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住房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特别是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为满足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我国政府建立了相应的住房保障制度。近年来,青岛市政府也推行了符合青岛市现状的住房保障政策,在转变保障性住房供应方式、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在实践过程中确实解决了一部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但是,青岛市住房保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如保障性住房供不应求、布局不合理、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如何解决现存的问题并完善相关住房保障政策,对于青岛市政府顺利开展住房保障工作有着深远影响,同时对于实现社会公平、稳定和健康发展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道航 《理论前沿》2009,(12):30-31
我国城市弱势群体住房困难的成因,不应仅仅归结为他们缺乏财富获取和积累能力。与住房密切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财政金融政策、住房保障政策所存在的某些偏差、不到位乃至是缺失,也是导致这部分群体住房困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学术界关于住房保障内涵的各种解释出发,并从住房的多重属性、市场失灵、公平与效率等角度对相关理论进行了辨析与论证,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住房保障的定义。目前我国住房保障不是已经过度而是仍有很大欠缺,因此进一步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应该成为现阶段政府住房政策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开放住房二级市场既是国家房改政策的要求,亦是深化房改的需要。开放住房二级市场,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可以优化住房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住房资源的合理使用,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推动住房消费。为此,要通过加大房改力度,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速度;通过确认已购公房居民的房屋权属,发放产权证件;通过完善信息体系,促进住房上市出售等途径积极培育住房二级市场。石油独立工矿区可在建立封闭区域市场基础上,逐步面向社会开放住房二级市场。  相似文献   

5.
住房制度改革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搞好住房制度改革一直是困扰着我们改革者的一大难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住房制度改革已要求愈来愈迫切,逐渐提到党和政府的工作日程上来。早在5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明确指出:“城区房租政策和住宅管理制度很不合理,公房房租偏低,管理不善,制度不严……必须适当地提高职工住公房的收费标准。”这可以说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最早倡导者。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正确主张一直未能贯彻执行。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及时提出了房改问题,他说:“要考虑城市建筑住宅,分配房屋的一系列政策,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也可以自己盖……要联系房价调整房租,使人们考虑到买房合算。”从此拉开了我国房改的序幕。全国各省市房改方案相继出台,尽管各地的房改方案、制度甚至力度都不尽相同,而且在全国也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房改制度,但是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关于住房制度改革的几项制度已基本成形,在各地都已广泛实  相似文献   

6.
我国住房商品化改革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政府宏观调控对于解决房地产市场中的问题产生了一定效果,应继续加强调控。住房市场化与住房保障之间存在互补和互替关系.地方政府应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住房保障以大力支持。保持房价基本稳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今后的房价趋势将呈现稳中有调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建设的不断深入,作为高校教职工生活必备条件之一的住房也随之进入消费市场。在这种形势下,旧的管理体制、管理内容及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高校房改继续深化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如何做好住房出售后的管理工作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本文结合高校房管部门的实际状况,浅谈如何对高校住房实行物业管理。  相似文献   

8.
已售公房是指单位以成本价或标准价售给职工的原公有住房,已售公房的上市则是指职工将所购公房拿到住房二级市场进行交易。已售公房上市流通,一方面可以打破原有僵化的住房分配制度,调整住宅的需求结构,从而影响住房供给结构;另一方面,还可以满足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带动住房一级市场商品房的销售,从而促进整个住房市场的繁荣和发展。随着房改的深人进行,住房由原来的实物分配向货币化分配转变,已售公房的上市流通已是势在必行。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公房上市流通在理论上已得到各方的认可,但在具体操作中却是困难重重,仍有…  相似文献   

9.
"住有所居"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公民保障其生存并维持其尊严的最低限度生活之权利。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多元化住房保障制度,形成了覆盖不同层次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体系,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对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以促进我国住房保障行政的法治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须从制度建设方面入手,通过加快住房保障立法、明确住房保障的政府责任、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及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等措施来实现住房保障的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以供给主义与需求主义为导向和主体内容的政策工具组合是农民工住房保障改革发展的主要途径。根据转型期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改革发展的阶段水平和目标任务,突出和强化农民工住房保障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侧重点。政府应从农民工住房保障现状出发,系统性推进农民工住房保障的综合配套改革,着力构建农民工住房保障的机制链,逐步把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2.
私人银行业务是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并驾齐驱的主要银行业务之一.但由于我国金融立法还处于起步阶段,私人银行业务仍处于萌芽状态,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面临着政策模糊、法律真空和监管缺位的巨大风险和安全隐患.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和完善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引导并规范私人银行市场发展,是我国私...  相似文献   

13.
公共租赁住房——夹心层的保障性住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我国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的后起之秀,公共租赁住房在准入门槛、保障模式、运营方式、房源适配性等诸多方面对现有住房保障制度进行了机制再造。但它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前期准备不充分、缺乏法律保障、准入把关不严、退出机制不健全等,使得其住房保障作用难以有效发挥。为提升该制度对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保障作用,我们应当通过健全机制和创新制度,消解该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大力推进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住房保障问题也成了我国政治、经济和法律关注的焦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大力建设,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观。但是商品房的价格日渐走高,"夹心层"的住房保障问题也日益突出,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条件也亟须改善。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建立健全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法律监管,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需求。  相似文献   

15.
由于对市场化住房制度和住房保障制度、住房保障的性质和原则、保障对象和保障水平、救济性住房保障和救助性住房保障等,这些与住房保障密切相关的基本问题缺乏全面认识和准确的把握,不仅导致了理论上的颇多争议,也带来了实践中的诸多困惑。为了明辨我国住房保障建设的思路和方向,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和阐释。  相似文献   

16.
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使得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与之关联的住房利益分化越来越不容忽视。已有研究对住房利益分化的长时段变化趋势缺乏考察。基于98房改之前与之后共9个时点的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住房状况及住房利益分化趋势的系统分析表明,随着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的改善和产权住房自有率的上升,以产权与实际居住面积度量的住房利益分化大大缩小,但由住房资产所体现的住房利益分化日益凸显,甚至自2010年以来表现出“极化”倾向,而且这一利益分化过程越来越多地受到诸如房价、地 理空间等个体经济收入之外的因素的影响。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政策背景下,重新定位房地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加强对住房利益分化的调节,已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7.
试论校园安全立法的紧迫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校园安全立法工作严重滞后、法律体系不健全、立法层次不高、实施机制弱化,校园安全权利和义务不对等。为了规范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校园安全立法工作已迫在眉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校园安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制定《校园安全法》已经具备相应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当下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房屋典当,虽然被《典当管理办法》规定为典当,但其与传统民法中的典当有所差别。同时,房屋典当与用益物权和传统民法中的典权不也相同。从本质属性上看,其应属于担保物权。当前形势下,房屋典当的这一性质应当在司法实务中灵活处理并尽早通过立法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19.
在倡导给付行政、福利国家的今天,公共住房保障俨然已成为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一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让百姓居者有其屋"不仅承载着公众的热切期盼,更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在乐见我国大规模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与之配套的公共住房保障制度却存在诸如法律属性模糊、供需矛盾突出、分配机制混乱等理论与制度上的问题,亟待我们从行政法的视角深入解析,以期通过理论更新和制度改良来弥补上述缺憾。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民住房水平提高是必然之势,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的窘态和政府住房保障功能的退化,使得拆迁如履薄冰。本文把拆迁纳入到形而上即住房权保护层面探讨,无疑是对民生权利的一次廓清,亦是对房地产业过度商业化状态的一种纠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