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台声》2014,(2)
<正>两岸产业分工合作一直是各界关注的话题,而随着大陆产业快速发展,两岸产业的竞合关系也在发生剧烈变化。台湾产业优势正逐渐流失,发展空间受到压缩;大陆产业则遭受重复投资、产能过剩问题的困扰,两岸产业已出现竞争多于合作互补的现象。尽管两岸在商品市场、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竞争可说是大势所趋,并非全不可取。但当市场上的竞争愈演愈烈,甚至形成恶性竞争,对两岸经济健康发展必然不利。近年来,两岸产业主管部门通过"搭桥项目"和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但两岸金融合作进展缓慢。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加快推进,"十三五"规划启动和"一带一路"建设给两岸金融合作带来新的机遇。通过对两岸金融竞争力的比较,可以发现两岸金融产业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从宏观上看,中国大陆金融国际竞争力远大于台湾,从金融产业分行业的竞争力看,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台湾的金融产业竞争力仍有一定优势。大陆广阔的内需市场及人民币国际化所带来的国际市场,为两岸金融产业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岸业界要抓住这一新的机遇推进两岸迟滞的金融合作,在努力克服政治上的重大障碍的基础上,根据现有条件及两岸金融产业各自的优势,寻找互补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但两岸金融合作进展缓慢。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加快推进,"十三五"规划启动和"一带一路"建设给两岸金融合作带来新的机遇。通过对两岸金融竞争力的比较,可以发现两岸金融产业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从宏观上看,中国大陆金融国际竞争力远大于台湾,从金融产业分行业的竞争力看,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台湾的金融产业竞争力仍有一定优势。大陆广阔的内需市场及人民币国际化所带来的国际市场,为两岸金融产业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岸业界要抓住这一新的机遇推进两岸迟滞的金融合作,在努力克服政治上的重大障碍的基础上,根据现有条件及两岸金融产业各自的优势,寻找互补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4.
海峡两岸的各项交流与合作开启以来,科技与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较之其他领域更为活跃与频繁。通过近十几年双方的共同推动,两岸的科技与产业合作已有了很大的进展。不但层次提升、规模扩大、领域拓展,合作内容也更深入,而且性质也逐渐发生变化。由初期的交流合作以追求互补,逐渐演变为互补、竞争并存。到目前又表现为大陆竞争优势日趋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宏观层面和证券产业层面选取衡量证券业竞争力的指标,并运用历史数据对两岸证券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发现大陆证券业在宏观发展环境、产业规模和发展潜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台湾金融市场和证券业的成熟度、市场集中度高于大陆。由于两岸证券业的优势存在较大差异并有明显的互补性,两岸可以通过合作达成优势互补、获得双赢。两岸证券业在市场互通、机构和监管合作领域存在很大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两岸农业交流及台商在大陆的农业投资日渐增多,尤其是福建和海南与台湾的农业合作十分活跃。两岸如果能提高合作层次,使双方农业蕴藏的优势和巨大潜力发挥出来,建立两岸一体化大农业,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其前景非常乐观。 今年5月,台湾《联合报》开辟专题报道“两岸农业合作前景”,透露台湾方面既希望互利互补进行合作交流,又怕大陆农业发展给台湾带来冲击。该专题报道认为,大陆地区农村劳动力充足、农业种源资源、农业基础科技研究等均极为丰富,而且大陆农产品市场需求甚大;台湾地区则在资金、生产和运销以及经营管理技术等较大陆进步。两岸农业互补互利存在巨大空间。 从两岸整体看,台湾还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体系,如果把台湾农业作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一部分,两岸之间进行整体规划,各自发展优势,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台商在大陆可建立专业农业区,从事某种农产品的开发、生产,达到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5,(23)
<正>11月26日,首届海峡两岸工业发展与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产业界代表、专家学者围绕两岸"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探讨合力推动两岸工业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论坛由大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台湾财团法人  相似文献   

8.
谢明辉 《台声》2013,(5):58-59
在全球竞争压力下,服务业产出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才能保有竞争力。台湾服务业的创意、创新技术与人才培训均行之有年,较有领先优势,大陆在庞大的市场发展压力下,产业势必加速转型,可以说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未来两岸合作舞台上,服务业势必成为主角,加强两岸服务业的交流将是两岸的重点,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柳英 《台声》2010,(2):22-23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突破,岛内各界对此反应强烈。近几年,东亚地区以自由贸易协定(FTA)为主的区域经济整合迅速展开,而在这一整合过程中,台湾正逐渐被边缘化。这种情况下,只有尽快和大陆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加速推动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进程,依托大陆提高台湾产业竞争力,才能有效避免被边缘化危机,走出经济困境。  相似文献   

10.
刘大年 《台声》2013,(4):64-64
两岸在新兴产业发展的起跑点愈来愈接近,台湾相对大陆所拥有的技术优势差距正逐渐缩小。目前,大陆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十字路口,正由“世界工厂”逐渐发展为“世界市场”,由出口导向逐步转变为内需导向,由追求经济的增长改为追求人民收入的增长。此时此刻的台湾,在欧美出口市场经济不振,大陆环保意识抬头,提出“腾笼换鸟”政策的情势下,亦面临不得不变的关键时刻。不仅要加速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由代工走向品牌,更要降低对欧美市场的依赖,开拓新兴市场,同时也需重新思考定位两岸贸易关系、产业分工及产业合作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11.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台湾地区经济总量实现相对高速增长,但疫情对于岛内不同行业的影响有显著差异。从生产和需求角度分别加以考察,2020年台湾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制造业和出口。研究结果表明,台湾宏观经济受疫情冲击较为有限,主要是因为疫情催生“远距经济”等新业态,众多5G技术应用场景加速落地,激发资讯电子产品的市场需求,使岛内资讯电子工业产值大幅上升,有效弥补了传统制造业部门产值下滑所产生的缺口,推升了台湾制造业总体产值。祖国大陆作为台湾资讯电子产品最主要的目标市场和生产据点,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全面复工复产,并且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支撑作用,有力助推了台湾资讯电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正因如此,疫情防控期间,两岸进出口额逆势增长,大大改善了台湾对外贸易状况,这是疫情背景下台湾宏观经济形势保持稳定的关键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2.
当前,当事人持大陆人民法院作出的民事调解书向台湾地区申请认可时,多被驳回,其原因与两岸调解制度差异有关,也与两岸离婚制度的差异有关。在两岸调解离婚制度趋同的背景下,台湾地区法院应循《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所确立的互惠原则,将人民法院作出的调解书纳入裁定认可的范围。同时,大陆也宜明确调解书的性质为裁定,为离婚调解书及其他民商事调解书在台湾地区的认可创造良好条件,促进两岸民事司法互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RCA指数分析了台湾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发现台湾服务贸易竞争力疲弱,不仅与美欧发达国家差距很大,而且在“亚洲四小龙”内也处在下游水平;虽然台湾传统服务贸易部门竞争力有所增强,但现代服务贸易部门竞争力却在弱化.本文探讨了岛内市场需求、外部市场需求、人力资本状况、服务业发展、货物贸易发展及服务贸易开放对台湾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认为各因素对台湾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作用各不相同.最后,本文分析了两岸服贸协议对台湾经济的作用,探讨了近期岛内出现的“太阳花学运”反服贸风暴背后的原因,认为台湾既要理性、平和地安抚反服贸民众的热燥情绪,又要加快推进服贸协议,为两岸经济合作突破深水区提供新动能.  相似文献   

14.
基于竞争优势、比较优势、核心竞争力等理论,该文构建了由实际竞争力、潜在竞争力、产业供需结构、产业环境4个方面24个指标组成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竞争力模型。以2007-2009年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东、中、西部18个省份的竞争力进行了实证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电子信息制造业竞争力可划分为产业发展混合因子、产业要素环境因子、产业经济效益因子、产业转化与创新能力因子和产业成长潜力因子五大综合因子。陕西综合竞争力得分较低,产业经济效益和产业转化与创新能力因子得分最低,而产业成长潜力因子得分则相对较高。最后,立足产业基础,以及新兴战略产业培育、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产业梯度转移,提出相应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两岸青年的认同问题一直是台湾研究的热点。高中历史教科书是塑造青年学生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文化取向。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美国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受意识形态、政治立场等影响,两岸历史教科书所呈现的美国形象有很大的差异,编撰者甚至对同一历史事件有着大相径庭的表述,从而造成两岸青年学生对美国有着不同的文化认知和情感取向。本文通过对大陆"人教版"和台湾"南一版"历史教科书中有关"美国"形象的比较,指出其差异以及这种差异阐释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992年台湾单方面提出“主权及于整个中国”、“治权仅及于台澎金马”的话语表述以来,尽管大陆方面至今从未接受关于“治权”的表述,但“主权”与“治权”的研究确已成为两岸共同关注的领域.本文以二者关系为视角,分析了影响两岸关系的若干政治主张,并重点考察“一中框架”论对处理“主权”与“治权”话语的启示,从而透视两岸关系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7.
青年学生逐步成为两岸交流的主要力量,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大陆“交换生”群体在台交流期间,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社会交往网络,“交换生”面对新的环境,开始接触台湾青年群体,使用当地的沟通工具,参与当地社会活动,这充分体现出大陆青年在台具有较强的“在地”适应性.但是,研究也发现,“交换生”群体在交流中呈现出相对封闭的交往网络,由于交流环境的限制,心理的群体认同与融合也有待进一步构建.因此,有必要推动建立两岸青年交流的持续化交往机制.  相似文献   

18.
Tse-Kang Leng 《当代中国》2002,11(31):261-279
Cross-Taiwan Straits economic interaction is a political as well as an economic issue. General trends of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nd globalization that are weakening the role of the nation state should promote a focus of shared 'civilian governance'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WTO entry will provide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challenges for cross-Strait economic relations. In anticipation of this dynamic, the new government in Taiwan is attempting to design a new national security web to guarantee Taiwan's 'economic security' in coping with Taiwan's increasing economic dependence on mainland China. As one key agent of globalization,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the urban areas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may potentially improve relations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As decentralization and privatization on mainland China proceed, major cities have developed closer interaction and systems of accountability with the civil society. From a prudent perspective, developing functional cooper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at the urban level could be a first substantial step to confidence building between these two economies.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一贯坚持以“一家人”的思维来处理对台关系,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成立以后更为明显。本文尝试在社会建构主义三种文化结构即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之后,结合两岸关系特殊性和中国文化传统提出“家人文化”这一概念,并以此来观察大陆对台决策思维。其次,本文在分析两岸60余年来所建构和正在形塑的文化结构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家人文化结构深度内化以后的两岸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形态,并提出形成家人文化结构的若干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