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山东省妇女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状况如何,是测定她们在微观领域的生活质量和所处地位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依据有关调查所取得的数据进行概要的分析.一、山东妇女同山东男性相比较,由父母作主的婚姻处于强势,婚姻自主已成大势,自主婚姻已成为山东妇女婚姻的主体形式.山东城镇女性较之于农村女性拥有更多的婚姻自主权.山东妇女的文化程度与其婚姻自主的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2.
婚姻自主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而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的。我国封建历史较长,人们多少保留着封建的婚姻家庭观念,因此,婚姻自主权在我国产生较晚。以我国历史及古埃及的经验来看,婚姻自主权的发展主要与人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与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有关。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女性的经济地位越独立的国家地区及历史时期,婚姻自主权的保护往往更加有力。从历史发展来看,婚姻自主权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订婚自主权、结婚自主权和离婚自主权。  相似文献   

3.
论毛泽东妇女人权保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妇女人权保障思想的前提是“女人是人”,其逻辑起点是“男女平等”.主要包括女性婚姻权利的保障和女性社会权利的保障.它使女性摆脱了几千年的封建婚姻枷锁,并有了独立的经济权、参政权和宪法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权.毛泽东妇女人权保障思想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忽视了妇女解放的前提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文化对女性社会存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婚姻文化中,婚姻缔结的目的以及夫妻权利义务规范等都影响着女性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心理素质的形成.这种影响有着超常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它通过社会教育的渗透和习俗的沿袭进入她们的意识深层、影响她们的心理和行为,要消除旧文化的影响,就必须建立新的文化规范.  相似文献   

5.
“剩女难嫁”的社会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剩女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现象。剩女的出现与其说是由自身造成的,不如说是由社会造成的,是传统的择偶和婚姻模式与现代新生事物之间碰撞所激发出来的问题。剩女现象暴露出男权制家庭对女性职业和家庭选择的障碍,剩女虽然在婚姻上存在失调,但是她们婚姻问题的解决将是女性在职业和家庭平衡的良好范例。剩女是女性自身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阶段,她们的成熟路程也必定是女性人格发展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6.
婚姻是对性的某种束缚,配偶权与性自主权之间存在固有的张力和冲突。平衡配偶权与个人性权利的关系,不仅要考虑到个体的自由,也需要捍卫婚姻的合理价值。为此,强化配偶间的忠实义务、同居义务的同时,对非婚性行为、婚外性行为适度宽容和规范,改革离婚法,以促进个体的性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鲜活生动,在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这一系列女性的遭遇和历史所赋予她们的不同命运来分析其历史必然性和个体的悲剧性。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地位是历史发展的反映,因此,研究托尔斯泰时期女性地位的历史印记和女性个体的命运抗争,更好地反映俄国资产阶级萌芽时期的社会现状,证明女性的生活自主权、社会地位和经济自主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学历青年的婚姻状况常常被人们忽视,却令人担忧.虽然他们在婚恋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已成熟,但由于许多客观因素,却不能按照正常的法定年龄走向婚姻,更不能生育.特别是高学历女性,晚婚又晚育给她们的身心带来了比较沉重的心理和实际的负担.她们是中国女性未来的代表,她们的婚恋行为预示着未来中国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未来人口的质量.如何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和实际需要,改善她们的学习生活环境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五四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一部分新女性抛弃了"男尊女卑"、"夫主妇从"的封建伦理与旧礼制,开始建立一种新型的男女平等、夫妻同权的婚姻关系.她们追求夫妻关系平等,期望两性情感融洽;面对封建社会的一夫多妻制度和父权理论等旧伦理道德,她们大胆进行讨伐;同时部分女性还敢于突破为人妻母的狭小角色内涵,追求广阔的社会生活.五四后新女性夫妻关系的种种变化表明五四后新女性已经有了作为社会的"人"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传统婚姻模式———普婚的视角切入,跟踪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70年代几个不同年代初婚同期群女性的初婚持续时间及婚姻现况,得出的结论是:其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女性不仅一直沿袭普婚的传统婚姻模式,且初婚持续时间及婚姻关系保持不变的时间一般至终老,如果没有死亡这个不可抗力因素,60%左右的中国女性守望初婚并有偶者能够长达50年之久,且几个年代女性同期群均基本如此。其二,守望婚姻其实更本质的是守望家庭,对现阶段的老年女性而言,婚姻和家庭是唯一能够维持她们老年生活的基本保障。微薄的或几乎为零的养老金对她们而言,不如守望婚姻、守望家庭更可靠。养老是中国女性沿袭并不断维护传统婚姻模式的最重要的因素。即使在21世纪的头一二十年,这个基本事实仍然存在,这个基本判断仍然没有过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