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使用"当代大学生就业、生活和价值观调查研究"数据,分析大学生手机使用与沟通交流、信息获取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手机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从手机使用的沟通交流和信息获取需求来解释大学生手机使用的行为和心理缺乏解释力,因此,本文认为在信息社会中,作为数字原生代的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更多的是受群体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影响,不宜将大学生手机依赖妖魔化,并据此对未来的研究视角、研究立场和研究内容作出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民主》2017,(2)
<正>随着手机的普及,它已逐渐渗入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更涌现出一批机不离手的"发烧友"、"低头族",走路或开车都拿着手机低头摆弄,这甚至成为许多城市的一道风景,但由此导致的事故也屡见不鲜。尤其司机开车打(用)手机等行为都属于妨碍安全驾驶的危险行为,其危害一点也不亚于酒驾,亦成为公害,严重地威胁了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0,(8)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对于大学生群体也是如此。大学生手机依赖或成瘾行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本文从手机成瘾的界定与研究、大学生手机成瘾现状、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心理归因三个方面,来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相关内容,进一步认识大学生的手机成瘾行为,为制定干预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方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民主》2021,(2)
正刷脸时代,智能手机应用越来越广泛,给人们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方式。诸如"刷脸认证"领工资、"刷脸支付"购物、"刷脸开门"进小区、"刷脸进站"坐高铁……老龄化的大潮,正在裹挟着你我。当今社会,手机等智能设备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生活方式巨大变化所带来的"数字鸿沟",不会用、不敢用、易受骗——当年轻人享受着互联网和智能化带来的便捷时,一道数字鸿沟似乎横亘在老人与世界之间。  相似文献   

5.
《民主》2021,(1)
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手机扫码、智能支付等新形式生活方式不断深入,对年轻人来说,手机扫码支付、网上下单购物、凭二维码看电影、出示健康码出行等等智能活动十分方便高效,但对一些老年人,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高龄老人、独居空巢老人来说不适应这种新型智能化的生活方式,不少老人因为不会使用手机扫码而生活幸福感减少,特别是随着疫情防护常态化,手机扫健康码、网上预约挂号、网上缴纳各种费用等已经严重影响一些老年人的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重庆市大渡口区区委日前在全区范围内发行"手机党报",主要设置了党建要闻、党务公开、党的知识等栏目,以手机彩信的方式免费发送到党员手机上,用户可覆盖重庆市所有党员,内容每周更新一次.分散在各条战线上的党员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党务管理、党建信息、学习培训和党群互动等功能,很方便地转移党组织关系、交纳党费、提交思想汇报及群发短信等.  相似文献   

7.
4G网络加速了手机由"通信工具"转向为"个人终端",一个属于手机的时代到来,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学生的特质使得手机与其紧密结合,不可或缺。通过文献梳理和问卷调查研究4G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象,发现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逐渐加深并且相继引发了一些问题,例如孤独感、疲惫感、焦虑感、思维反应能力下降等。并相应地针对问题给出了四大解决措施,从预防开始,加强自我管理等,希望大学生能尽快摆脱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上海市最近推出一种迎合消费者需求的手机临时充电器。消费者只需要往机器里投1块钱硬币,充电器上的显示器便会告诉你充电的剩余时间。只要充足5分钟,手机就可以用4个小时左右。很多人不愿随身携带充电器,而手机充电又是很费时的,所以手机临时充电器就有了市场卖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家都在抱怨市场缺少卖点,其实只要用心对市场进行科学细分,寻找消费新需求,总能找出卖点来。  相似文献   

9.
正1.定位寻找家中的常用物品每天花10分钟的时间来搜寻家中经常出现的物品,比如钥匙、钱包、手机、公文包、眼镜和鞋子等。找到后固定它们的位置并牢记,一想到某种物品就会联想到某个特定的位置,以此来卸载大脑的过重负荷。2.花1分钟记住新的人名每天都尝试让自己结交一位新的朋友,并在心中反复默念其名字持续1分钟。这样就能让大脑中的海马体与额叶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0.
正在新时代如何推进中国特色志愿服务,让践行雷锋精神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是推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课题。进入新时代,志愿服务已经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让志愿精神成为人们生活理念,让志愿活动融入人们日常生活,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紧贴群众身边的"15分钟服务圈",是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真正落地生根、激发志愿服务内生动力的一种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构建文明实践"15分钟服务圈"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11.
犯罪嫌疑人手机储存信息在侦查破案中的价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普遍使用的一种通信工具,手机在为大众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犯罪分子作案过程中联系同伙、受害人或受害人家属的作案工具。当前侦查实践中,我们对手机储存信息的利用存在诸多问题。侦查人员必须在认清手机储存信息的特点,重视各种信息如电话簿、通讯录,短信等的保全和取用,才能发挥电子信息在案件侦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4)
新时代手机媒体的主要特点是便携即时性和开放交互性,分析在手机媒体环境下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群体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探讨即时通讯软件和微型博客等手机媒体的工作模式和特点,将其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并合理有效地开发手机媒体资源,来达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方法、新途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孙燕 《民主》2010,(12):52-53
有个手机方便多了,但担心的事也多了,最担心的是被莫名其妙地偷了钱去。这不,2010年央视报道,中国移动海南分公司的手机用户黄生精就发现,仅2月份的几天时间里,自己的手机就被多扣了8分钟的通话费2.32元,手法是每个电话都被电信运营商分割计费。  相似文献   

14.
"蚂蚁搬家"式的卷烟走私在中越边境一直公然进行,不到10分钟完成一次。当地烟草部门一年 查获走私卷烟仅相当于一天的平均走私量,可众多的打私人员手拉手可以沿海岸线排队了。  相似文献   

15.
<正>长期以来,毗邻港澳、网络科技相对发达的珠海一直在不断思索和探索如何借鉴和运用现代传播媒介创新基层宣讲工作。"社区网络电视"就是珠海在形式和方法上对基层宣传进行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社区网络电视"项目,是以社区为基本建设单位,在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下,由居民自导、自采、自播,在手机、电脑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3)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手机媒体的广泛运用和普及,手机媒体正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挑战,深入研究手机媒体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是当今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2011年,百度联盟峰会上,李彦宏第一次提出了"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后来,雷军写了一篇文章《用互联网思想武装自己》,用词有点不同,但中心是一样的,"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也算是在雷军的频频阐述下,成为一种流行。有人将"移动互联网思维"形象地描述为"5F思维",怎么理解?一起看看。碎片化思维(Fragment)某公司白领小A,早上坐地铁上班,路程较远,便在手机上读小说消磨时间;中午吃饭,商业CBD餐馆的拥挤人人皆知,先用手机订座软件定个座位;等菜的时  相似文献   

18.
手机媒体,是队手机为中介,传播文本、视听、娱乐等多媒体信息的互动性传播工具。它包括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手机小说、手机博客等,被公认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作为现代新兴传媒的一个重要载体,手机媒体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青睐,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一道新的风景线。现代公民教育是一个经常陛的全民教育,运用手机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公民教育,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探索尝试,也是深化全民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广东在现代公民教育活动中,  相似文献   

19.
刘帅 《学理论》2012,(7):187-188
3G时代实现了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有机融合,催生出以手机媒体为主的新媒体正在日益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然而3G手机在校园迅速风靡,学校要正视3G手机在学生思想工作中的影响,充分认识3G手机的网络特性,加强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并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为学生更好地服务。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手机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绩、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分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刚刚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是继党的十六大之后的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两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再一次敲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鼓;"两会"洋溢着民主、团结、求实、鼓劲的热烈气氛,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