源投入,以提升作用的空间范围和系统层次,使内生性动力与外源性资源进行双向反馈互动;青年精英成立村社组织、制定行动策略,重塑动能形态,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事件搭接多元治理主体、助推乡村自治、孕育新兴产业,为乡村新内源式发展奠定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土社会治理的内生性需求与国家政策的外部性导向为乡贤回归乡村、参与乡村建设提供了可能空间,对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独特作用。如何理解和解释乡贤参与乡村建设,激活乡村共同体背后的机制逻辑成为当前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基于现实案例,从治理共同体激活、经济共同体复兴与文化共同体唤醒三个维度深度解析包含情感治理、资源整合与文化培育等行动策略在内的振兴机制,并将乡贤视为行动者网络的核心行动者,从问题聚焦、利益捆绑、征召与动员以及异议消除五个层面探讨乡贤兴村的内在逻辑。行动者网络的建立与运行是乡贤兴村的关键逻辑,而加强乡贤文化培育、加强政府资源支持和建构有效的“异议”消除机制是未来推进乡贤参与乡村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青年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青年群体应转变创业观念,加强创业技能,提高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地方政府应积极出台优惠政策,给青年返乡创业更多的"动力"。乡村社会应积极优化生态环境,夯实青年返乡创业的"定力"。当"能力""动力""定力"三者兼具,乡村振兴将迸发新"活力"。  相似文献   

9.
由于融入城市之路并不顺利,导致返乡回流成为外出打工者最典型的路径选择,包括青年农民工。然而青年农民工的回流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具体体现为回流青年在返乡问题上表现出的双重不情愿及其再融入农村的双重勉强感。后一个是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因为一旦返乡付诸行动构成事实,那么不情愿就变成了潜在的对再融入乡村勉强感的影响因素。而合理规导回流青年农民工再融入农村要在国家和个体"两个层面"以及政策、制度、法律和社会支持"四个维度"来着手进行。既要注重维稳,又要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青年和农村(乡村)的关系""青年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探讨和补充的重要议题。青年和乡村振兴高度契合,参与乡村振兴是青年作为"强国一代"的应有责任和历史使命。但是,结合有关政策和现实情况来看,当前我国青年在参与乡村振兴进程中存在"数据(总量)缺席""政策(制度)缺席""话语(关注度)缺席""行动(实践)缺席"等问题,将可能导致我国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潜在力量不足、生态宜居的建设力量不足、乡风文明的引导力量不足、治理有效的参与动力不足、生活富裕的生力军不足。因此,本文重点强调"青年的缺席"是我国乡村振兴进程中需要及时关注和探讨的一个社会现象,应当深入分析我国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缺席"原因以及"回归"方法,并尝试提出"青年+"概念,认为"乡村振兴青年+"是进一步推动我国乡村振兴进程的一种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返乡创业的青年明显增多。对于从事农业经营的返乡青年而言,因为农业生产周期长、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多,以及风险控制更为复杂等,农业经营有成有败。将返乡青年不同类型农业经营模式及其成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二元农业格局下,传统劳动密集型农业经营几乎没有盈利空间,惟有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才是经济上有利可图的经营方式。但返乡青年要进入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经营,除了个人具备主体能动性外,还需要外界在资本、技术、大市场对接方面的支持。公益性社会组织和社会公益人士固然可提供一部分支持,但以农民自身主体性作为前提,基于群众路线的“民办公助”才能为农户经营提供广泛、持续的资金、技术和市场对接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张娟 《中国民政》2023,(8):46-47
<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坚持把深化巩固兜底保障成果摆在优先位置,持续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推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工作取得新进展;助力脱贫地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乡村振兴……日前,民政部召开2023年全国民政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视频会,安排2023年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综合性的国家战略,青年是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乡村落后于城市这一基本事实所形成的各种推力、吸力和习惯力,造成了乡村青年发展的结构性困境,使得大部分青年普遍缺位于乡村建设.随着诸种条件的变化,青年群体的乡村建设主体性得以培育和发挥,他们通过在村创业就业、返乡创业就业、乡村公益、服务基层组织等各种方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促进了乡村建设事业的发展,这在一定意义上可谓是对先期缺位现象的补位.各种补位方式彰显了新时代不同于以往青年参与乡村建设的时代特殊性和社会主体性.但从长远来看,青年参与乡村振兴事业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参与的方式肯定也会更灵活多元.要使青年群体就位于乡村振兴事业,建议采取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大力推行县域统筹乡村振兴、加强相关社会配套、鼓励多种方式参与和培育关键少数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等方式进一步丰富提升青年群体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乡村关系持续减弱,传统乡村治理效能的发挥面临人力、物力、资源匮乏等困境的背景下,专业社工参与乡村治理何以可为?本文从关系视角出发,以Q县H村的案例为例,剖析“五社联动”实践中专业社工介入乡村治理的机制。研究表明,专业社工基于利益性、优势性和协同性促进村庄中各主体间的联动,以促进乡村关系空间性、社会性和情感性的联结,重建“熟悉感”,重构村庄关系。关系的营造产生社会资本,促进乡村治理自治力量的挖掘和培力,激发了村庄内部的资源动员,促进了乡村治理。“五社联动”同时提供了关系联动、人才培育、资源拓展的实践机制,使得资源和人才匮乏的村庄具有了突破约束、自力振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正>【调研背景】新形势下,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产业振兴是基础和关键。政府大力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其中,这对于民企健康成长、巩固脱贫致富成果等具有重要意义。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裕公司”)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发挥扎根农村的独特优势,将乡村振兴作为华裕公司的责任和使命,依托乡村产业、乡村教育帮扶和乡村医疗救助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技能和培训服务,实现村集体和农户持续稳定的收入,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贡献了民企力量。为此,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对华裕公司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结华裕公司助力乡村振兴的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形成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从根本上说是人的振兴、农民的振兴和农村优秀人才的主体性振兴。面对当前农村人口“空心化”的严峻形势,推进乡村振兴亟需动员和吸引潜在的优秀“城归”人员积极返乡干事创业,充分发挥好他们投身乡村发展建设的“补位”功能,促使其切实补足乡村产业振兴、社会治理和文化建设的主体之缺。为此,一是要加强对“城归”人员的宣传教育,唤醒其主体意识,引导其真心诚意地返乡;二是要持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为“城归”人员搭建展才、立业、建功的舞台;三是要加大对“城归”人员干事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使其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立得住脚”;四是要重视对“城归”人员的能力培养,使其能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迈得开步”。  相似文献   

17.
来自农民家庭的青年是乡村振兴重要的内生动力来源,虽然其中绝大多数选择非农就业,但是青年在县域城乡流动显示出其具有参与乡村振兴的现实性.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质性访谈方法,研究发现,青年对于近几年来乡村振兴工作高度认可,乡村的宜居化吸引青年在村居住,县城青年具有"城乡两栖""客乡"的特征,离县青年对乡村较为疏离,但未来有可能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主要特点是在村青年对乡村产业兴旺有较高期待,青年参与村庄公共事务最为普遍.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组织形式有村集体引领、青年个体自发带动和青年自组织三种形式.通过分类、比较和归纳,本文提出了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存在以村庄为中心的同心圆结构.通过将青年组织起来,便显现出一条青年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径,即依靠村集体的引领,青年个体自发带动和自组织,让同心圆能够向着村庄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青年自身的社会网络,叠加经过组织活化的同心圆结构,将形成新的青年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助力精准脱贫、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出台乡村旅游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指导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应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等投身乡村旅游创客活动,并为乡村创客、科技企业等提供学习平台、交流平台,全面提升旅游智力服务水平,推动文化旅游衍生品开发。  相似文献   

19.
<正>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十三五”时期我国乡村治理成效显著,全国各地都因地制宜地推进乡村治理创新实践。本文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海尼村“五户联帮联保”治理模式为例,分析“五户联帮联保”乡村治理模式的运作机理、创新机制,归纳总结该模式的经验及启示,以期为省内乃至全国类似地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尤其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方面,提供可供复制的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23,(8):73-73
全国基层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乡村振兴政策法规解读》《城市基层治理政策法规解读》《乡村振兴实践案例选编》《城市基层治理实践案例选编》《农村基层干部一线工作法》《城市基层干部一线工作法》教材聚焦乡村振兴、城市基层治理主题,按照“政策解读、案例示范、实操练习”总体框架,系统展示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基层治理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生动实践,是基层干部学习的鲜活素材和范例。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干部读本本书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突出重点内容,坚持问题导向,采取理论阐述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形式,全面准确解读内涵、把握外延、解疑释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