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拉克库尔德人寻求自治甚至独立的渴望从未泯灭。2014年,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兴起给伊拉克库尔德人寻求独立提供了机会。库尔德人依赖海湾战争后同美国建立起的特殊关系,借助高级官员访问等机会发起对美国的游说,试图说服美国支持库尔德的独立公投。库尔德游说在美国国会引起很大反响,激发了库尔德、伊拉克政府、美国国会与包括白宫、国务院和国防部在内的美国行政部门之间的多重博弈。由于库尔德的独立公投严重违背美国的反恐优先和一个伊拉克的政策,且库尔德独立远未提到美国中东政策的议程上来,库尔德独立公投在美伊的联合反对下归于失败。在打击"伊斯兰国"取得胜利后,库尔德地区政府和伊拉克直接对话的结果,以及美国对时局的评估将决定伊拉克库尔德人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汪波 《法国研究》2004,(2):138-149
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期,法国曾全面参加了美国领导的多国联盟,迫使伊拉克退出它所占领的科威特领土。海湾战争后,法美合作关系不但未能保持下来,两国的伊拉克政策还出现了诸多矛盾和冲突。究其根源,主要是法国在海湾战争后为加强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积极致力于建立法国自己的伊拉克政策,并试图通过对伊政策来维护和扩大法国的国家利益。考虑到自身在目前国际社会中的实力和影响,法国对其国家利益的概念重新进行了定义。它一方面寻求通过强化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来提高自己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同时还极力推行体现法国国家精神…  相似文献   

3.
只有在中东,美军才有这样的机会对新军事革命的成效进行大规模检验。然而,这是伊拉克的悲哀,也是中东的不幸。美军先空袭伊拉克什叶派武装"真主旅"设施,再对在巴格达机场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进行"定点清除",进入2020年的中东局势,又一次陡然升温。从1991年的海湾战争,到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再到如今的多国乱战。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中东问题研究:理论、论战与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夏鸣 《美国研究》2004,18(3):84-98
美国中东研究的功用经历了从为政府服务到脱离政府轨道 ,再到批评政府中东政策的演变 ;研究范式也经历了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理论到后殖民主义 ,再到市民社会的变化。美国外交政策文化中的“第三方”以九一一事件为契机 ,对美国中东研究现状进行激烈地批评 ,引起论战。本文概括了论战的要点 ,认为其实质是美国新保守主义者试图影响美国中东政策的一次努力 ,在一定程度上 ,也是阿以冲突在学术领域里的继续。同时 ,也反映了学术界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文章认为论战对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特别是伊拉克政策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历史上的"国家利益"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希 《美国研究》2003,17(2):9-30
本文以美国民众对伊拉克战争的支持为出发点,讨论了围绕美国"国家利益"的几个问题,包括"国家利益"的定义、其涵义在美国历史上的演变,以及其与当代美国社会的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作者提出,美国"国家利益"是一个具有历史沉淀的概念,其内涵是由国家建设和民族建设两个过程的相互作用而决定的.作者并指出,现代国家和市场对公民社会的全面渗透对公民利益国家化趋势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这种趋势也导致了公民对国家外交政策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出于地缘政治、经济、安全、移民、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同时受欧盟扩大其国际影响力的动机驱使,欧盟谋求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并有意同美国的中东政策拉开距离。虽然中东和平进程是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取得成效最多的领域之一,但由于欧盟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一直面临期望-能力差距的困境,欧盟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更多的是在经济援助上发挥主导作用,政治进程仍被美国主导。欧盟想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一个强有力的国际行为体角色,需要突破自身在外交与安全领域所面临的期望-能力差距的困境。本文从地缘政治理论出发,基于国际行为体属性和期望-能力差距两个分析概念,对欧盟参与中东和平进程的动因、角色与困境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巴基斯坦在美国外交中的战略地位明显下降,特朗普上台后更是重印轻巴,推出了高度重视印度的南亚战略和印太战略,对巴基斯坦则实行极限施压政策以逼其加大反恐力度。美国的政策变化引起了巴基斯坦政府和民众的不满与抵制,两国间出现激烈的外交纷争,美巴关系陷入僵局。然而,巴基斯坦在美国的阿富汗战争和外交战略中处于不可忽视的地位,并且巴基斯坦是具有一定的对美反制能力的地区强国,特朗普政府在更为重要的阿富汗和谈问题上需要得到巴基斯坦的帮助。在权衡利弊后,特朗普政府调整对巴基斯坦政策,从以压促变调整为拉拢利用,美巴关系随之从高度紧张走向逐渐缓和。然而,美巴在短期利益和长远战略上都存在难以弥合的矛盾和分歧,双边关系发展缺乏坚实的合作基础和长远计划,两国在主要的共同利益——阿富汗政治和解方面存在目标和利益差异。此外,美印关系不断提升,使美巴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困难重重。美国不愿放弃在巴基斯坦及邻近地区的战略利益,短期内会维持美巴合作,但从长远看,众多挑战和制约因素使两国关系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美巴关系的走向不仅影响到南亚局势,还会冲击到我国的周边安全、中巴关系的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应当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8.
伊朗核问题与大国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 ,美国在核武器开发问题上向伊朗施压 ,使伊朗核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伊朗核问题为大国提供了一个外交角逐的舞台 ,美国、欧盟、俄罗斯从自身利益出发 ,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和立场各异。伊朗在各方压力下 ,态度软化 ,同意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暂停浓缩铀计划。但伊朗核危机只是暂时平息 ,美国不会放弃在这一问题上对伊朗的继续打压 ,前景如何仍难预料。  相似文献   

9.
冷雪梅 《美国研究》2012,(2):97-113,5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格局的演变及美苏实力对比的消长,美国对海湾地区外交政策的战略考量发生了深刻变化。通过研究和梳理美国新解密的国家安全档案,这一时期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得到展现:虽然对伊拉克的"偏向"政策在这一时期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相互矛盾的政策却迭次而出,甚至并行推进。尽管对伊政策不断调整的过程体现了美国的海湾战略由意识形态主导向经济和政治利益主导的转移,但政策的乱象最终却是以美国与伊拉克在海湾战场上的兵戎相见而终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美国政策失误酿出的苦果。  相似文献   

10.
由于"9.11"事件的发生,美国的军事外交战略发生了的重大变化,而布什在今年1月29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又公开点名朝鲜,伊拉克,伊朗为"邪恶轴心",从此朝鲜半岛的形势开始震荡起来.韩国政府和美国布什政府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产生了裂痕.本文分析了金大中"阳光政策"遇到的困难和朝鲜半岛形势的症结所在以及可预见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奥巴马主义"是奥巴马政府所奉行的对外政策思想理念。美古关系的解冻是"奥巴马主义"取得的重要外交成果之一。美国之所以决定放弃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古巴的敌对政策,根本原因在于奥巴马政府改变思维定式后重新界定了实现和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最佳路径。美古关系的解冻不会一帆风顺,还将面临许多挑战。但美古关系的改善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美古关系的正常化进程或许还会有波折,但大势已难以扭转,美古关系将翻开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浅析奥巴马政府的东南亚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后,美国在全球反恐战争的大背景下"重返"东南亚.但是,由于美国的东南亚外交缺乏连贯、全面的战略安排以及政策上的失误,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影响力不升反降.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在确保其东南亚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基本不变前提下的,在"巧实力"外交理念的指导下,全面介入该地区的各项事务.美国在东南亚外交上的调整必将对该地区权力格局的演变及地区安全秩序的塑造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进攻"到"防御"--美国公共外交战略的角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对国外民众的外交形式,即"通过情报信息和交流项目引导国外民众和舆论制造者,以提高美国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的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常设工具冷战期间成为进攻性的战略武器,为赢得冷战立下汗马功劳;冷战结束以后一度被打入冷宫,"9·11"事件后重新得宠,旨在解决"世界为何仇恨美国"的问题,实施对象重点放在阿拉伯与穆斯林世界,具有很强的防御性和应急性.但布什政府将"先发制人"与公共外交战略并重,发动"反恐"战争,将美国面临的挑战简单归结为与世界的沟通问题,兼之公共外交战略在操作上的文化差异,因而刚出茅庐即遇挫折实属情理之中.如何把危机公共外交转变为平时状态的公共外交战略,是今后美国政府面对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
伊核问题破局与"亚太再平衡"战略有较为密切的间接联系。奥巴马执政后不久,推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受限于国力,为了顺利推行此战略,美国需要从中东抽身。但中东地区历来是美国的战略重点之一,奥巴马政府在从中东抽身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尽力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于是推出了以"收缩力量、操控乱局"为特色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伊朗是地区强国,伊朗核问题如不实现破局将会使美国难以从中东抽身,也不利于其在该地区构建新的平衡,"中东离岸平衡"战略将更加难以顺利实施。因此,美国需要在伊核问题上实现破局。  相似文献   

15.
原敬以"时势论"和"实力论"的政治理念为基础,通过访美考察,形成对美认识,这种认识对于原敬的日美关系认识产生重要影响,以其对美认识为前提,原敬指出,在对外关系中要特别重视日美关系。针对日俄战争后日美关系之恶化,原敬强调要缓和日美关系,尤其是"满洲"政策要认真考虑美国因素之重要影响。一战期间,原敬以其政治理念,进一步阐释日美关系,强调日美间要避免战争,认为日本要解决中国问题,日英同盟或其他同盟均无助益,必须要取得美国谅解,与美国保持亲密关系,进而提出日美协调外交构想,并期望通过与美国共同出兵符拉迪沃斯托克开启两国合作之开端。原敬并非是无条件实现日美协调,而是在维护日本国家利益,即日本在华传统权益,尤其是所谓"满洲"权益的基础上,以美国承认日本之特殊地位为前提。原敬的日美协调外交构想作为其对美外交政策的思想基础,促使原敬内阁成立后确立以日美协调为核心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6.
施罗德提出欧盟在和平政策上必须以“一个声音”说话施罗德总理要求欧盟在国际和平政策上起到一个中心的作用。 11月 16日 ,施罗德在波鸿的社民党欧洲研讨会上发言说 ,扩大以后的欧盟必须在和平解决冲突方面一致对外 ,欧盟必须清楚地表示战争仅仅是最后的手段。他保证在处理伊拉克的问题上将与美国保持一致 ,但没有做出具体的承诺。他认为中东和近东的整个和平进程关系到德国和欧洲的基本利益。虽然当时德国拒绝了参加伊拉克战争的要求 ,但目前在伊拉克受到威胁的美军士兵“需要我们的团结合作”。 (俞宙明摘译自www .welt.de 2 0 0 31116 )…  相似文献   

17.
试析当前德美战略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0 0 2年夏以来 ,德美在伊拉克问题上发生公开争吵 ,导致双边关系急剧“恶化”。此次德美争论的内容远远超出伊拉克问题本身 ,直接触及德美在“安全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等外交与国际战略问题上的矛盾 ,显示出西方联盟内部深刻的战略分歧。德美战略矛盾的激化是冷战后双方外交战略调整的结果 ,其中既有深刻的历史根源 ,也有现实利益和战略理念的原因 ,还有双方内政因素。德美战略分歧并未导致联盟关系的质变 ,双方仍有广泛的利益联系 ,但留下的裂痕却很难平复 ,彼此关系将渐行渐远。德美都是大西洋联盟最重要的成员国 ,它们的矛盾和分歧势必对双边关系、欧美关系乃至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阎梁  何劲汶 《欧洲研究》2012,(3):101-115,16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与美国在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问题上产生了政策分歧,不过这种分歧在2006年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六国方案"出台后又实现了部分弥合。本文在分别尝试国际体系结构变化、核能领域的特殊性以及地缘经济与政治等理论解释路径后认为,美、欧的政策分歧及其弥合都可以通过运用地缘经济学理论给予比较合理的解释。文章结论部分指出,地理上的毗邻以及与美国不同的对外政策决策机制,是欧盟各国对中东地缘经济利益更为重视的两大原因。  相似文献   

19.
"亚太再平衡"战略实施以来,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对华政策经历了从强制外交到威慑的转向,奥巴马执政初期和中期通过强制外交政策逼迫中国"澄清"南海主张及其法理依据,要求中国停止在南海的维权行动,并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快"南海行为准则"的制定进程。从奥巴马执政后期开始,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对华政策逐步由注重强制外交转向更具被动防御性的威慑,以慑止中国主导南海的进一步行动为主要目标。美国的政策转向受到中美南海战略动机不对称因素的深刻影响,也与美国实施强制外交的策略性失误密切相关。基于强制外交转向威慑政策的路径分析可以大体判断,延续在南海对华威慑政策是特朗普政府最为现实的选择,通过对其政策目标的重设和威慑强度的调整,美国将在相当程度上为其中长期政策走势奠定基调。  相似文献   

20.
"和谐世界"是一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新中国外交思想的外交理念,"民主联盟"是一种宣扬美国价值观,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的一种文化外交理念."和谐世界"与"民主联盟"在东盟问题上展开的角逐,也代表着中美两国软权力的较量.本文通过对两者在东盟问题上实践的目标、影响、阻力和前景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对两者进行一个较系统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