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内地县城来到沿海城市,我大开了眼界。凭我的专业,我很快与一企业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月工资三千.报酬是内地的三倍。干了一年后,在一次同乡聚会上.我发现和我从事同一种工作的同乡月工资都在五千以上。同乡们都劝我跳槽.立马走人,我的一位同乡同学为我选好了新的单位,并要我聚会后的第二天就过去。我有些犹豫,不提前向我所在的企业说一声,立马就走是不是有责任要承担。可我的同学说劳动合同法取消了违约责任,你又没有和企业签有竟业限制条款,企业也没有对你进行专业培训.你有啥责任要承担。请问,事情真的像我同学所说的那样吗?  相似文献   

2.
我与上海社联的直接接触.少说也有38年的历史。1960年春,毕业论文通过以后不久,我在分配志愿书上填了一首打油诗,表示绝对服从分配。没几天,上海社科院院长杨永直便在海阁大楼宣布我等七、八位同学留校,在上海社科院学习室(后改称毛泽东思想研究室)做研究工作。没几天,1960年6月初,我正在参加夏收夏种,从《解放日报》刊出的《学术月刊》目录上看到,我的论文已在社联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学术月刊》6月号上发表。事前我毫无所知。事后知道,论文是由副院长庞李云推荐给《学术月刊》的。从那时起,我便经常参加上海社联的活…  相似文献   

3.
傻瓜     
早几年,有一位旅客搭乘美国密西西比河客轮出游,偶尔同船长闲谈:“船长先生.我想你对河中每一处沙滩一定都摸得很清楚了吧!”  相似文献   

4.
丰盈内涵     
吴铭 《现代领导》2009,(6):45-45
几年前,我还在研究生在读期间,被选拔担任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一线兼职辅导员。之后。因为对学校办学理念、育人氛围的深切认同.毕业后。我留校成为了正式的学生工作者。回想当初刚当辅导员时.没几天就碰到校园冲突事件,我一开始几乎感到手足无措。经过几年的实际工作锻炼,我深深感到,面对人生挑战,解决问题的关键要靠自身的发展,只有充实自身内涵,遇到难题之时,方能做到应付自如。  相似文献   

5.
老兵退伍前夕,某单位一位即将退伍的老战士翻出他当兵5年来所做的政治教育笔记本.推心置腹地对指导员说:我听了你5年的教育课.你总是教我要服从、要忍耐、要牺牲、要奉献,为什么不教教我应当得到我该得到的东两、实现我该实现的梦想呢?你讲了那么多的“不准”和“不许”.为什么就不讲一讲“准”什么“许”什么?我这么一大堆笔记本里记满了“国家”“责任”“荣誉”.怎么就偏偏没有“待遇”“个人权益”?这件事在部队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引起部队党委、机关的深刻反思,并由此引发了教育理念的更薪、教育着力点和教育思路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也许.我与报纸真的有缘份。那一天.一位退休老同志来送稿,闲聊中,他满脸真诚地说:“我天天看副刊.你的副刊办得不错。看来.你还是挺适合办报纸的。”我急得连忙解释:“不,不。我还在化局时.画家柳新生就一针见血地说过我:你这个人不适合教书,不适合当官做生意.也不适合搞创作办报纸。  相似文献   

7.
………… 每次相见.总是把眼泪藏在心田, 我还是看见.你爱的挂牵。 又是新年.我多想看见你的笑脸, 走出迷茫.我要还你一个春天。 我就要回来.我即将回来, 回来说我爱你.说我想你那么多年! …… 这是女犯袁炜入狱七年时所写的一首歌。这首歌曾在监狱组织的年.节和纪念日等活动上,由一名女犯演唱过无数次。每一次演唱,台下无论女犯男犯,甚至管教民警和到狱中进行帮教的各界人士都禁不住落泪。 袁炜说,这是她在狱中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悟出的一种情感。  相似文献   

8.
在法学领域,我已经默默耕耘了三十多年,我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1982年北大法律系毕业后,我老入华东政法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在法制史教研室任教至今。1998年我获得了北京大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9.
灾难来了.爱就是力量。 一位从废墟中被救出的孩子问:“你是解放军吗,你抱紧我,我就不害怕了。”军人是爱和希望的化身,有解放军.人民就有勇气和信心。作为军人.抗震救灾、遂行多样化任务是我们的使命.但除了这种使命之外,更要有对灾害和苦难的感同身受,对受难者的休戚与共。  相似文献   

10.
偶尔看到这则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征文.想写点什么。朋友说.你写什么呀.你都80后了.改革开放如火如荼时你还是一小屁孩儿呢.你知道什么呀。我没有回答她.但我心里说.我怎么不懂?我虽然80年代生人,可是再有几年也30岁了,也差不多和改革开放一同成长起来的.我怎么就没有感受?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吃鸡蛋。  相似文献   

11.
我叫李俊.今年26岁.至今未婚.但是我担任广州军区某部独立汽车第二营的计生干部已经3年了。回想3年前.教导员安排我担任这个职务的时候.我张口结舌:“教导员,我连对象都没有,怕、怕做不好,你还是安排别人吧!”教导员用信任的眼光看着我.“只要你有‘诚心’、‘热心’、‘信心’、‘细心’、‘耐心’,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于是我硬着头皮走马上任,  相似文献   

12.
我来火葬场工作时,只有17岁,一干就是七八年。22岁那年,县城床单厂的一位女工瞧上了我,要跟我恋。她叫孙娟,比我小一岁,模样儿挺俊。我问她:“咱是个火化工,你不嫌弃?”她回答:“我看中你这个人了,你干什么工作,我不在乎。”孙娟姐妹弟兄十几个,她排行十四,人们戏称她“十四小姐”。她的父母都不在了.长兄如父,我那未来的大舅哥是一家之主。对于我俩的婚恋,他们全家人反对,一大堆大嫂子,舌头快得像刀子。这个说:“找个烧死人的,你不嫌丢人,我们还嫌丢人呢!”那个讲:“烧死人也行,那得大把挣票子,你嫁小朱图什么?…  相似文献   

13.
1953年,我在中共中央中南局统战部社会处工作。3月的一天,我在办公室看文件,社会处的一位同志进来告诉我:刘郢处长有重要事情找你。我立即到了处长办公室,刘处长说:“河南省太康县发生了重要情况,中央要中南局派工作组去调查处理,经部里研究,准备抽你和另外两位同志去,还有中南民委的同志,我也可能去。发生的情况,据说是回汉矛盾问题。你是河南人,熟悉人情社情,尽快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4.
在河南省许昌县陈曹乡社门村,有个四位村民计表帮助四兄弟的故事。杜家共有四兄弟.他们劳动积极,家境不错,可有个相同的毛病,不赡养老人。四兄弟父亲已去世,老母年过古稀,他们不送粮米.不给照料,老母苦不堪言。对他们的行为,邻居们劝过,村干部批评过,但你说你的.我听我的,自u的小日子过得甜蜜,任凭老母亲受熬煎。1995年,杜门村村委会改选了,村民自治红红火火地搞了起来。新的村委会发动群众,选村民代表.订自治章程,搞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与杜家同组的四个村民代表商量:杜家四兄弟不赡养父母,不守公德,违犯了自治章…  相似文献   

15.
余婧 《民主与法制》2013,(18):68-69
2009年3月的一个中午,福建省某市的一个广告公司楼下,站着一胖一瘦两位五十多岁的中年女子,一个劲儿地往楼里边张望,显得非常焦急。这时,里边出来了一个年轻的女人直奔两人而来.一边喊着:“妈,你们怎么在这儿啊?我是不会跟你们回去的!”这瘦大妈是唉声叹气:“女儿啊,不是妈说你,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你不能这么任性啊!你赶紧带着孩子跟你婆婆回去吧!”这时胖大妈也急得快哭出来了:“那件事情都是我这个老人太自私了,你要惩罚就惩罚我吧!可孩子不能没有爸爸啊!  相似文献   

16.
蔡怡 《北京观察》2009,(2):54-55
我出生在1947年的内战时期。小时候父亲对我说,1945年光复后,祖父随铁路部门从四川去了台湾.以后便杳无音讯,是他给你起名为“怡”,意为“心想台湾”.就是希望你心里记着他,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你这个长房长孙。父亲早逝,因为爷爷这个“海外”关系,使我们兄妹不能参军.不能入团、入党.甚至连找工作都有困难。那时我想,这个未曾谋面的爷爷,真把我们全家害惨了。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笔者到某市婚姻登记机关搞调查。婚姻登记员向我讲了他和一位离婚当事人的一段颇具幽默感的对白,令人不禁发笑,继而深思,很值得远离此行的苦苦众生们一听。“你为啥要离婚?”“因为我有病。”‘有病治一治就行了,不一定非要离婚呀。”“我的病很重.谁也治不了。”“那能不能说说你得的是什么病,看看我们是否能帮帮你介“能行。不过说也白说,你们帮不了我的忙。因为我得的是‘外遇病’。这种病一旦染上,就很难治了。我有好几位同事和朋友都得了这种病,不少大夫都给治过,结果一个也没治好。”这位当事人是一位男性,在某机…  相似文献   

18.
如果你来到英美法系国家的法院,你常会看到在正义凛然的法官面前,表情严肃的检察官和辩护律师正在窃窃私语:“铁证如山,承认了吧.我敢保证,你的当事人可以少蹲5年!”“不,尊敬的公诉人先生,你没有合法证据.认罪也可以,但前提是我的当事人最多判缓刑.当庭释放。”“那好吧,成交!”  相似文献   

19.
洪月华 《台声》2013,(1):66-67
1949年10月,我随北京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师生赴天津,并入新组建的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195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58年随学校回迁北京,在学校学习工作生活了60多年。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我担任教学的视唱练耳和乐理课是全校各专业的基础课程,  相似文献   

20.
那天下午,在四川省涪陵市云盘敬老院,几位老人坐一圈。你,老院长蒋正田,就坐在他们中间。一院长,听说你要退休了,你要走了0.」…位老人试探着问你。十八束光忽地集中到你的「左手」——那不过是只空荡荡的袖管。「我往哪去?!这里就是我的家嘛!」看见几个老人抬手擦泪,你的眼角,也有湿滚滚的东西朝下流……一九八五年春。空着左油管,还有脑伤的你,扛着铺盖卷走进了云盘敬老院。灾荒之年,四十多口入围着你要饭吃。你把二等甲级残疾证压在铺板下,跟着老人们下了田。你右手扶犁,将牛绳绑在腰上,利用腰的摆动来控制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