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石弘 《桂海论丛》2009,25(2):75-79
西方近代不少思想家立足于唯心史观探求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确立了其截然不同的研究历史规律性的方法论:历史规律性是根植于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之中的,应当到那里去寻求历史规律.许多研究者把马克思早期根据西欧历史而概括出的"五形态"理论,错误地当作马克思所发现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而没有看到马克思晚年在这个问题上所发生的看法的改变.真正可以代表马克思历史规律思想的,是"三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始终立足于人类共同体,从实践的维度和历史的维度来阐发其公共性思想。与其他西方公共性思想不同,马克思公共性思想始终以全人类的解放为根本立场,并以此塑造一种全新的、人类真实的公共性状态——"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具有"追求丰富的公共生活"、"走向全面的人的发展"、"体现自由的发展个性"内涵的公共人的理想生成是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主旨。从马克思对公共性的立场和主旨的阐发中,可以窥探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本质特征是在深刻批判中进行科学建构的,即对传统旧哲学中的先验性的批判和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建构以及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和共产主义的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史中,对"历史"概念的追索散发着恒久的魅力。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滥觞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便是以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概念为中心的。卢卡奇在对德国古典哲学历史思想的得失分析中,将马克思的"历史"定位为一种生成性存在和动态功能结构,从而用历史辩证法来剥离资产阶级社会意识的"物化结构"。然而,由于他以黑格尔式的抽象逻辑设定来座架历史概念,不能透视马克思历史观的广义与狭义层面的区分,不能理解狭义历史唯物主义所体现的历史观的真实意蕴,因此其逻辑运演的深层仍是一种抽象的思辩,最终无意识地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重思青年卢卡奇的历史逻辑,对于理解其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如何不断走向人本主义、实践主观化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作为马克思原生态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与形成的原发语境,可以判定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我国的实践唯物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存在理论偏颇。反思由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纷争所导致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主旨与科学内涵的分化与对立可知,作为"真正的实证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并非只强调人的主体性而否认历史必然性的纯粹的"行动"哲学,而是"现存世界革命化"的理论主旨与历史必然性的科学内涵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作为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利武器是通过《资本论》最终完成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所做的具有原则高度的批判首先是将资本运动置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即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中考察,从而使其批判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这一原则高度决定了马克思资本批判的历史向度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资本展开的一个"完整而又成熟"的最后形态,从而破除了"普遍永恒资本"的历史魔咒,澄明了资本的现实历史运动。由此,马克思资本批判的价值意蕴即破除资本运动规律的魔咒,破解"历史之谜",从而为人的现实解放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寻求道路得以最终彰显。  相似文献   

6.
李兵 《思想战线》2008,34(3):41-46
马克思的历史观就是马克思的世界观.在他那里,抽象的、超历史的一般世界观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根据.从"现实的个人"以及"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出发,才是理解世界和人类历史活动的真正进路.这一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不仅完成了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性颠覆,开启了现代哲学回归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理论视野,而且使现实的个人真正得以出场,并成为理论思维关注的焦点.在这个意义上,正是马克思哲学为"以人为本"奠定了坚实的存在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人本主义逻辑框架下讲述了人的异化与复归的历史。异化理论的问题结构可以表述为"异化——复归"的图式。在这一图式中,人的本质这一范畴确立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赋予历史进程以价值,使历史获得了逻辑一致性和动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历史的目的。异化史观中历史目的观念的在场,既和此时马克思思想的"过渡"特征有重要关系,也与历史目的论自身的形而上学合理性有关系。历史目的观念表征着马克思思想的价值尺度,与其科学性一起构筑着马克思思想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正1818年5月5日,当时的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个本来平凡的日子,将因为一个人——卡尔·马克思的名字而永载史册。两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在历史巨浪的冲刷下消逝得无影无踪,许多曾经名闻遐迩的学说在时光的淘洗中日渐失去光泽,变得越来越暗淡。而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却永垂不朽。在本世纪来临的时候,马克思被西方思想界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他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如永不熄灭  相似文献   

9.
西方现代学者马歇尔·伯曼把人类后现代性的"终结"图景武断地归功于马克思的肇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纯粹的谬论.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革命的理想主义的思想者,他的一系列经典文本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和人的异化现象的深刻批判,的确开创了现代性批判的先声:同时,马克思提出的实践生成论思想--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人类理想的价值选择的结果,而且需要一个共产主义运动的客观过程--始终充满了深刻的人学意蕴和辩证智慧:而且,马克思还解决了"历史之谜的解答"问题.即通过"共产主义运动"而实现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从而实现人"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即实现"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从而也预示了人类-人性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即人向自然-感性的"复归"、人向个性-自由的"复归"、人向艺术-审美的"复归".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历史科学主要是一种基于唯物史观的统一的科学研究原则、方法及结论原理。其所蕴含的唯物实践论的原则、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和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在理论、现实和价值上完成了对"历史科学"的重建。马克思历史科学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思想中的历史观点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在吐故纳新中彰显马克思历史科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进步观是对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理性主义历史进步观的根本性变革,其变革的标志便在于改变了以往哲学家从抽象的人或直观的人角度来理解和阐释人类历史的进程。马克思在考察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历程和揭示进步的规律时,以现实的人当作他思考、探究社会历史之谜的前提和出发点。现实的人概念是马克思历史进步观中的最为核心的概念,只有通过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历史进步观的精神实质,并更好地把握其现实价值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核心,技术进步是马克思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历史定位。将技术进步因素"搁置一旁"或者"空投进来"的西方增长理论,遗失了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精神特质——技术进步是增长的最终动力。本文首次使用"技术生态"、"步速"和数理技术分析了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并计算出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研究与理解,是基于人类历史发展的线索,以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思维方式把意识形态理解为历史性的存在,在历史过程中理解和把握意识形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作为意识形态发端的意识对于人生成为"人"的历史作用,考察了社会意识上升为意识形态的历史条件,洞见了意识形态还原为社会意识的历史结局,并以此为基础,认为意识形态不仅应合理地反映人类历史,而且把意识形态看作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方面,从而形成了异于西方传统哲学的意识形态观。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三卷本出版后,西方社会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主流学者无论如何不能接受马克思的理论或结论,因此他们改变了意欲以沉默致《资本论》于死地的作法,掀起了大规模、长时间、全面彻底地批判与否定《资本论》的浪潮;一些信仰或同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者,在为马克思和《资本论》进行辩护的同时,则试图通过"改造"马克思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原理最终达到"超越"《资本论》的目标。本文简要归纳了西方学者"改造"与"超越"《资本论》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并论证了这一尝试的实质及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关系问题即"马克思恩格斯问题"是研究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西方经济思想史著作中,几乎所有的西方经济思想史的著作都涉及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关系的介绍和论述。本文围绕在西方经济思想史著作中西方经济学者如何看待和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关系这一主题,从西方经济思想史著作中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的介绍、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巴黎会见"和恩格斯给予马克思经济援助的评论以及对恩格斯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地位和贡献的分析这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人类社会学视野看,中、西方传统村落共同体内部建制都蕴含着共同良善特质。而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传统村落共同体加速瓦解,原本以血缘、地域、情感为纽带的共同体被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所打破。由此,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资本逻辑的时代性批判,是揭开人类社会真正共同体本质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把握国内外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以全新的视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对于这一理念的深刻把握,只有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寻求新旧理论之间的契合和纽带,才能真正理解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来自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共同愿望,同时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在新时代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西方再度掀起"马克思热"。从围绕马克思举办的各种展览会、论坛、研讨会,到马克思的形象和名字大量出现在报刊媒体、街头广告、社交网络中,马克思在西方社会再次回归。人们纪念马克思,解读马克思,试图从马克思的理论中找到分析、解决资本主义现实问题的答案。在当前西方持续升温的"马克思热"中,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愈益凸显。  相似文献   

18.
肖波 《传承》2008,(12):38-39
马克思主义史学作为一种方法论,对法国年鉴学派等其它西方史学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切入点,以法国年鉴学派为对象,分析了马克思世界历史整体观对年鉴学派提倡总体历史学和长时段跨学科研究,重视研究经济和人们的物质生活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史学作为一种方法论,对法国年鉴学派等其它西方史学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切入点,以法国年鉴学派为对象,分析了马克思世界历史整体观对年鉴学派提倡总体历史学和长时段跨学科研究,重视研究经济和人们的物质生活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思想发端于西方传统政治哲学,但并非对这一思想传统的照搬或者修缮,而是在颠覆和超越这一传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马克思政治哲学所具有的历史视野、价值追求以及立足于实践的思维方式在当代政治生态中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问题意识、人文关怀以及对于中西方政治思想和实践的影响力仍然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