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福田 《民主》2013,(1):60-61
贺兰岳峙,弱水云环。在野睛沙熠熠,居延细浪潺潺。伟岸胡杨,开张虬龙之态;明驼大漠,动静生命之山。  相似文献   

2.
朱欢 《学理论》2010,(11):141-143
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诗论》中说,诗的生命在情趣。而每个人的诗趣是不同的。诗趣体现了诗的"艺术性"。诗趣重在诗的"美感态度",却贵在"真",体现了一种"真"的意境与情趣。诗趣亦有"谐"与"悲"之分,在"谐"与"悲"中体现了一种诗趣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3.
《民主》2020,(2)
正万物存在有理,百事求进有道。诗歌,作为文学家族里的重要成员,之所以百代兴盛,千年不衰,其道何在?数十年的诗歌创作实践,略有体悟与积累,藉此小文吐露之际,故谓诗之"三道",以求方家指教。一曰"气道"。窃以为诗是有气的。气通了,诗则顺:语顺,意顺,情顺,境顺,读起来也顺,容易产生共鸣。大千世界的风霜雨雪,现实社会的冷暖寒凉,都必然会在诗人心中掀起波澜,从而萌发诗情,生成为诗,进  相似文献   

4.
陈漱渝 《民主》2014,(3):43-47
<正>中国古人向往做"米寿"(88岁生日),更向往做"茶寿"(108岁生日)。李霁野先生生于1904年4月6日,今年是他诞生110周年。年轻时医生预言他难以活到40岁,年老时又有医生预言他定能活到100岁,但这些预言都不灵验。他虽未能庆祝"茶寿",但超过了"米寿",仍属于"喜丧"。但单凭活得长还不足为"喜"。每个人要给人间留"喜",除了年龄,更重要的还要有业绩。李霁野先生是诗人,写过语体诗,也写过格律诗——仅旧体诗就多达600多首。李霁野先生并不认为他的诗都好,但他要求自己确有真情实感时才动笔,决不为写诗而写诗。他尤喜好散文随笔,认为这种文体取材广泛,凡风俗人情、奇闻趣事、  相似文献   

5.
"诗言志"的观念至迟产生子西周之初,中国文学从<诗经>开始就一直沐浴着它的光辉.所以这样说,原因有四(1)"诗言志"三字的被记载与"诗言志"观念的产生并不是一回事;(2)设有"诗言志"观念的产生就没有孟子的"以意逆志";(3)<左传>所言乃"诗以言志",读为"<诗>以言志"是不正确的;(4)"志"即"诗","诗"即"志","诗"就是依据"志"字造出的.  相似文献   

6.
林之源 《理论探讨》2003,(5):100-101
对毛泽东悼念罗荣桓的诗,国内学者有各种看法。对这首诗的理解,见仁见智,认识并不统一。曾有同志撰文,认为此诗是关于接班人的,诗中表明毛泽东对林彪有批评的意思,对林接班还不放心。他想问一问罗君:你的老搭档林某为人如何?还有人认为,诗中第五六两句中的"斥"和"昆鸡"指的是林彪,"大鸟"和"老鹰"指的是忠厚老诚的罗荣桓,说明毛泽东对林的反感和不信任。这些看法都是不正确的。毛泽东这首诗主要是赞扬罗荣桓、表达毛泽东对罗荣桓的逝世的深切哀痛与惋惜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7.
曾凡华 《民主》2014,(7):62-63
<正>林凯旋女士的诗集《前世的约定》即将在我们线装书局付梓,责编程俊蓉女士为此书的出版费了不少心血,其中的"茶诗"评价甚高,认为"清丽可沁人心脾",我读后亦有同感。我与林女士素昧平生,只是从文友王勇强先生处得知她是一位儒商,琴棋书画皆有所好,诗也写得不错,我也只能从她的诗中来感知她的诗意人生。顺页拜读,掩卷方知,本书近五分之四的内容,皆为茶诗。不禁想问,作者为  相似文献   

8.
《民主》2014,(6):55-56
<正>金缕曲·和宋词兄原韵范范曾原作:漫道寒流急。卅年前,亦曾噩梦,万方沉寂。惭惭愧难寻回天力,争禁男儿热血。只向壁、淋漓挥墨墨。一掷千金何足惜,建高楼恢我东方业。堪啸傲,学学人杰。参商揖别怀冲室。想先生,悠然鹤影,晚霞藏迹迹。诗酒飘零前朝事,泪洒崇陵故国。不忍读南明  相似文献   

9.
《侨园》2017,(Z2)
正我难忘的家乡说起我的故乡哈尔滨,我总会莫名地激动,她是那样令我心神向往。我爱她,就像爱母亲,这种情怀与生俱来。哈尔滨这座城市最大的特点是风情独特,华彩万方,人称"东方莫斯科"、"东方巴黎",举目眺望,洋味十足,这座历史名城,有两首大诗潜伏我心:一首是凝固的诗——中国城市绝无仅有的欧洲风情建筑。一首是流淌的诗——浪花隽永的松花江的壮观  相似文献   

10.
小白 《侨园》2013,(9):50-51
<正>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是世人熟知的经典作品,然而,笔者发现,以往对这首诗的诠释可能有失偏颇。从笔者参考的相关资料来看,关于《早发白帝城》的创作背景似乎没有什么异议:"公元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并在途中写下了这首诗。但令笔者不解的是,相关诸文的具体赏析部分却都与创作背景没有多大关系。  相似文献   

11.
《侨园》2018,(12)
正我的姐姐与姐夫同期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校园恋情铸成了他们相守多年的基石,共同的职责和使命感让他们携手前行,讴歌着医者情怀。姐夫韩继明,笔名"寒·歌",是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普外科主任医师,酷爱文学的他,目前是重庆市新诗学会会员,动保志愿者。他的诗、散文曾在《重庆商报》《重庆晚报》《崇州市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俗旅游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开封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也拥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郑汴一体化带来的不仅有"金融同城"、"通讯同城"和"邮政同城",也为开封的民俗旅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文章在认真分析开封民俗旅游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从郑汴一体化的视角下,为开封民俗旅游提出了新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35)
钟嵘评曹植诗"情兼雅怨",实际上就是认为诗歌要抒发个体情感,情感抒发以悲为主,悲情不宜极端,抒情文辞要优美。钟嵘的"情兼雅怨"说回归到了诗歌的本质,发展了陆机的"诗缘情"的理论,同时对传统的诗歌理论"发乎情,止乎礼"做了一次补充。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08,(2):33
"新福田主义"呼之欲出 1977年8月,福田康夫的父亲福田赳夫首相出访东南亚,在最后一站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发表了题为<我国的东南亚政策>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他首次阐述了"福田主义"的几大原则:日本不当军事大国;与东南亚各国建立"心心相印"的友好信赖关系;以对等、合作者的身份支援东南亚.这一讲话使日本以"和平国家"的形象赢得了东南亚国家的谅解和好感.福田康夫的亚洲外交毫无疑问将受到"福田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批判了传统的符合真理论,认为真理意味着"去掉遮蔽的状态",是"此在"的展开,真理是在"公开场"中成为可能的;自由是真理的本质;真理是用"诗"去"思"此在"的真义.非真理源出于真理的本质,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6.
《侨园》2017,(Z2)
正林徽因是中国现代人文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她不仅是一位著名诗人,更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学家,她同时也具有文学、建筑、设计、戏剧、美术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她的每一首诗都有对视觉色彩、听觉感受、形体建筑化的细腻刻画,在读者眼前创建出一个属于她的唯美时空。林徽因善于运用"诗意"与"建筑意"相交融的写作手法,把"建筑意"带入"诗意",将读者以最直观的感受带入其中,以此成就她独具特色的艺术美学观念。在《深笑》一诗中,林徽因运用艺术通感等艺术手法,将建筑意象化、声音视觉化、色彩听觉化,营造出一个灿然的笑的世界。在"诗意"与"建筑意"的交融下,为读者带来别具一格的独特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11)
西方学术界认为"历史"一词源于希腊语"historia",这个词语的原义是"调查和探究",出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Historia)一书。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英国历史学家柯林武德则进一步提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可以说是两人关于历史哲学思想的核心命题。二者都认为历史并不是简单的陈述过去,而是将历史置于研究中所处的时代去探索包含历史学家某种思想的人性的发展,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历史充其量就只能称之为"编年史"或者"准历史",而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32)
木心文学的一个基本特质是"智性",他的文学作品是他对人生的炽爱与参悟的载体,不管是散文、俳句、诗,均满含智性的文学思想。其中他对于"奖"的看法和他"精微的悲观主义"两点文学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在对待"奖"这东西上,应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应引导学生不要颓唐自暴自弃,也不要盲目乐观、自欺欺人。  相似文献   

19.
关于辞职     
"辞",既有"告别"的含义(如《楚歌》·九歌·少司命:"入不言兮出不辞."陆游《送客》诗:"意倦客辞去,秉炬送柴门"),又有"推辞"、"辞谢"等不接受的意思(如《仪礼·土昏记》中"姆辞不受",苏轼《画渔歌》"本不辞劳几万一"). "职",既有职务、职业的含义(如古代"六卿分职",我们也常用"尽职尽责"),又有"职位"、"职掌"的意思  相似文献   

20.
“方言保卫战”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普通话"攻城掠地",大行其道,而流行方言的空间则受到挤压。"保卫方言",与"推广普通话"的呼声似乎都有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