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列宁在《怎么办》中系统地阐述了灌输理论,主要包括灌输的必要性、灌输的主体和客体、灌输内容和方法五个方面,指出社会主义思想是不能从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的,必须从"外面"向工人进行灌输;理论灌输主体是社会民主党人和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居民一切阶级进行科学理论的灌输要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运用多种宣传方式使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在提升人民群众思想素养、理论自信的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列宁的灌输理论,对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芹 《理论探讨》2012,(1):42-45
马克思曾提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为最终在俄国赢得社会主义作准备,列宁早期高度重视推动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的工作.他提出“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的思想、“始终不渝地”进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群众的工作的思想和“善于”灌输的思想.列宁的思想与实践,对于我党提升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水平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于伟峰  李文桥 《理论探索》2011,(1):25-27,70
胡锦涛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一是明确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实现理论创新中国化;二是探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的内在动力,关注民生、体现人文关怀;三是强调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方式,做到思想阐释时代化;四是构筑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平台,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让科学的理论被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投身改革建设的内在动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此,本刊推出“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特别策划,以进一步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以及如何按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郑彦宏 《学理论》2012,(25):12-1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成功地推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时积累了极其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其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要素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动力机制是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原则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保证是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命题,将"时代化"与"中国化"、"大众化"并列纳入马克思主义实践形式和发展形态的范畴,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对立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在当代中国,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就必须回到马克思,"以马解马";立足现实,以中解马;扬弃传统,依托民族文化;深入群众,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世界是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新领域,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自觉。关照日常生活,对日常生活进行批判和改造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以日常生活维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人民群众生活的行动指南,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升个体生活幸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8.
万翩 《学理论》2012,(7):35-36
1978年我国开展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是当代中国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摈弃了两个"凡是"错误思想,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真理标准大讨论"解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大众产生了深远影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进程。"真理标准大讨论"对于我们如何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特别是对于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人民群众理论诉求,是指人民群众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的思想理论要求,是人民群众以其自身的社会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实践、发展和创新的逻辑过程。人民群众理论诉求有着深层次的主客观因素,其既定目标分为解决当前现实利益问题的短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等共同理想的中长期目标、实现自身解放和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其实现路径有采取具体措施、制定政策、发展民主、创新理论、坚定理想信念等。人民群众进行理论诉求,将在推动理论创新主体大众化、主体"精细化、组织化、科学化"分工、提高理论创新效率、促进理论与实践提前互动、加快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方面产生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列宁根据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的发展进一步丰富、发展、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使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第一次真正走向全世界。列宁的意识形态思想启示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原则,培养革命思想家;坚持意识形态的党性原则和阶级性;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制度建设,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在实践中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使其成为治国理政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当代发展彰显了其三个方面的内在理论逻辑:树立科学时代观,坚持"大时代化"与"小时代化"结合;树立理论与实践结合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实践时代化的统一;树立与时俱进观,坚持时代精神和时代语境的统一。正是这三重逻辑的内在统一,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逻辑来看,列宁的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诞生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灵活运用,是关于无产阶级及其历史使命的理论的相关内容的继承和发展,是在领导俄国党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中,对其革命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从理论逻辑来看,列宁从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目的出发,坚持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论述了为什么要灌输、怎样灌输的基本理论和重要依据;从现实逻辑来看,列宁的灌输论揭穿了俄国经济派、修正主义、机会主义等错误思潮的面目,为工人运动开辟了正确的道路,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促进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胜利。列宁的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开展思想宣传和理论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一般规律,在今天对中国共产党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恩格斯和列宁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都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文章还就恩格斯和列宁的民族理论思想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何理 《理论导刊》2012,(5):43-4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理论读物以人民大众为主要话语对象,以实践需要和大众需求为导向,以贴近生活的话语内容为核心,以大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为辅助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书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从话语对象、话语内容、话语形式、话语情感、分析框架等五个维度来建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理论读物话语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课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大众化意味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通俗化和民族化.这既是大众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大众化的基本特征,同时也隐含着实现大众化的基本取向.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诉求,也是一种现实需要,更是一种历史使命.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樊欣 《理论视野》2020,(5):17-23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宁首创并全面阐述了"科学的意识形态",列宁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的意识形态",论述了"科学的意识形态"思想的基本要义,首创并在实践中坚持灌输论等,从而对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列宁关于科学的意识形态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当代价值,它是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和进行理论武装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张凤艺 《学理论》2014,(6):31-32
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做了独特的解释;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最大特点是其语言风格通俗化;而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里的精髓思想。  相似文献   

18.
李生敏  葛振国 《理论探索》2011,(6):30-31,66
高校理论社团是学习、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校学生组织,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第二课堂"和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竞技场",理论社团要利用自身优势,调动大学生学理论、用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对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他关于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思想、理论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通俗化的思想、构建有效宣传机制的思想以及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等思想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毕生重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他在强调正面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还非常注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以及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等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深刻的批判.这一批判的实质在于强调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它深刻体现了邓小平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与实践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