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据报道,国家层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已上报国务院,近期将发布。其中,2014年6月底前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建立以公民身份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信用是发展的基础,诚信是人际交往的纽带。可在当下,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失信的人往往得不到及时惩戒,比如出售假冒伪劣产品者,也能得到银行贷款;制售假货的企业,也能得到订单等。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为诚信缺失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855亿元。  相似文献   

2.
《公安研究》2009,(3):92-92
陈景云在《理论探讨》2008年第6期撰文认为,政府诚信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它直接影响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进程,决定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质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政府诚信建设,充分发挥政府诚信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先导和表率作用,认真研究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对策措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康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电子政务》2014,(5):27-27
正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中国人民银行的牵头下,由国家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编制完成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送审稿)》(下文简称《纲要》)已上报国务院,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原则通过。《纲要》提出,下一步,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按照"一套组织体系、两个顶层设计、三大关键举措、四大重点领域、五大推进载体"全面展开。其中四大重点领域是指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  相似文献   

4.
一、政务诚信是企业、社会诚信的基石和表率 政府是国家信用的代表,没有诚信政府,就不会有诚信的社会。政务诚信乃治国理政之本,商务诚信、社会诚信惟政务诚信是瞻。政府遵守承诺,企业才会履行契约,民众才会“不令而行”;政务没有公信力,信用体系缺少支撑环境,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便举步维艰,民众、企业难免“虽令不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出现了较为普遍和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社会和经济问题。虽然近些年我国在社会诚信体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目前来看诚信建设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亟须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以信用信息系统为核心的社会诚信  相似文献   

6.
李鑫 《群众》2023,(16):51-52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大国要讲诚信、守诚信,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诚信建设的必然要求。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更要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在提升综合发展实力、人民生活品质、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治理效能上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将信用转化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显著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正>国务院颁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对社会组织诚信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社会组织诚信建设的目标任务,这对于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推进社会组织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社会组织诚信建设的进程、质量和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展,而且对于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社会组织诚信建设,是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社会文明是人类彰显其社会属性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诚信制度化建设的要求加快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在进一步思考关于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层问题时,应当注意到,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在国家层面上变成一种政治行为,进入政府与社会、公民相结合的实际操作阶段。为实现我国信用秩序的根本好转,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视度,并真实地把信用体系建设的主旨放在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利、为人民服务中去,在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中构建政府、社会、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实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理清劳动关系、行政关系,明确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个人行为的责任和义务,把民生大计与社会信用关系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战略整体。同时要懂得,信用文化是连接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桥梁;发现和弘扬诚信文化,是向信用社会、信用国家建设迈进的思想武装。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工作。上个月,国务院发布实施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中央文明委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抓住了关键和要害,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一、加强社会信用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社会信用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信用建设是每一个自然人和法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简政放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简政放权的核心是政府少管,政府少管的前提是市场主体遵章守法、讲究诚信。  相似文献   

10.
施歌 《群众》2021,(3):65-66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要推进诚信建设。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8次会议上强调,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2020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确定完善失信约束制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不要窄化社会诚信目前,对于诚信与信用,存在概念使用的含混现象。尽管二者具有密切的关联性,但不能混用,尤其不能把诚信直接等同于信用。诚信与信用至少有三方面的区别:在概念的外延上,虽然诚信与信用都是指承诺与践约的伦理关系、规范要求和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对诚信体系建设如此之重视,意味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时代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提出了紧迫要求。时代发展对诚信体系建设提出迫切要求记者:新年伊始,国务院常务会议即原则通过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国家如此重视诚信体系建设,释放出怎样的信号?丁元竹:2014年1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将"信用"称为市场经济的"基石"。会议也指出了当前我国诚信体系存在的问题,诸如,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逃债骗贷、学术不端,等  相似文献   

13.
仝尧 《淮海论坛》2014,(2):40-42
2011年10月1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会议强调,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确立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的要求。其核心就是“以诚实守信为重”,建设诚信社会。价格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价格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积极探索并加快价格诚信体系建设,对于加强和改善价格管理,促进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大》2012,(19):34-35
"要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这一表述,在全国引起关注。此前,2011年10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并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海亦提出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张玉胜 《今日海南》2011,(12):17-1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提出要"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这既规定了诚信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也指明了构建诚信社会的努力方向。"突出位置"凸显了中央政府对诚信缺失现状的关注和警觉,体现了国家致力构建诚信社会的决心和意志,契合国情,  相似文献   

17.
程文浩 《小康》2006,(10):37-37
诚信社会不可能自发实现,必须借助政府的强力推动。政府在诚信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着两重作用:一是建规立制,严格执行,二是以身作则,为民表率。前者是指政府要通过制度建设和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奖励诚信行为,惩罚失信行为。后者则是指政府本身首先要诚实守信,成为  相似文献   

18.
袁刚 《同舟共进》2012,(1):21-22
2011年10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项举措,政务诚信摆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9.
《江西政报》2015,(2):18-38
赣府发[2014]47号2014年12月31日各市、县(区)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江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此件主动公开)江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法治江西建设的重要手段,对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营造优良的信用环境,提升江西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近期,国务院发布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对于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