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我们对企业文化的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国企业文化要成型,任重而道远。20世纪70、80年代,发源于美日,风靡全球的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s),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理论和管理哲学理念的创新和飞跃。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引入中国。20多年来,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企业文化,形成了一轮"企业文化热"。  相似文献   

2.
弘扬传统文化管理思想探索中国特色企业经营管理之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管理思想,本文围绕企业管理这个主题,运用哲学与管理学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古代优秀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原理的相容性,阐述了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如何从企业经营和用人上吸收传统文化精华,探索有民族特色和企业个性的企业经营管理之道。  相似文献   

3.
中国哲学资源与当代社会人生武汉大学教授郭齐勇无论中国社会如何转型,中国文化如何变迁,作为根源性的智慧,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大本大源,中国传统精英文化和哲学永远不会过时。中国古代的文化资源,对于现代工商社会的社会管理、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等,有着非常积...  相似文献   

4.
王雪松 《前沿》2012,(1):183-185
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走过了三十几个年头,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已成为学术界、企业界越来越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文化哲学的视野,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科学发展观、马克思哲学三个维度探讨了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5.
《桂海论丛》2013,(2):F0002-F0002
陈少峰,男,福建省漳浦人。1980年起先后在福建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大学学习。1991年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1至1993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1993年起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2000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兼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国家文化资产管理办公室专家、中国文化产业前沿论坛召集人,中国文化产业前沿网首席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管理哲学和文化产业,近年来着重研究文化与管理哲学、国家管理与社会正义、企业管理哲学、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等专题。出版《中国伦理学史(上下册)》、《伦理学的意蕴》、《正义的公平》、《宋明理学与道家哲学》、《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企业家的管理哲学》、《企业文化与企业伦理》、《文化的力量》、《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2》、《中国文化产业十年》、《新中道的企业管理哲学》等多部专著或编合著。曾多次主持区域或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园区策划与规划、文化企业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策划与规划等。在本刊发表的论文主要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考》(本期)。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企业文化一、美国民族文化的特征美国只有二百多年历史。由于它是一个移民国家,各国文化以个体的方式加入美国社会,经过优胜劣汰的选择和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洽,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美利坚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其特点:一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二是冒险、开拓、创新精神,三是自由、平等精神,四是实用主义哲学,五是物质主义的追求。二、美国企业文化的特征美国企业文化的实质和核心有两条:一是只强调个人作用,或叫倡导个人能力主义;二是重视管理硬件,追求理性化管理。1.倡导个人能力主义的管理哲学。美国企业个人能力主义不着眼于集体,而…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是继承性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是企业管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概括。对企业文化发展历史的梳理、对企业文化个性形成历史的梳理是企业文化建设非常重要的环节。文化历史梳理的结果能清晰地向员工阐述“我们的文化从哪里来”、“我们的文化为什么是这样”,是对现  相似文献   

8.
天地之情人为贵──关于企业文化与人的哲学思考任志宏“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战略思想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管理思想是看重生产过程的分析和组织控制的研究,而把劳动力当作机器设备的附属物;“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着眼于企业文化的发展,把人作为企业的...  相似文献   

9.
罗璠 《求索》2007,(5):135-137
无论是中国文化或西方文化,哲学和诗性都结下了不解之缘,两者在文化的历史之境中不断分化、交融,共同建构起人类的精神大厦。从西方历史文化语境来看,其分化与交融的历史轨迹可以从理性范畴的主奴关系;美学的抗争;思与诗的对话三个层面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0.
李梅 《探索与争鸣》2005,(11):65-68
2005年10月8日—10日,由威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省历史学会之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威海光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举办的“人本哲学与现代企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世界人居城市——怡人的威海召开。来自北京、沈阳、上海、河南、山东、湖南、江西等省市及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新闻界人士等50余人汇聚一堂,在考察了光威集团以儒家思想管理企业的个案后,围绕人本哲学对现代企业发展的指导意义、人本哲学对现代企业发展的适存度、人本哲学的实践与现代企业发展、有关人本哲学与现代企业发展的其他思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企业管理受到诸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 ,西方管理文化的精粹 :从科学管理到管理科学 ,从行为科学到决策学、运筹学 ,都为中国企业管理思想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程度影响着中国企业管理。中国企业管理创新 ,就是要不断让科学管理的新观念、新方法冲涮。中国企业管理者的小农意识 ,就是用市场经济的规范取代计划经济的禁锢 ,就是要在民主、科学、创新的旗帜下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能 ,实施高效、科学、人性化的管理。笔者认为 ,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路径是 :第一步 ,发挥后起国学习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信以文化自觉为精神基础,以历史与现实成就为依据。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所存问题的症结在于文化自信不足,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够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伦理品质的挖掘不够、对走独立创新的学术发展道路的信心不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首当其冲需要提升文化自信,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打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开放的心态扬弃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成果。  相似文献   

13.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研究一基于对四川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调查研究》一书是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辜堪生教授的又一本理论著作,是2011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立项课题成果,全书围绕企业管理"两大软实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展开,通过"项链式"的论述方式,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与可能,并从实践层面加以论证,提出了实现并提升二者合力效能的可操作性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朱风军 《传承》2008,(12):78-79
老庄道家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学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体之一。探索道家哲学中的独特精髓与现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内在契合,对中国本土文化的重建有着很明显的启示作用。而本文对于这两个历史层面的探讨也仅就本体论和认识论上来做一个尝试性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老庄道家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学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体之一.探索道家哲学中的独特精髓与现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内在契合,对中国本土文化的重建有着很明显的启示作用.而本文对于这两个历史层面的探讨也仅就本体论和认识论上来做一个尝试性的比较.  相似文献   

16.
铁路改革与发展 铁路企业多年的文化建设成绩斐然。通过文化的聚合,凝结全路三百万铁路职工的心,圆满而出色地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重任。然而,在世界经济大变化的今天,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经济环境。一是企业文化缺乏个性。铁路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统一生产、统一调配、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产品等从形式到内涵常常与别的企业雷同。比如长铁总公司的企业精神——团结、务实、拼搏,虽然很具时代意  相似文献   

17.
王向清 《求索》2007,(1):144-146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阐释中国传统哲学是冯契对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另一重大贡献。他阐明了社会实践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源泉;注重从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立场把握中国传统哲学;强调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把握中国传统哲学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西方学术思想裹挟着炮火大量传入中国,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逐步形成的同时,也使传统学术话语陷入危机。传统学术的落后和西方学术的弊端使国人陷入迷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又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塑提供了契机。在与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的较量中,马克思主义以自身的科学性、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契合性显现出其作为哲学社会科学指导思想的独特优势。这些因素构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初步建构的历史语境,而重现这一历史语境是了解当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历史流变的不可逾越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张晓雪  何吉成 《前进》2013,(4):52-54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探寻人类科技、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是助推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源。如何用文化传承创新的理念追寻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管理创新、协同创新和文化传承创新,提升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效率,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 阎耀军在《江津学刊》1991年第4期上撰文说,弄清楚企业管理中的人的哲学,不仅是开展企业管理的基础和前提,而且是关系到企业管理方向与成败的大事。作者认为:在管理学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几乎每一种管理理论,都是从对人的一定认识而提出来的。从整个管理学的发展史看,对人的认识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也就是顺序产生过五种关于人的哲学:第一种是“工具人”的哲学。认为管理中的人就是和机械一样的工具,人在生产活动中所起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