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受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台湾有些传统产业已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面临经营困境而被迫关厂歇业或者外移。为了摆脱困境,许多台湾钢厂已将外销重心放在中国大陆。目前,台湾钢铁制品在大陆的客户,主要是投资大陆的台商。随着台商投资大陆的不断增加,台湾钢铁制品势必要随之而来。此外,由于全球钢铁需求不断上升,加上美国及东欧的老旧钢厂已不具竞争力,全球钢品的供给量将逐渐减少,国际钢铁市场刺激台湾钢铁行业加快对外投资的步伐,也给台湾钢铁业在大陆发展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台湾商业企业积极布局祖国大陆,提升了其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新世纪以来,台商投资大陆逐步显现的新特点和新迹象引人注目。布局大陆提升全球竞争力目前,台商投资已形成“军团效应”,产品从研发到投产都有相关资源  相似文献   

3.
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实行限制性措施的“戒急用忍”政策,并不能阻挡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在经济利益和市场法则的驱动下,台商纷至沓来,投资势头有增无减。据台湾“经济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去年台当局核准赴祖国大陆投资案件为729件,比上一年增长了90.8%;投资金额为16.1亿美元,增长了31.3%。迄今台商赴大陆投资案累计已达15602件,总投资金额已接近100亿美元。台商赴大陆投资额已跃居台湾对外投资的首位。看好祖国大陆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是台商赴大陆投资的主因。由于祖国大陆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最看好的经济成长地区,世界…  相似文献   

4.
目前台商投资大陆的地区和行业分布均呈现出较高的聚集性,上海和江苏成为台湾对大陆投资金额最高的地区,行业主要分布在电脑、电子产品及光学制品制造业和电子零组件制造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采用趋势模型预测台湾对大陆投资金额(按台湾方面统计口径),结果显示2014年和2015年,台商对大陆投资金额较2013年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5.
晁珊珊 《小康》2013,(6):52-55
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不但能获得技术研发和市场信息上的好处,还能够利用台湾厚实的产业基础与自由的国际化环境,实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梦想。大陆的改革开放,加上台商近三十年在大陆的投资,使大陆和台湾已经建立起了很好的合作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台商提高了其国际竞争力,大陆的经济也得到了发展。如今两岸关系和缓,也正是两岸企业在大陆经济发展转型之际抓住机会的时刻。  相似文献   

6.
赵郁美 《台声》2000,(2):11-11
最近以来,台湾业者普遍认为:大陆加入世贸组织为期不远,台商拓展大陆内销市场刻不容缓,他们呼吁台湾当局放弃“戒急用忍”及两岸“三不通”政策,协助台商抢攻大陆市场。台湾“建大工业”董事长杨银明、东弟台商协会名誉会长叶宏灯等近日指出,现在台湾当局对投资大陆限制太多,阻碍了台商发展脚步。随着大陆“入世”后市场逐渐对外开放,预期台商加工贸易为主的经营形态将会改变。当局“戒急用忍”的僵化政策应尽快扬弃,努力营造两岸和谐关系,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台湾学者侯家驹发表文章说,台商已因“戒急用忍”而丧失许多投资良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岸经贸往来也日益频繁,台商赴大陆投资的热潮持续高涨.据台湾“经济部”公布的统计资料,目前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项目已超过2万项,投资总额累计超过200亿美元.这一情况引起了台湾当局的不安,担心台湾在经济上对大陆的依存度会越来越高,导致其产业日益“空洞化”,从而失去与大陆抗衡的筹码.去年下半年,台湾当局正式推出了“南向政策”,极力引导台湾厂商把东南亚国家作为投资与贸易的重点地区,其目的在于分散台商对外投资的地点,给不断高涨的台商“大陆投资热”降温,减少台湾在经济上对大陆的依赖性,从而获取其在两岸经贸关系中的主导权.台湾当局的“南向政策”实施已过一年,效果如何呢?  相似文献   

8.
朱磊 《台声》2008,(5):19-20
随着两岸经贸交流不断发展,大陆不仅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贸易伙伴,还是台商的第一大投资地。据大陆方面统计,截至2007年12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75146个,按投资者注册地和实际到资额统计,累计吸收台湾直接投资457.6亿美元。而据台湾方面估算,包括以第三地名义进入大陆的台资,台商在大陆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占台商对外投资总额的60%以上。然而在台商蜂涌投资大陆的同时,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项目和金额却几近于零,这种不正常的经济局面主要是台湾当局的限制性政策所致。随着主张发展两岸经贸关系的马英九和萧万长上台,人们开始关注这些限制性政策是否能够大幅调整,两岸能否迎来双向投资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沈正一 《台声》2000,(11):15-15
前些日子,台湾有关方面提出要对赴大陆投资的台商课征“国家安全税”,立即遭到广大台商的强烈反对,认为这种做法不但抹杀了台商的贡献,也侮辱了台商的尊严。台湾各界人士都纷纷提出质疑和强烈抗议。这个风波刚刚过去,最近台湾“经建会”和“经济部”又宣布将采取“总量管制”来规范大陆投资,规定台商赴大陆投资不能超过岛内生产毛额(即 GDP) 2%;还规定台商赴大陆投资应是其全球布局的一部分,如果台商仅是“外移大陆”,并非进行全球化布局,“政府”就不准其赴大陆投资。这是继李登辉 1996年 8月提出“戒急用忍”之后,又一次…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一片中国大陆投资热中,呈现出种种外商及台、港、澳商不同的经营策略,近来则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外商与台商联手结盟合攻大陆市场。随着台商在大陆市场不断发展,外商认识到,台商不仅可以扮演进军大陆的跳板角色,甚至完全可以成为其进入中国大陆的理想伙伴。目前,熟谙大陆市场的台商,已渐被不了解大陆市场的欧美厂商所看中,双  相似文献   

11.
李晴 《两岸关系》2006,(9):20-22
一、当前两岸投资现状(一)投资规模改革开放初期,台湾对大陆的投资规模很小。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台湾对大陆的投资规模开始增大,特别是中国加入W T O之后,台商西进步伐骤然加快。(二)投资方向台商投资大陆是从传统产业开始的,随着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大陆台资行业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整体投资水平大幅度提高,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出现向大陆转移的趋势,台商对大陆的科技产业投资加快,目前,科技产业及其他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成为投资的主流,投资覆盖机械、电子、化工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电…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20)
正摘编9月27日台湾《旺报》台积电日前举行南京厂进机(进设备)典礼,鸿海集团也与江苏南京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大规模投资生产新一代产品。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台商大厂在站稳大陆后,开始与大陆产业产生唇齿相依、融合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台商大陆投资的产业集聚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商在大陆以产业集聚方式投资是台商为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而普遍采取的一种投资策略。台商在大陆投资产业集聚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网络性与根植脆弱性等基本特征。共享市场资源,降低信息成本,获取最大投资回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龙头企业的带动等都是台商投资产业集聚形成的重要动因。台商投资产业集聚为现阶段大陆各级政府对台招商引资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前台商投资大陆风潮依然强劲.地处西南内陆的四川省以其1.2亿人口的市场优势,正成为台商投资的新热点.而位于省会成都市近郊的大陆首家台商参与开发的台商投资区——成都台商投资区,则被人们誉为“台商挺进大陆西部的桥头堡”.“统一”创造建厂高速度提前投产总经理致谢意“我们在成都台商投资区内创造了一个奇迹,同时新建两个分厂,高质量地完成2.8万平方米建筑工程,却只费时10个月,而在台湾至少也要一年,这就大大提前了我们投产运行的时间,对此我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海峡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已由最初的互补转为互补与竞争共存,且省域间产业竞争力差距较大。本文根据新贸易竞争优势理论,通过构建两岸省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8—2012年间台湾与大陆31个省、区、市(统称"省域")的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台湾与大陆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强省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与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水平低下省份的差距在逐渐扩大;在地域分布上,两岸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呈现台湾地区向大陆东部沿海地区再向中西部内陆地区递减规律;效益因子、技术投入因子对竞争力影响最大,社会环境因子和经济环境因子次之。针对两岸省域竞争力得分因子差异,本文提出促进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合作的建议:大陆高水平区域可利用巨大市场优势与台湾共建技术标准,研发设计符合大陆市场的产品;大陆中高水平区域依托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经济基础可与台湾在电子信息产业高技术、高智力密集度的领域深入合作;大陆中低水平区域凭借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优势拓宽与台湾合作区域以承接东部沿海的生产基地;大陆低水平区域应发挥资源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吸引台商投资。  相似文献   

16.
据台湾媒体报道,大陆经济好,台商前景跟着好,台商对两岸经济发展充满乐观。上海台商协会会长杨大正对台湾媒体说,由于大陆的市场很大,台商和外商之间更多的是相互配合,而不是竞争。外商进军大陆,不但对大陆有正面作用,而且对台商也有很大的益处。台湾企业经理人协会理事长陈定国则  相似文献   

17.
范越龙 《两岸关系》2005,(12):32-34
台商向大陆产业转移已经经历了三轮投资浪潮,第四轮投资浪潮正在兴起,并且金融保险业成为重头戏。台湾金融业向大陆的转移是其产业结构优化及在岛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所迫下自身生存的选择。入世后,台湾金融业向大陆转移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台湾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纷纷到大陆布局。近期在大陆的台湾金融业界将以服务大陆台商为主。台湾向大陆产业转移的发展变化改革开放以后,台商首先抢滩登陆“珠三角”和福建地区,形成以轻纺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第一波”投资潮;台商的“第二波”投资浪潮仍以“珠三角”和福建地区为主,但投资领域转向…  相似文献   

18.
《台声》1994,(11)
来自台湾新闻媒体的一位朋友说,今年两岸关系曲折不少,最明显的是“千岛湖事件”和李登辉与司马辽太郎的谈话;尽管如此,两岸经贸并未停顿.本期发表的台湾作者、两岸经贸咨询中心总经理王义信先生的文章《大陆三资企业管理中的缺失》一文,也持相同看法:“1994年开始,大陆采取单一汇率制度,台湾准备定点货物直航,均有利于两岸经贸发展.两岸经贸有进无退.”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各地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台商赴各省市投资日益活跃.在所有外来投资者中,台商对大陆各地的投资目前仅次于香港而居第二位,各地台资企业已经超过2万家,在各地生活的台商及其亲属、雇员估计有10万人之多.  相似文献   

19.
大陆是台商投资最多的地方。2003年台商在大陆投资的金额占台商在台湾以外投资的50%以上,2004年更已提高到60%,而且这一比例还将增长。2004年1-6月,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投资的台商企业占投资大陆总数的近70%。台商在大陆及长三角地区投资总额的增长,说明台商投资热仍在升温,并出现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祖国大陆与台湾均有望在1999年底前,先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或达成加入WTO的框架协议。这不仅为台湾与大陆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而且将促进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推动直接“三通”,实现海峡两岸及港澳之间深层次经贸交流与合作。祖国大陆一旦加入WTO,市场将进一步开放,限制减少,关税降低,为台商在大陆的发展创造更广阔、更良好的发展商机。目前台商已开始纷纷对大陆进行新的投资部署,为周世纪在大陆发展建立基础,预计未来几年台商对大陆投资将会出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台商将进一步扩大拓展大陆内销市场。大陆有着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