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达华 《政策》2013,(4):38-40
<正>"构建中三角、打造第四极",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如何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充分发挥引擎、先导、聚合功能,在打造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既是旅游业本身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更是推进中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课题。2012年2月,湘鄂赣旅游部门签署旅游发展合作协议后,中三角旅游一体化正式启航。  相似文献   

2.
任振鹤 《政策》2012,(11):37-39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和推动咸宁实现绿色崛起、建设鄂南强市、打造香城泉都、构建"中三角"重要枢纽城市。咸宁干部群众理当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奋力开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切  相似文献   

3.
《群众》2020,(2)
正《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支持虹桥、昆山、相城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过程中,协同创新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着力打造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是提升长三角区域产业技术水平、支撑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打造虹桥-相城产业创新联合共同体,成为进一步明确长三角城市分工,实现中心城市错位发展,推动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实践探索。发挥枢纽优势,加速创新要素共享。苏州高铁北  相似文献   

4.
任振鹤 《政策》2013,(4):27-29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2年春季开学典礼讲话中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实现绿色崛起、建设鄂南强市、打造‘香城泉都’、构建‘中三角’重要枢纽城市",是省委、省政府从全省发展大局和咸宁实际出发,为咸宁发展所作的战略安排,是咸宁全市干部群众  相似文献   

5.
记者: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造"中三角"的战略构想。面对这一创新发展思路之举,咸宁市如何抢抓机遇,对接"中三角"、打造咸岳九"小三角"?黄楚平代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  相似文献   

6.
《当代广西》2012,(21):61
日前,"2012年度湘鄂赣桂渝闽白酒质量交流检评活动"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213位国家级和省(市、自治区)级评酒委员及24位酒业知名专家对153个白酒样品和19个果露黄酒样品进行了检评。广西桂林湘山酒业有限公司送检的"50.8°桂一号"浓酱米兼香型白酒和"53°湘山老坛15年"米香型白酒荣获"2012年度湘鄂赣桂渝闽白酒行业金奖优质产品"称号,"露酒35°  相似文献   

7.
叶青 《世纪行》2015,(4):12-13
<正>2015年4月5日,中国一个普通的清明节,却传来一个不普通的好消息: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意味着中三角正式升格为国家战略,成为五大国家级城市群之一。笔者首先想到的是夏振坤先生的一个梦想成真了。早在2004年的一个论坛上,笔者听到夏振坤先生提出"中部江湖三角洲"的概念,即以武汉、长沙和南昌为核心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为依托的三角经济区。印象  相似文献   

8.
根据鄂湘赣皖四省的构想,打造“中三角”,要整合资源和产业链,强化分工合作和一体化.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中三角”地区要逐步实现“五个一体化”,即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文化旅游一体化和生态保护一体化.其中文化一体化是各方合作的思想基础,是区域一体化发展不可或缺的社会文化根基.本文分析了“中三角”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建构文化共同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揭示了阻碍文化共同体建设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及舆论宣传等方面的障碍,提出了打造“中三角”文化共同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5,(10)
<正>近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被国务院批复,这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其出台,使"中三角"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2015年4月中旬,记者一行相继到湖南长沙、湖北武汉、江西南昌等地进行采访,用最直观的感受探讨"中三角"现状与发展。近日,涉及湘鄂赣31市1.21亿人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被国务院批复,这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  相似文献   

10.
吴弢 《中国减灾》2014,(3):46-49
正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地处我国中部,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经济相融,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37%。2012年底,四省常住人口2.290983亿人、地区生产总值74564.96万元、财政总收入11119.43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6.92%、14.36%、9.49%。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四省积极开展合作共建,携手构建、共同打造"中三角"——全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得到中央的支持,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在推动"中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应高  相似文献   

11.
杜文清 《政策》2012,(8):41-42
省第十次党代会紧扣我省发展实际,提出建设"五个湖北"的奋斗目标,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特别是提出"支持和推动咸宁绿色崛起,建设鄂南强市、打造‘香城泉都’和‘中三角’重要枢纽城市"、"着力推进幕阜山区连片扶贫攻坚"等重大战略举措,让通山干群为之振奋、信心倍增。通山作为咸宁的次中心城市,将围绕省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瞄准...  相似文献   

12.
《当代广西》2013,(16):49-49
5月26日至30日,湘鄂赣桂闽渝白酒质量检评交流会在重庆武隆召开,桂林湘山酒业选送的"八桂青花20年"荣获"2013年湘鄂赣桂渝闽白酒质量检评金奖"。这是湘山酒业继2012年选送的"桂一号"荣获金奖后,第二次获此殊荣,同时也是广西唯一获得金质奖的兼香型产品。此次酒类质量检评会共有来自湘、鄂、赣、桂、闽、渝五省一市的223个产品参加检评。经过现场296名评委品评打分,桂林湘山酒业选送的"50.8%vol八桂青花20年"在众多参评样品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15,(10)
<正>"宜荆荆"三座城市呈等边三角形分布,相互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非常有利于建立一小时交通圈和"日常都市圈";而且三市文化上非常接近,这样的城市群在全国非常少见。此次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即"中三角"发展规划里面重点突出了"三核",即分别以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建设,在"三核"之外,宜荆荆(宜昌、荆州、荆门)城市带是另一亮点,该城市带与"三核"城市群既紧密相联,又略有区隔,但都是"中三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5,(10)
<正>3月28日,随着备受国内外关注的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顶层设计规划的亮相,"中三角"相关省份加紧布局,希望凭借这一新战略的春风,掀起新一轮的发展。"丝绸之路"始于古代中国,是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海上商业贸易路线。当年的亚欧人民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自己会为后人开辟出一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道。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惠及几十亿人的"丝绸之路"迎来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素有"鸡鸣三省"之称的溧阳市,于1992年1月建立了全省首家省际区域性大型综合性市场——江苏苏浙皖边界市场。六年来,溧阳市委、市政府狠抓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目前,苏浙皖边界市场已发展成为拥有轻纺、农副、粮油、茶叶、土畜产、水产品、生产资料、竹木建材、烟草调剂等20个交易中心(区)的群体市场,市场总面积28万平方米,拥有经营户5000多户,从业人员近2万人,1997年商品成交额突破30亿元,逐步成为内联千家万户、外接苏浙皖边界,与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福建等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5,(10)
<正>旅游业作为三省《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五个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三角"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率先取得突破将旅游业作为区域抱团发展的切入口,对接下来推动中三角区域经济的雁阵齐飞有着重要意义。自从中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从理解新常态到适应新常态,再到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常态做出全面阐释和明确要求后,工业、服务业、制造业、新兴产业纷纷  相似文献   

17.
依托税收政策是促进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中三角"是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大城市群为核心,位于中国地理中心,具备科教资源雄厚、工农业基础好、区位优越等多方面发展优势,具有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的巨大潜力,并正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战略。为此,本文对"中三角"经济和税收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从税收政策的层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面助推"中三角"城市集群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达华 《政策》2012,(5):60-63
鄂湘赣三省《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已于年初正式签署,为推进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三角"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提升三地旅游业发展空间,促进三地旅游结构调整,共同打造城市集群  相似文献   

19.
李桂云 《人大建设》2014,(11):32-33
<正>古庄店乡位于方城县县城东南,与城区毗邻,东、南两面环山,辖44个行政村7.6万人,矿产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便利。2012年之前,这里的信访量占全县的45%~50%。鉴于此,乡人大主席团仔细分析乡情,深入研究对策,确立了"关注民生民利、解决矛盾纠纷、服务乡域发展稳定"的主题,坚持"四个围绕",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信访工作中的作用。2012年以来,已化解历史积案16件,解决矛盾纠纷29起,预防和化解苗头性问题40多个,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发挥了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任振鹤 《中国减灾》2013,(8X):58-58
<正>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把支持和推动咸宁市实现绿色崛起、建设鄂南强市、打造香城泉都、构建中三角重要枢纽城市上升为省级战略。全面推进省级战略咸宁实施,加快建设人人向往的明星城市,是我们的"咸宁梦",是"中国梦"、"湖北梦"的咸宁篇。承载期待、寄托希冀的"中国梦"、"湖北梦"、"咸宁梦",实质上是广大人民的幸福之梦。在追梦、圆梦的道路上,全市各级干部必须切实做到民本意识深、民生情怀浓、民政能力强。民本是永恒的主题。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人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