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城市治理的核心是价值构建,要建立植根于市民内心的价值认同,让更多社会力量从"旁观者""批判者"转为"参与者""建设者",让"他们"成为"我们",形成价值趋同、目标一致的共同体。早在春秋时代,老子提出的"政善治,事善能"就表达了国家"善治"的境界与观念。从"管"到"治"已经成为全球政府治国转型的大趋势。党的十八  相似文献   

2.
"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是一个关于核心价值观的功能方面的界定。它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层面切入,指向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亟需应对的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方面的认同之德,关联着国家治理的价值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由此涉及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必须面对的现代性价值认同问题,是通过价值观建设将"我"引向"我们",从而构建"我们"的价值认同。它内含描述性价值和规范性价值。其价值方式内蕴构建认同的"德"之展现,关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体之"善"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正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全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推进会上提出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的要求,明确"要把城市和乡村作为平等的发展主体,促进资本、技术、人才向乡村流动,深入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形成长江经济带繁华都市、田园乡村相辉映的最美地区"。更好理解并深入落实这一要求,需要立足系统思维,将城市与乡村作为和合统一的整体系统,通过乡村空间治理进行切实有效的系统干  相似文献   

4.
代凯 《岭南学刊》2020,(5):25-31
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政策目标为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以理念、管理和技术三个维度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分析框架,以广东省德庆县"三信融合"为案例,分析基层党组织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的实践举措,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德庆县以信仰建设为根本、以信用建设为关键、以信息建设为支撑,设计出一种基层党组织引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探索出一条可能的路径。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必须筑牢利益生产和分配机制,让参与者具有切实获得感,从而实现共同体的巩固维持和拓展深化。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乡村社会"强发展弱治理"的现状,恩施州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民族贫困地区的实际,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为目的,探索形成了由优选"村医村教进村级两委"的基层组织建设、进行"农民办事不出村"的网络技术建设、推进建立"法律顾问"体系的制度建设所构成的"三位一体"乡村治理模式,既有效缓解了乡村治理的主体危机,构建乡村信息化平台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政府对农民的服务方式,还为解决基层矛盾提供了最有力的"法治"工具。这一创新模式既立足于当前农村居民的现实需求,也符合把中国建成"法治社会"的长远努力目标,对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与水平,具有借鉴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和谐乡村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党的十九大以来,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对乡村社会政策落实不到位、利益纠纷不清、矛盾化解不断等长期困扰乡村治理的难题,应逐渐探索建立"三级和议"制度,解决乡村社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构建一条最深入基层、反应最迅速、化解矛盾最有效的基层利益纠纷和矛盾解决机制,从而打造一种现代化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城市文化治理是城市治理的核心和灵魂。城市文化治理的内涵和外延就是完善城市规划,传承城市文脉,创新城市建设,改革城市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城市文化治理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是提升城市品位,营造人文关怀,实现观念创新,提高城市认同;城市文化治理的路径和方法是变革思维方式,创新制度建设,打造诚信城市和安全城市。  相似文献   

8.
正"提起东北,大家就觉得是‘傻大黑粗’,这样想大错特错!"在3月6日吉林省代表团向媒体开放的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春光机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家骐特有的语调,引来了与会者和前来采访的记者们阵阵笑声。"我1958年到长春,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汽车城、电影城、光机城……长春的称号让我特别自豪。"王家骐说,"东北才不是‘傻大黑粗’,在创新领域说是‘高精尖’都不为过。"王家骐的话得到许多代表的认同。我国第一颗自  相似文献   

9.
《台声》2020,(18)
正"我在大陆发展14年,从‘台干’到‘陆干’再到‘自己干’,这3种身份给了我不同观察大陆的视角,也让我有了更多的体会。"说起自己"登陆"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厦门北站台湾青年双创基地主任刘柏萱风趣地回答道。刘柏萱希望通过自身的经历和资源,搭建平台,现身说法,做一些有益两岸的事,也算是对当初在大陆帮助过自己的人的一种报答。台干:"大陆的青年人都在努力向上走"  相似文献   

10.
坦途暖民心     
正"瞧这板坝村的‘水泥路’,人没走几分钟,衣服和鞋就像抹了土似的,全身都黄了,这自带的魔术效果,还挺神奇的嘛!"2015年以前,对于从河池市金城江区六圩镇板坝村到河池市城区赶集的村民余安平来说,这一句短短的玩笑话,像是一把尖刀刺进他的内心,让他备受煎熬。和余安平同样煎熬的,还有板坝村的2530多名群众。因他们到河池市城区去赶集时,满身灰土的狼狈样子也曾遭到"调侃"。他们气恼但也无奈,因为他们的出行  相似文献   

11.
<正>为全面履行职责使命,公安队伍在提高"硬实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提高"软实力",通过构建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把人民警察的意志和力量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使其成为警察内心认同的价值观,并指导自身的行为实践。本课题组成员在辽宁省治安、社区、刑警等警种发出问卷120张,收回有效问卷116张,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积极探讨构建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困境与出路。一、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7月31日,海口市正式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海口通过"双创",激活了城市创新,创新促进了发展,发展惠及了民生。"双创"激活了城管理念的创新。海口的"双创"创新了"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城管理念。通过多种渠道的广泛宣传、教育引导,"‘双创’促发展、‘双创’惠民生""海口是我家,创建靠大家""‘双创’我知晓、我参与、我奉献""积极参与‘双创’,建设美好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社会,农民既是乡村治理的主体,也是政治认同的主体。乡村治理必须以乡村社会和谐稳定为前提,而乡村的社会和谐稳定又与农民的政治认同度息息相关。农民利益的实现需要凸显农民的主体地位,乡村治理发展的目标是趋向乡村"善治",于是"善治"理念便对提升农民政治认同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市东城区聚焦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引导社区居民委员会当好居民代言人,同时,鼓励居民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协商议事,使居民成为城市治理的参与者、宣传者、维护者和监督者。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协商"有方向"。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础,也是基层政权建设的根基,必须把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的主线。东城区出台《关于在城市治理中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共建共享的意见》,构建了以街道党工委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5.
尊重农民主体意识,让农民不再失位农民是乡村治理的价值主体,民心得失是衡量乡村治理成败的核心标  相似文献   

16.
乡村治理能否有效运行与乡村的内聚程度和结构功能紧密相连,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应当看作是乡村治理的核心机制。我国村庄共同体经历了"道义型共同体—强制互惠型共同体—有限互惠型共同体—共同体衰败"的嬗变历程,也出现了关系网络陌生化、公共价值虚无化、村治主体空心化、乡村治权微弱化、乡村治理内卷化的"共同体困境"。通过对H省L市"屋场会"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方式的考察,提出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公共空间、重构村治主体、培育公共精神、完善技术支撑来重塑乡村治理义务互惠型共同体,从而实现乡村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7.
张红霞 《桂海论丛》2014,(5):97-100
传统农村的社会秩序是建立在乡村文化基础上的乡土秩序。近年来,快速推进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逐渐消解着乡村文化的价值,乡村文化逐渐失去了认同的基础,农村陷入秩序整合的困境。推进农村社会治理,一方面要重塑乡村文化基础上的传统乡村秩序,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符合农村社会现实需要的现代性整合方式。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农村从自身发展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乡村社会治理机制的改革创新之路.“枫桥经验”和“八郑规程”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两者的共性表现在:增强了乡村主体的民主意识,加强了基层政权的服务理念,形成了社会治理的认同模式,体现了公共认同的现代乡村治理新机制.对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积极开展乡村社会治理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个城市是不是令人尊敬,是不是让人神往,是不是能让人徜徉其中流连忘返,只要看看这个城市是否有‘老城区’、看看城市的主人会不会微笑着告诉你——‘现在我们进入了老城区’。"这是杂文家徐迅雷说的一句话。徐迅雷先生是去了一趟欧洲,耳闻目睹后,发出了如此感慨。他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后期,旁观者围观群体性公共冲突事件的现象明显增多。不同类型的旁观者基于不同的行为动机而围观公共事件,并通过聚集围观、言语评论、情绪积累三个阶段而逐步介入公共冲突事件,从而对公共冲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旁观者效应",使冲突升级的临界点变得更具不确定性;旁观者的规模效应,使相关管理部门措手不及;旁观者的潜在威胁,对社会秩序与稳定构成一定的冲击。因此,应从转变理念、科学有效区分"旁观者"与"参与者"、加强公共对话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和社会矛盾应急与调解机制、加强社会建设以促进多元协同治理等五个方面全方位地消解旁观者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