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海洋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从为渔民海上捕捞提供服务,拓展到海洋防灾减灾、国家安全、海洋经济发展等多个领域。“十二五”期间,我国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海洋气象防灾减灾面临的要求更高、领域更宽,加上服务能力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所以探讨海洋气象防灾减灾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的若干问题就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气象工作要全面融入和服务海洋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健 《今日浙江》2011,(24):41-41
浙江是海洋大省,也是海洋气象灾害多发、气候变化影响敏感的省份之一。今年年初,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正式列入国家战略,对气象工作全面融入和服务海洋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发展海洋经济,气象具有基础性、保障性和先导性作用。气象部门要围绕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带气象保障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海洋气象监测预警能力、海洋气象信息分发能力、海洋气象防灾减灾能  相似文献   

3.
黎健 《今日浙江》2014,(19):38-38
正浙江作为全国气象现代化试点省份,将以贯彻省部共同推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合作协议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为契机,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优质气象服务保障和气象科技支撑。坚持科学防灾,大力推进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的现代化。气象是防灾减灾工作的"第一道防线",防灾减灾要做到"防在灾害前面,救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节点",必然要求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发挥气象在科学防灾、主动  相似文献   

4.
文玉  王震 《中国减灾》2013,(7):10-11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民意的盛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春天的盛会里,亲历和见证了这个重要的时刻。论国事话民生,"两会"期间防灾减灾问题是关注领域之一。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做好气象、地质、地震等方面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同时,"两会"代表委员提出很多特色鲜明的建议,其中一些提案议案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气象服务与防灾减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的气象服务领域已不再是传统观念的"天气预报"了.它开始向医疗、生活、环境、商品以及行业气象预报拓展,与防灾减灾紧密相连.面对"万千变化"的气象服务,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与气象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张迪 《中国减灾》2013,(12):18-19
在城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社区是基本的组织单元,是强化社会对灾害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发挥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的重要环节。为切实加强我国城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依托2013年城市气象防灾减灾专项建设项目开展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社区建设试点。  相似文献   

7.
文玉  王震 《中国减灾》2013,(4):8-11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民意的盛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春天的盛会里,亲历和见证了这个重要的时刻。论国事话民生,“两会”期间防灾减灾问题是关注领域之一。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做好气象、地质、地震等方面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备为防灾减灾提供服务的能力。国防科工委作为中国航天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推动航天技术为防灾减灾服务。五年来,我国相继发射了气象、海洋、资源三个系列共计5颗卫星,主要用于防灾减灾的“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第一阶段共计3颗卫星)也在立项,并在紧张的研制之中。为保证这些卫星的成功发射和正常运行,以满足我国防灾减灾对航天技术的需求,在过去五年里国防科工委做出了不懈努力。充分发挥现有气象、资源、海洋卫星潜力,积极为防灾减灾服务目前,用于防灾减灾的卫星主要是对地观测卫星。1998年在长江和松…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提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我国气象防灾减灾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10.
甬政发[2012]7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近年来,我市气象防灾减灾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气象社会管理能力不断增强,气象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今年6月,我市被中国气象局列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标志着我市气象现代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征程。按照市委提出的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努力成为"发展质量好、民生服务好、城市环境好、社会和谐好"四好示范区的战略目标,为准确把握气象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和着力点,科学彰显"民生气象、现代气象、社会气象"理念,现就全面  相似文献   

11.
辽政办发[2011]31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我省是气象灾害多发省份,特别是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增多增强趋势,气象灾害的破坏力日益严重。为加强全省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以下简称"两个体系")建设,提高气象为农业服务和防灾减灾能力,为"三农"发展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强"两个体系"建设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05,(5):59-60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竣工,珠峰建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北京第一支社区防灾减灾志愿者队成立,中国启动最大规模近海海洋综合调查工作,我国高校首部城市灾害学教材正式出版,香港举办展览向市民推广防灾教育,首款手机气象服务系统在江西问世,山东省平度市再次拉响救灾预案特别警报,广东五华:村民慈善会 为民办实事。  相似文献   

13.
积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中国气象部门是政府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部门之一。长期以来,气象部门始终坚持把监测、预测、防御重大气象灾害的影响,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作为气象工作的根本宗旨,把为政府防灾减灾的决策服务放在气象服务工作的首位,最大限度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对气象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建成了由地面观测、地面遥感到高空遥感立体气象观测体系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气象部门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已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监测系统。随着国家经济…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3,(9):60
4月18日,应中国气象局邀请,民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姜力赴中国气象局考察,研究深化两部门防灾减灾合作事宜。在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陪同下,姜力副部长先后考察了华风气象传媒集团、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和国家气象中心等机构,听取了关于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公共气象业务服务,气象卫星业务发展与应用,气候业务以及气象  相似文献   

15.
正豫政[2013]63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气象事业是基础性、科技型社会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气象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气象现代化建设与防灾减灾张钛仁,侯炳辉,邢铭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气象局)一、积极推进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增强减灾服务的能力8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气象部门开始实施《气象现代化建设发展纲要》。至今,中国气象事业现代化系统的框架...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对气象防灾减灾也提出了战略目标,要求在2020年前明显提高气象灾害的预警能力,使气象灾害对国内生产总值影响率在现有水平上降低50%.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对气象防灾减灾的当前形势、未来展望和行动安排等若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年末,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其中有9件是气象灾害事件,气象灾害对我国的影响之深可见一斑。要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首当其冲。近日,本刊记者就气象防灾减灾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黔府办发[2014]32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强化公共气象服务,更好地发挥气象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等工作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我省气象现代化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立足山地特点,发挥生态屏障、地理区位优势,牢固树立"防灾减灾,气象先行"服务理念,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0.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近年来,我市气象灾害发生频率明显加大,极端气候灾害显著增多,气象灾害损失占全市GDP的3%,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