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津,在重庆;江安,在四川泸州与宜宾之间。虽然都在长江边,但相隔尚远。而它们却在抗战的烽火中,有了牵连,有了故事。  相似文献   

2.
徐文钦 《学习导报》2012,(12):26-26
1914年,6岁的陶铸随全家迁居武汉就读于私塾。后在父亲陶铁铮创办并自任校长的潘家埠镇文昌阁小学就读。少年陶铸天资聪颖,接受力强,记忆过人,善独立思考,深得老师喜爱。陶铁铮因反对北洋军阀被杀害。母亲董唐姑留下血衣要儿女长大为父报仇。当时,陶铸只有10岁。家庭生计虽然十分艰难,但母亲千方百计让他去上学。次年春,在办新学的乡村进步教师申喧的关怀下,免除学费、膳食费,让陶铸去清水塘申氏小学读书。有一点空闲,陶铸就孜孜不倦地读书。他把父亲的书读完了,又找亲友、师长借。  相似文献   

3.
正王洛宾在中国被誉为"西北民歌之父",虽然没有到过重庆江津,但他的出名和江津却有着一定的关系。这事得从地下党员张西洛说起。张西洛1938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重庆以记者职业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39年9月,他作为《新民报》记者,同中央社记者、《扫荡报》记者一起,冲破种种障碍,来到延安,采访了毛泽东。而后,撰写了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重要文章。皖南事变后,张西洛身份暴露。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逮捕,他和妻子在党组织的安排和当地开明人士的帮助下,疏散到重庆近郊江津县城。他仍以报业为掩护,秘密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和革命思想,其公开身份是《江津日报》副社长兼经理。  相似文献   

4.
<正>旧上海浙江中路137弄1号是一幢五层楼旧房,底层是一家老字号的珍珠泉浴室,楼上有个"富川商行",为四川商人在沪上开设。60多年前,中共设在上海的地下经济机构——华益公司,最先就是在这幢楼里开张的。这家公司的"老板",是四川籍共产党员肖林和他的妻子王敏卿。奉党的命令"下海"肖林,原名肖本仁,四川江津县人。他中学尚未念完,就因共产  相似文献   

5.
正革命洪流中确立信仰牛正声,又名牛大鸣、刘大明,四川江津(今重庆市江津区)人,1906年出生于贫民家庭。父亲牛青山,曾给有钱人当伙夫和轿夫,后在街上开设水桶栈房,母亲替人穿草鞋耳子贴补家用。父母虽然克勤克俭,但只够维持一家生计。为了让他和弟弟牛正坤多识字,家里东挪西借,竭尽全力供其读书。无奈家庭生活拮据难支,牛正声读完小学就辍学了。为了生活,牛正声经人介绍来到一邮电所当工人。好学的  相似文献   

6.
1938年8月,陈独秀由重庆迁到江津,这里是他生命旅程的最后驿站。他在江津的四年,虽然年老多病,生活贫困,但却静下心来阅读和写作,除完成了文字学方面的著作外,还吟哦书写了20多首诗和对联。这些诗作和对联,既是他斐然才情的自然流露,更是他傲然不屈的人格魅力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7.
《当代贵州》2011,(28):65-65
陶铸同志是一位卓有才华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出身于湖南省祁阳县一个乡村小知识分子家庭,1914年六岁时在家乡私塾唐镜珊先生手下读书,1918年到梅溪李清尘家里读书,同年7月,因父亲受冤被杀,家境极苦,无法上学。1919年春在申暄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下,带他到清水塘申民小学读书,学费、伙食全由申老师负担,但只读了半年就辍学回家。陶铸一生总共只读了五年私塾和半年小学。  相似文献   

8.
正江津历史上,一位叫国璋的,曾三任江津知县。国璋,蒙古镶白旗人,京旗赓良佐领下监生,清代少有的清廉之官。清同治十二年,国璋第一次任江津知县。虽任职不到两年,但颇有政绩,被称为"能吏"。同治十三年,移官他县。光绪三年,国璋以重庆盐务官员的身份来到江津白沙镇。他对盐商邓石泉出资兴办聚奎书院(今江津聚奎中学)很是赞赏,但因经费困难书院已半途停建,他便同邓石泉一起到黑石山现场了解情况。邓石泉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以后你任江津的父母官,希望多多扶持。"不久,国璋回到重庆府。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11,(28):65
读书故事陶铸狱中"上大学"陶铸同志是一位卓有才华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出身于湖南省祁阳县一个乡村小知识分子家庭,1914年六岁时在家乡私塾唐镜珊先生手下读书,1918年到梅溪李清尘家里读书,同年7月,因父亲受冤被杀,家境极苦,无法上学。  相似文献   

10.
王莉 《党建文汇》2014,(7):41-41
“父亲节吗?听说过,但还没享受过呢。”朋友安德列说。他的一儿一女都在小学读书.听说可以给爸爸过节,都高兴得又蹦又跳。至于他本人,即使不站在父亲的立场上,他也希望父亲节这个“新兴节日”迟早会被列入“俄罗斯节日名册”上。“节日嘛。当然是越多越好!”  相似文献   

11.
正诗画交往增情谊谭祖尧(1902-1927),字述尼,重庆江津高占乡(今江津白沙镇)人。8岁入私塾,13岁考入白沙镇高等小学,对中国画颇感兴趣。他进行了三年的临摹和创作,少年即名播乡里。1920年考入江津中学,一年后转学到重庆联中。在亲朋的资助下,谭祖尧于1922年入北京美术专门学校西画系学习,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李大钊是中共北方区  相似文献   

12.
《江津县志》在四个章节里都有当年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在江津被击毁的记载。可见当年这是一件轰动江津乃至重庆的大事。但县志上记载的文字很少,全是30字左右的一句话而已,这给许多想探其究竟的读者留下了遗憾……今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7月中旬,笔者来到当年日本飞机被击落坠毁的现场江津市支坪街道办事处大庄村,寻访到了现已为数不多的当年目睹了这场激战的几位老人。重庆江津市支坪街道办事处大庄村。位于长江江津段南岸。有一条长江支流叫綦江,綦江绕真武古镇而过,真武古镇对岸,又有一条支流笋溪河在古镇的下游与綦…  相似文献   

13.
1946年4月8日,6岁的秦铁跟着母亲去机场迎接从重庆回来的父亲。秦铁期待着因为笑声很大而被他称为“母鸭子”的父亲回家。但飞机却没有从天上下来。几天后母亲告诉他,爸爸坐的飞机失事了。  相似文献   

14.
被徐向前元帅称为“土马克思主义者”的徐朋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可他的革命事迹却鲜为人知。徐朋人,字仁洪,又名继玉,1903年出生于黄安县(今红安)紫云区高徐家村。父亲徐型仪是一个学识渊博的旧式知识分子,朋人幼时随父读书。他学习用功,还在课余阅读了《水浒》等优秀古典小说,对书中的英雄人物非常崇敬,幻想将来长大成人后,也当一名劫富济贫、改天换地的英雄。1921年,徐朋人考入黄安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入学后,学习了国文、算术、常识等新课程,并接触到教员中一些进步知识分子,他的眼界扩大了,学…  相似文献   

15.
长篇小说《红岩》中"小萝卜头"的故事人尽皆知,他的人物原型叫宋振中。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和父亲宋绮云、母亲徐林侠一起被国民党特务在重庆监狱秘密杀害。宋振中牺牲时年仅9岁,是共和国年龄最小的烈士。而在北京  相似文献   

16.
七七事变后,陈独秀被国民政府作为政治犯提前从南京监狱释放。当时,陈独秀本想回到党内,但在延安的康生、王明骂他是"汉奸",个性倔强的陈独秀感到失望。南京、武汉、长沙相继被日军占领后,陈独秀和妻子潘兰珍一道流亡到重庆近郊江津县。  相似文献   

17.
正问:冯白驹将军家喻户晓,他是怎样开始革命的?答:我父亲是1926年参加革命的。爷爷是个石匠,靠打石头供父亲上了学。后来爷爷的石场被富人霸占,就失业了,没钱再供父亲上学。1925年,父亲就读上海大夏大学预科。读书期间,他参加了秘密共产主义小组,经常看《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和一些同学开秘密会,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思想比较进步。1926年,父亲停学回乡(海  相似文献   

18.
正清朝末年巴蜀才子、江津秀才钟云舫是闻名全国的楹联圣手。光绪年间,他常用诗联对江津县衙和重庆府衙进行辛辣讽刺。后官府诬陷他"图以诗文聚众闹事",于是他被重庆府官差弄到成都羁押于科甲巷提刑安察使待质所。官府对他实施不质、不询、不审的"软打整",因而他在这里被羁押了3年。钟云舫悲怆无限,苦夜难眠,"苟以诗联自娱","藉以消遣,虽无甚意义,然可以志一时之痛"。一天,来四川参加"追剿"太平天国冀王石达开的两广总督刘长佑,听说这  相似文献   

19.
张西洛曾任《人民政协报》副总编辑、全国政协办公厅副主任,他是一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最早出版“西部歌王“王洛宾作品的事,却鲜为人知。当今在中国被尊称为“西部歌王“的王洛宾可谓是家喻户晓的歌坛重量级人物。他虽然没有到过江津县,但  相似文献   

20.
霍平 《红岩春秋》2014,(3):80-80
正2014年春,偶然到了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镇冯玉祥先生的旧居,白墙青瓦,雕檐画栋,与15年前我看到的景象相比,恍若隔世。旧居的室内陈列着相关史料,不少游客来到这里,回味历史,缅怀将军。冯玉祥作为爱国将军,虽然戎马一身,却留下许多细腻温婉的故事。首先,他酷爱读书。当士兵时,他把木箱开一个洞,然后把头伸进木箱里看书,为的是不影响营房中的其它军人休息。当旅长时,虽然不用钻木箱了,但又怕别人打扰自己读书,于是读书时在门外悬一块牌子,上面写"冯玉祥死了",拒绝外人进入。冯玉祥乐于帮助百姓。1939年,他在重庆买下一大户的房屋,即位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