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曾燕南 《学理论》2008,(20):47-51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国家实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开局之年,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国有企业发展定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东北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老基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前景令人鼓舞。从总体上看,东北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多、国有企业多,这些特点决定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面临的挑战大于机遇,我们必须正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要问题,即振兴老工业基地必须解决传统产业改造问题,必须解决国有企业体制和机制问题,必须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稍、新方式进一步提高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重要性的认识,要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实际出发,推进结构调整,加速新技术的推广与研发,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因此,本文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国有企业发展定位为突破口,以哈尔滨市为侧进行分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企业再造必须以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主体,突出国有企业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2.
要控制环境污染及减轻污染的局面,科学技术水平是重要因素。我国环保技术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主要是发展针对污染末端治理的技术以及污染物达标排放技术,有的部门技术含量不高,成本还比较高。导致我国没有真正对路的环保治理技术。叨年代后期,对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才开始发展。我国目前25个省市废水处理达标率平均为4952%,最低的省为对.8%;废气处理达标率平均为37%,最低的省为5.9%。造成这种情况有其它原因,如工业结构及管理问题,但最主要的是没有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控制和治理技术。1994年全球环保产业规模为408…  相似文献   

3.
我市调整工业结构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本市实际发挥好两个优势(区域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主动,抢抓机遇,坚持三个依靠(政策、技术进步、自力更生);突出重点,加强四个调整(工业布局、产业结构、工业管理体制、工业环境):积极工作,实现一个目标(产业结构高级化)。简称为“一二三四一”。  相似文献   

4.
章从工业企业体制、政府工业管理体制和工业行业协会的成长与发展方面论述了我国工业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作提出了工业企业体制改革是工业体制改革的中心、政府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是工业体制改革的关键、工业行业协会的成长与发展是工业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等观点,分析了企业改革、政府改革和协会改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程富琳 《求知》2010,(5):37-38
<正>环保产业是以防治污染、改善环境为目的的各种环保设备生产与经营、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环保技术、管理与工程设计施工等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总称,它包括:环保设备制造业、资源综合利用业和环境服务业等行业。目前,随着我  相似文献   

6.
用生态文明引导生活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小贤 《理论导刊》2005,(10):25-27
工业文明后人类的生活方式呈现出贪欲无限、消费无度、缺乏理性、远离自然、精神空虚等诸多弊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克服物质享乐主义生活方式的缺陷,用生态文明引导健康环保的新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六十年代初,刘少奇积极倡导试办托拉斯(公司)组织形式来管理我国工业企业,以 经济办法取代行政办法管理工业。在短短的两三年内,托拉斯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六十年代 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开辟了一每新思路,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法律支持,法治是保障,立法应先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地方立法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重点围绕投资法律制度、人才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四个方面加速地方立法,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9.
陈标 《学理论》2010,(15):65-66
融资问题是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以下简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瓶颈。如何克服这一瓶颈,寻找成本低、效率高的融资方式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一环。以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分析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状况基础上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适合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融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升温及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工业旅游正成为旅游产业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既为丰富优化我国旅游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又为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社会就业、提升工业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强销售注入了新的活力。工业旅游产品对于游客来说,它是一个新看点;对于企业来说,它是一个新卖点;对于旅游业来说,它是一个新热点;对于城市来说,它是一个新亮点。天津滨海新区  相似文献   

11.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质在于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优化经济结构以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工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在于明确其在全国中的分工,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有竞争力的特色工业。本文从四川实际情况出发,阐明了四川发展特色工业的必要性、重要性,分析了四川特色工业发展的现有基础和潜力,对四川特色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三、工业行业协会成长与发展是工业体制的重要环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工业领域实行的是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 ,国有制工业一统天下 ,工业企业实行清一色的政企合一 ,按行政隶属关系进行行政管理 ,只有部门管理 ,没有行业管理和行业协会。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经济走上了全面改革开放的道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工业发展的需要 ,工业体制改革提上了日程。工业行业管理和工业行业协会是伴随着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而产生和发展的。其演变大体可以分成 2 0世纪 80年代、90年代两个不同阶段。1 979年至 2 0世纪整个 80年代…  相似文献   

13.
丁国柱  刘祥敏 《求知》2002,(4):34-36
上个世纪80年代,天津工业信息化建设就进入了较大范围推广应用阶段。先后有冶金、机床、石化、建材、医药等行业的一大批大中型企业应用计算机技术对企业实施管理。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出现,极大地推进了企业信息化进程,也使天津市工业企业实施信息化在观念上有了较大转变。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10月28日,陕西省副省长李金柱在省委党校就陕西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问题做专题报告。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建中主持。在报告中,李金柱详细阐述了陕西工业发展的新使命、陕西工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和搞好陕西工业转型升级政府管理要有新作为三方面内容。他指出,既要认清陕西工业发展的新水平,也要正视存在的工业门类全面不强、发展方式总体粗放以及投资动力和市场需求两个不足的问题。适应新常态、确保中高速、追求中高端是陕西工业发展的新使命。他强调,要围绕"高端、低碳"的发展理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视野中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节约资源、净化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形态。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东北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应从东北三省大系统、区域性系统、个人行为系统三个层面入手,制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发展政策、技术支撑体系和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西北地区近代工业在较为有利的投资、技术、市场,特别是战争需要等诸多条件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工业,使得工业结构中重工业比例大,工业布局较战前合理,国有企业起主导作用。西北工业的发展说明一个地区工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全国各地工业的发展与交流;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鼓励;地区经济的开发必须全面统筹,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17.
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东北地区是极富特色的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无论怎样改革,东北地区以工业化道路求振兴、求发展的方向不能改变。走依靠信息技术再造传统产业优势、传统工业与新技术产业相结合的路子,可以避免产业发展的连续性被硬性割断,符合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东北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就在于充分认识问题,利用好优势条件实现转型,即从传统的工业化模式转向新型工业化道路,从资源、资本驱动的工业化转向技术、知识驱动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18.
李成龙 《学理论》2008,(6):54-59
继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之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实施振兴战略,制定了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系统政策体系。这些政策在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政策效应,取得了明显成效。并明确提出要消除阻碍老工业基地进行改革的体制性障碍,将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发展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使之成为中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区域。  相似文献   

19.
潘岳 《党政论坛》2011,(10):44-44
西方工业文明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规律,比如以获取利润为动力,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以现代资本主义体系为制度,以建立在工商业和金融业上的城市为载体,等等。它带来了巨大财富,也用尽了一切手段把发达国家的阶级、经济、社会矛盾转移出去。  相似文献   

20.
当工业社会的危机逐渐呈现在其繁荣的背后时,人们对社会发展的应然方式加以反思,后工业社会思潮应运而生。后工业社会关注经济发展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深入剖析并积极论证超越工业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的可能,在联动机制中建构社会发展的应然境界。本文通过对“概念性图式”的思辨,以知识脉络梳理后工业社会的发展图景,从“知识—权力”的技术层面关注当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