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我中心司法鉴定办公室在1982~1984年间受理了260例司法鉴定案例,经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共83例,占31.9%.现将精神分裂症作案案例的有关资料作一分析,并对有关本症的作案特点及责任能力判定等问题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2.
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研究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影响因素。方法用湖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编制的精神病人责任能力评定量表,对司法部司法鉴定中心2001年鉴定的159例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案件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该量表的绝大多数条目在不同责任能力组差异均达统计学显著性水平,对作案行为的罪错性认识、作案现实动机、自我控制能力损害、自知力损害、作案时间选择性、现实检验能力损害、生活自理能力损害、工作或学习能力损害等是影响其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主要因素,以对作案行为的罪错性认识、作案现实动机、自知力损害等因素更为明显。结论责任能力评定量表可为精神病人责任能力评定提供相对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16例酒精性精神障碍鉴定案例进行分析.鉴定结论,诊断为普通醉洒13例,慢性酒精中毒3例.16例中,评定无责任能力2例(12.5%),限制责任能力2例(12.5%),完全责任能力12例(75.0%).作者强调应根据被鉴定人的既往饮酒史,醉酒后的表现,精神检查,神经系统检查,作案动机,作案前有无预谋,案发后有无掩饰行为,以及各种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被鉴定人对其危害行为是否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4.
伊其忠  吐尔逊  刘坚  田骅  房伊平  兰新健 《证据科学》2007,14(1):I0022-I002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及广大群众法律知识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在精神医学司法鉴定中,因颅脑损伤后遗留精神障碍而要求进行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案例日益增多.同刑事责任能力等行为能力鉴定相比,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不论是在相关法律、法规,还是在理论和鉴定实践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相对来说均较少.本文拟对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精神医学司法鉴定有关问题给予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无精神病74例案例分析及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i YH  Kang M 《法医学杂志》2006,22(2):135-136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无精神病案例的特点及转归。方法对74例无精神病案例进行随访,并统计分析有关资料。结果无精神病案例占鉴定总数的5.7%。被鉴定人作案动机明确,自我保护良好,鉴定后“精神症状”消失。结论多因素综合分析有助于无精神病案例的司法鉴定,应特别注意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的识别,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6.
正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是司法鉴定中与法学关系最密切的一种鉴定,其中涉及的法学问题多样且复杂。笔者试从法学的角度给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作以下定义: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人综合各种证据,运用其专业知识(主要是医学和法学)进行医学诊断及分析论证,最后证明相关法律事实的过程。本文以刑事责任能力评定为视角,讨论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涉及的证据和证明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辨认和控制能力(以下简称"辨控能力")与责任能力司法精神鉴定的差异。方法对2001年1月—2006年10月(第一时段)实施责任能力与2006年11月—2010年10月(第二时段)在刑事案件中实施辨控能力的评定结果进行比较。回访调查上述被鉴定人的法庭判决及鉴定意见的采信情况。调查公、检、法、司等法学界人士对司法精神鉴定相关问题的观点。结果两个时段的鉴定案件类型大致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个时段作出的精神障碍诊断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时段鉴定为正常范围辨控能力和部分辨控能力的人数比例较第一时段多,而完全丧失辨控能力的人数比例较第一时段少(P0.05)。70.5%的法学界人士认为司法精神鉴定"评定辨控能力"有别于"评定刑事责任能力"。94.9%认为"作出精神病症对行为人作案行为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或"作出辨控能力"的司法精神鉴定是符合要求的规范行为。结论评定辨控能力比评定责任能力更符合当前法学要求和自身学科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刑事责任能力采用三分法,分为完全责任能力、限定责任能力和元责任能力.但在司法精神病鉴定工作中,由于缺乏客观标准,三者的区分尚带有较大主观性,常导致不同鉴定人对同一案例的责任能力判定存在分歧.因此,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一直是司法精神病鉴定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综述了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使用的几种责任能力评定量表及其应用情况,认为虽然目前这类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存在争议,但其对提高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提供了一种良好思路.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与司法精神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YH  Qiao K  Zhu GY 《法医学杂志》2007,23(1):57-59
精神分裂症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占首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案动机、作案方式及作案后果均具有特殊性,因此精神分裂症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笔者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致司法案件的作案特征以及患者的责任能力、受审能力、服刑能力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Sun Y  Hu JN 《法医学杂志》2006,22(5):361-364
目的探讨鉴定医生评定凶杀案例责任能力时的主要依据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总计105例凶杀案的精神病司法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责任能力者41例(39.0%);限定责任能力者28例(26.7%);完全责任能力者36例(34.3%);与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密切相关的因素有:凶杀行为是否由精神病理因素引起(Gamma=0.906,P=0.000),临床诊断是否为重性精神病(Gamma=0.761,P=0.000),被害人是否为家人亲属(Gamma=0.412,P=0.000)。结论从技术层面看,鉴定医生评价责任能力考虑的三个主要方面按重要性依次是:凶杀行为是否由精神病理因素引起,被鉴定人是否患有重性精神病,被害对象是否为家人亲属。  相似文献   

11.
第五章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前面讨论的是所有司法鉴定中的基本理论问题,致力于研究适用于各种鉴定学科的一般规律 .而在此之后,还必须将其运用到各种鉴定学科中才具有实际意义.而在司法鉴定学各论部分众多的鉴定学科中,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是最特殊的,其中的问题最多,对此的非议也最多 .因此,本文设专章讨论.  相似文献   

12.
精神发育迟滞是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的精神疾病之一,亦称“精神发育不全证”、“先天性痴呆”,是智能的先天失常,即以脑发育不全造成智力低下为临床特点的一组精神病。在司法实践中,精神发育迟滞犯罪的案件已萎见不鲜。根据司法精神病学的司法鉴定,重度、极度患者为完全没有责任能力,因而法律上不负刑事责任;轻度患者一般具有责任能力,只要其具备了构成犯罪的要件,又无法律明文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情况,就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中度患者,他们的智力有明显障碍,不能适应较为复杂的环境,对事物的辨认能力和自控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削…  相似文献   

13.
精神病杀人的行为特征与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病凶杀行为特征,分析精神病杀人责任能力评定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2年至2006年72例进行司法鉴定的凶杀案件资料分项列表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神病杀人的行为特征与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作案行为特征以地点、动机、罪错认识、行为隐蔽性、潜逃、自我保护与责任能力评定结果显著相关;暴力作案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与々家鉴定结论之间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对凶杀案件行为特征的综合分析,町作为责任能力评定的客观参考依据;暴力作案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的应用为责任能力评定提供了,相对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及广大群众法律知识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在精神医学司法鉴定中,因颅脑损伤后遗留精神障碍而要求进行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案例日益增多。[1,2]同刑事责任能力等行为能力鉴定相比,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不论是在相关法律、法规,还是在理论和鉴定实践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相对来说均较少。本文拟对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精神医学司法鉴定有关问题给予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中心在1982年至1986年间,对137例因涉及法律问题(均为刑事案件)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作了司法鉴定。其中被评定为有部份(限定)责任能力的共13例,占9.5%。现结合案例介绍,就本症有关部份责任能力问题作一粗浅分析。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精神症状虽已基本缓解,也恢复了对事物应有的辨认能力,但由于存在情  相似文献   

16.
精神发育迟滞是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认定的精神疾病之一.亦称“精神发育不全症”、“先天性痴呆”,是智能的先天失常,即以脑发育不全造成智力低下为临床特点的一类精神病。在司法实践中,精神发育迟滞的人犯罪案件已屡见不鲜。根据司法精神病学的司法鉴定规则,重度、极度患者为完全没有责任能力,因而法律上不负刑事责任;轻度患者一般具有责任能力,只要具备了构成犯罪的其它要件,又无法律明文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其它情况.则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中度患者,他们的智力有明显障碍,不能适应较为复杂的环境,对事物的辨认能力和自控能…  相似文献   

17.
自杀是抑郁症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然而,有的抑郁症患者在轻生观念的支配下,采用间接的方式自杀.患者杀死无辜者,希望以此受到极刑而身亡.现报道我们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遇到的一个案例,并对其责任能力的判定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88例服刑犯人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监狱委托对服刑犯人进行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下简称:司法鉴定)日趋增多。为了体现法律的公正、公平,保护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要避免犯罪分子为逃避法律的制裁而伪装精神疾病,提高司法鉴定水平,本文拟对服刑犯人的司法鉴定案例资料进行初步分析。1材料与方法1.1资料资料来源:1995~2001年期间首次在我院作的服刑犯人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88例,资料完整,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修订版)(《CCMD-2-R》)。1.2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调查,对88例鉴定案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资料,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诊断、…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犯罪学特征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犯罪学特征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登记量表,对133例精神分裂症涉嫌犯罪者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纳。然后对其犯罪学特征与责任能力的关系做相关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涉嫌犯罪案件类型中,以暴力案件为主,依次为凶杀68例(51.1%)、伤害38例(28.6%)、纵火9例(6.8%)、抢劫4例(3.0%)、性犯罪3例(2.3%)。不同责任能力与犯罪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发现:诱发事件(χ2=91.779,P=0.000)、双方关系(χ2=76.449,P=0.000)、作案动机(χ2=11.9,P=0.001)、作案前准备(χ2=110.623,P=0.000)、自称遗忘(χ2=34.274,P=0.000)、作案后反应(χ2=110.923,P=0.000)、案件类型(χ2=38.638,P=0.000)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无责任能力的分裂症患者作案具有动机不明、无预谋、不分对象、不分场合、突发性、盲目性、残忍性等特点。无责任能力组和部分责任能力组的犯罪学因素中诱发事件、双方关系、作案动机、作案前准备、自称遗忘、作案后反应、案件类型有显著性差异,可作为责任能力评定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精神病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的信效度进行多中心研究。方法:在国内四地七家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取样,对被评定为限定责任能力的案例按量表手册进行评分,并与各中心鉴定专家按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受损大小将限定刑事责任能力所作的三级划分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702例案例,根据专家意见限定责任能力分为三级:小部分责任能力组、部分责任能力组和大部分责任能力组。小部分、部分和大部分组量表均分分别为21.32±3.85、25.91±5.69和29.54±5.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量表各条目与总分相关系数在0.27~0.61之间,再测信度为0.85,评分者一致性kappa在0.5~0.91之间;主成分分析提取六个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7.26%,主要反映被鉴定人的作案预谋、作案动机、作案后的行为表现、反映精神疾病对被鉴定人自我状态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案发前被鉴定人面临的环境及其反应程度;判别分析显示,作案动机、对作案时间的选择性、作案后逃避责任、检验或审讯时伪装、对作案行为的罪错性认识、自知力损害和自控能力损害纳入判别式,回代正确率为62.3%。结论《精神病人刑事限定责任能力评定量表》构建合理,有较好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