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东南亚》1986,(2)
殖民地时期是缅甸土地关系发生急剧变动的时期。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和高利贷的泛滥使缅甸农村的土地迅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广大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则沦为佃农和无产者,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与之相应的租佃关系在缅甸农村迅速形成,并对当时乃至以后的缅甸社会历史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图对这种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其对缅甸社会的影响等问题作一探讨,希望能有助于缅甸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1988年是缅甸当代史上的重要一年,也是缅甸经济发展史上实现重大转折的一年。这一年9月上台执政的缅甸军政府,宣布废除1962年以来的“缅甸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开始在缅甸实行——系列的经济改革。从1988年9月到现在,五个半年头过去了,缅甸经济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其发展前景又如何?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拉丁美洲的农业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封建土地占有制——大庄园制正在逐渐解体。然而拉美土地高度集中的问题并未解决,致使拉美地区社会问题严重,政局不稳,并且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增长,战后大部分拉美国家先后进行土地改革。尽管这种从战后持续至今的土地改革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它对于改变拉美农村社会结构和封建土地占有制,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本文拟就拉美土地改革(不包括古巴和尼加  相似文献   

4.
土地问题是涉及拉美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的重大问题。从本世纪初起,拉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土地改革,试图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目前,几乎所有拉美国家都先后颁布了土改法或其他调整现存土地关系的法令。拉美土改开始早、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采取的方法多样,引起世界政治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对70余年的拉美土改历史作一回顾,进而对拉美土改的主要方式作一评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拉美国家基本上是农业国,发展缓慢。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拉美的土地占有制度。拉美土地占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一)大地产制;(二)小地产制;(三)公社或村社制。其中又以大地产制为主,拉美的大地产制是一种极不合理的土地占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获得独立的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大都面临着严重的农村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妥善解决,各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将是一句空话。农村问题涉及各个方面,其中重要的是进行土地改革,改变农村传统社会结构,发展农业生产。为此目的,各国政府都制订了不同的政策,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和平方式进行土地改革,印度就是一个例证。一、土改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农村严重形势迫使印度统治者加紧推行土地改革。从五十年代初开始的这一改革有多方面的目的。首先,缓和业已紧张的地主和农民间的矛盾和冲突。通过立法适当满足农民的某些要求;其次,改革田赋征收制度,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为经济建设计划积累资金;第三,废除包税制,让新型地主取得土地所有权,成为农村的支持者;最后,通过土改促使地  相似文献   

6.
印度独立以来,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如土地占有的两极分化、种姓制度、众多的贫困人口等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极不彻底的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村地区的种姓制度、封建土地生产关系残余与从西方引进的资产阶级议会选举政体,奇妙地结合起来。在某些方面,西方议会选举政治反而强化了农村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进入新世纪,新自由主义在印度开始盛行,旧的沉疴遭遇新自由主义毒药,其结果只能是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1986,(4)
第一次英缅战争(1824—1826年)是缅甸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战前,缅甸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战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英国入侵之前的缅甸经济,也同西方入侵前的其他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一样,迄今还是一个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一概述,并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末秘鲁军政府实行的土地改革,是南美洲有史以来最激进的土地改革之一,在秘鲁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些国家的专家和学者对这次土改作过不少评论。笔者在研究秘鲁农村土地问题的基础上,1985年4月至7月,在秘鲁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和中部安第斯山区农村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地考察。本文着重就此次土改的性质、土改中实行的政策,以及农村土地问题的发展趋势等问题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9.
智利农业发展速度长期以来一直低于国内其他经济部门,处于落后地位,其原因是封建犬庄园制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其他拉美国家一样,智利独立后几乎原封不动地沿袭了殖民时期的土地制度——大庄园制。土地大量集中在大庄园主、大地主及教会手里,广大农民则处于无地和少地的状况中。据1965年的调查,占全国地产总数4.2%的大地产拥有全国79%的农业土地面积。这种不合理的土地占有形式不仅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造成尖锐的社会问题。智利自己19世纪下半叶开始,农业资本主义因素日益增长。建立在资本主义租赁关系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战前,泰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结构。战后,泰国同许多取得政治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发展中国家或者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样,都面临着如何改造殖民地社会经济结构、建立独立民族经济结构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一战略任务便是战后发展中国家在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所要实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战后,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如何改造原有的殖民地社会经济结构?如何建立独立的民族经济结构?走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途径?如何处理好发展工业与  相似文献   

11.
根据缅甸1994—1995财政年度的人口统计,缅甸现有人口4474万,其中男性公民为2222万,女性公民为2252万,女性略多于男性.堪称妇女“半边天”的缅甸妇女,无论在过去争取民族独立的艰苦斗争中,还是在今日缅甸实行改革开放,加快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维护民族文化的宏伟事业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缅甸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时,不应忽略对缅甸妇女状况的研究.一笔者1993年曾在缅甸学习、生活一年,对今日缅甸妇女的状况作过一些调查研究.每日耳闻目睹,给笔者留下的印象是:缅甸妇女的社会地位较高,妇女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普遍尊重,在恋爱婚姻方面比较自由,享受与男子平等的财产权、离婚权、继承权和受教育的权利.缅甸妇女吃苦耐劳,处处维护民族传统文化,正在为振兴缅甸经济,发展缅甸教育、卫生事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10~1917年墨西哥革命期间,以萨帕塔、比利亚、卡兰萨为代表的革命派别在土地改革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主张和政策。作为激进的土地改革派,萨帕塔在占领区进行了彻底的土地分配;比利亚派虽然没收了大庄园,但并未向无地农民分配土地;卡兰萨领导的立宪派从本质上反对土地改革,但迫于形势,于1915年颁布了土地法。各革命派别在土地改革问题上立场的差异是由革命前不同地区经济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以及革命力量的构成所决定的。革命期间的农民动员和土地改革为1934~1940年期间卡德纳斯政府的土地改革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战后菲律宾土地进一步集中,佃农的比重进一步增大.菲律宾政府为了缓和菲律宾农民的不满,战后进行了一次所谓"土地改革".本文作者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当不可能揭露这种"土地改革"的阶级实质,更多地是从法律程序,条文规定的缺点等方面去分析所谓"土地改革"的不彻底性.而且他对哈第土地改革方案的评价和对麦格赛赛的评价还起了美化美帝国主义和菲律宾大资产阶级政治代表人物的作用.但本文对了解战后菲律宾的土地所有制状况,两次"土地改革"的经过,两次"土地政策法案"的主要内容,以及围绕着土地问题和"土地改革",菲律宾地主阶级和佃农之间的一些斗争倾向,依然有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佛教传入锡兰以后,由于得到统治者的扶持与宏扬,很快便成了占居统治地位的宗教,并且,在以后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佛教在锡兰基本上一直都保持着这种地位。古代锡兰的许多统治者和贵族出于信仰和统治的需要,在不断兴建佛寺、宏扬佛法的同时,还不断把一些土地捐赠给各个寺院。因此,在锡兰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那些遍布各地的佛寺几乎都拥有大量的土地,僧伽作为一个整体也就成为当时的一个特殊的领主集团。为了有助于全面了解古代锡兰的佛教和僧伽的历史面貌,乃至当时整个锡兰岛的社会经济状况,本文拟对古代锡兰的佛寺地产及与之有关的一些问题作一个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1988年以来的缅甸:发展、稳定和开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8年夏秋之交缅甸发生的政治动荡 ,曾经震惊了世界。由于 196 2年起长达 2 6年的封闭 ,世人对缅甸所知甚少 ,对那场长达几个月的动荡也众说纷纭。在我看来 ,有一点是肯定的 ,那就是 1988年夏秋之交是当代缅甸发展的一个分界线 ,从此缅甸告别了“缅甸式社会主义” ,开始了新的发展 ,尽管在这一进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一、当代缅甸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什么是当代缅甸社会的主要特点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就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而言 ,缅甸还处于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传统社会色彩相当浓厚的发展阶段。 1999年缅甸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  相似文献   

16.
序言在荷兰的殖民统治下,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大种植园农业和小农农业并存的典型农业殖民地,有关土地的各种所有权问题是极其错综复什的,因此印度尼西亚独立后的土地政策,土地改革计划以及土地改革的进展,无论是对这个新国家的建设方式或者是对经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农用土地流通法》的颁布为俄罗斯农业用地的自由流通和买卖提供了法律基础,对于俄罗斯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内容的土地改革,进而对俄罗斯的现代化道路、制度选择都将产生积极影响。但《农用土地流通法》作为多方妥协的产物,它在若干重要方面并未反映土地改革倡导的意愿,从而使其重要性受到质疑。俄罗斯社会目前不利于土地改革的政治经济环境及前现代性政治文化也使得《农用土地流通法》的作用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8.
编者的话     
<正>就土地制度改革而言,中国与墨西哥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墨两国都曾经历了以反对殖民主义和大地产为目标的土地革命,之后又都建立了土地国家所有制和某种形式的农民集体土地所有制,但最终都没有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为了摆脱农村发展的困境,中墨两国先后进行了"二次土地改革"。《墨西哥土地制度改革成效评估:从贫困指数变化的视角》一文通过对墨西哥农村与城市贫困指数平均水平的比较以及对各州贫困状态的变化的分析,评估该国在1992~2014年期间土地制度改革的成效。分析认为,土地制度和贫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88年9月缅甸军人接管政权,建立“国家治安建设委员会”(1997年11月15日改名为“缅甸联邦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以来,已有十年了.这十年来缅甸的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这些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华人经济活动的沿革和当地政府对其态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政治和历史所产生的一些经济结果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东南亚国家对华族和华人企业的态度以及华人经济活动及其企业势力是如何达到目前这样的重要性和普遍性的,就必须记住下列几个基本因素:(1)一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获得独立的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2)东南亚国家的新兴政界上层人物对中国和华族的看法;(3)东南亚各国华族社会在经济上所起作用的发展史;(4)华族对那些针对他们的限制性政策的反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民族主义和政策除了泰国以外,所有的东南亚国家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取得独立的,这些新独立国家最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它们的独立及其决定自身政治、经济前途的权力。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