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价值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治理的重要方面,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价值资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奠定价值遵循、提供价值引领、凝聚价值共识;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现形式,为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载体和制度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时代融合的历史必然性,应从"加强理论研究、理念转化入心、核心价值内涵于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力行核心价值"等四个方面推进两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准确理解和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命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问题,不仅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和进一步凝练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必须要能够反映和体现历史的前进方向,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有更高的精神价值追求,要能够反映和体现现时代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发展的状况,要有相当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能够得到中国社会大多数人的认同和共鸣,要合理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伦理价值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价值观中的有益因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当与宣传和践行同步推进,必须高度重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普及,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促进国家建设及走向富强的社会主导价值典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元化培养过程,必须预先厘清国家治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性,并在国家治理的视域下,从道德规范、价值认同、理论认知三个层面逐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逻辑和历史地位的界定及把握。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基于不同利益基础上的多元价值观易引发价值冲突,导致出现价值认同危机。消解价值认同危机需要实现当代中国价值认同建构,使得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价值认同建构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遵循着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三个阶段的价值内化之路,在实践中循序渐进,从"宏大叙事"的意识形态话语内化为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语言,从而更易被社会普通民众接受并践行。  相似文献   

5.
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既要遵循价值哲学的基本原则,又应具有本土特殊路径。从价值哲学层面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理论根基是"主体间性"思想,相应产生"探讨式"社会情境,由此推演出"多元互构"的实践过程。进一步考察"多元互构"的具体展开,它是交互性、有机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就要通过视域融合达到内化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王玥琪 《前沿》2014,(23):74-75
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他们的内隐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直观的科学性与价值性是促使大学生内隐认同的前提,同时大学生在这一认同过程中又扮演了主体地位。从现实情况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隐认同过程中存在认同弱化、认同单一性、认同教育方式落后等突出问题。构建良性的认同机制、创新认同模式,以及树立先进的典型,是提升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隐认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无立"。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注重紧紧抓住"德",一切围绕德,改造思想修养德,不断提升和升华德的品质、品格、品位,让德成为核心价值观之基、之本、之魂,这样我们才能把核心价值观培育好、践行好、落实好。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德,它源于中华优秀文化之  相似文献   

8.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个人品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使人们个体的、集团的价值选择、价值认同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相协调,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建设打牢共同价值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论文化礼堂与农村社区治理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指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建构农村社区治理体系离不开农村文化的支撑。浙江文化礼堂在农村社区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一,以国家意识形态供给构筑社会核心价值功能;第二,以文化认同方式构筑社区文化秩序功能;第三,以地方性知识涵养社区信任关系。在提升农村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中,需要整合传统的乡村文化、赋予现代公民社会主义文化、发挥"文化自信"的根底作用。以文化礼堂为载体和平台的农村文化建设,对规范农村文化秩序、打造农民精神家园、提供农民参与的公共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抗战纪念活动是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独特渠道和重要载体,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工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抗战纪念通过诠释抗战精神,有利于强化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理论认知;通过纪念活动的具象化、时间节点作用,有利于塑造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通过激发抗战纪念的国际化价值,可以有效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认同;实现中国抗战纪念向更加日常生活化、包容化和国际化转变,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人之为人"的内在价值规定。人民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主体,必然要在知行过程中构建主体认同机制。具体而言,人民在价值认知过程中,聚合价值观的思想共识机制;在价值实践过程中,构建价值观的体验共鸣机制。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根基和灵魂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就是价值共识,这一过程将是长期的,而其被大众普遍接受、认可的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达到全社会的共识和认同,要通过共同体的力量、公共理性以及公民教育等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充分发挥国家纪念仪式的载体功能。国家纪念仪式凭借其高尚的道德资源凝结,神圣且宏大的场景和氛围,强大的国家认同、精神凝聚和社会动员功能,以及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具有独特的价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依托这种高尚且神圣的载体传播核心价值观却面临着仪式本身固有局限、商业化和娱乐化色彩渗入、时效不易持续、社会不良心态影响等困境。为此,必须从仪式本身设计、情感和氛围渲染、外围保障、群众参与等方面探寻有效的化解之道,从而提升依托国家纪念仪式涵育核心价值观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如何以礼敬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认识和深入挖掘其当代价值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从构建现代社会伦理秩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纠正现代文明之偏等四个方面作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5.
邱琳 《长白学刊》2012,(4):153-154
正一、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统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界讨论的重要问题。价值具有主体性的特征,因此,容易产生价值观上的千差万别,甚至针锋相对。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价值观加以限定。着眼于价值观的主体性特征,着眼于人的社会性、国家的意识形态性,我们才有必要强调"社会主义价值观"。毫无疑问,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观,而  相似文献   

16.
生活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走向,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促使广大民众增强情感认同、提升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它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在价值目标虚无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以及利益追求实用化背景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归生活,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路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所提出的亟待解决的时代性课题。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力、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实现。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需求来源于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这两个方面。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坚持制度性、普遍性、民族性、崇高性、方向性的基础上,注意其思想内涵、价值认同、中国特色和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8.
微媒体因其强大的传播效果已成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载体。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其传播主体的去权威化、去中心化导致价值主导之危;其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多元化导致价值选择之惑;其传播过程的数字化、隐蔽性导致价值践行之弱。为化"微"为"机",教育者要树立以人为本、以术为用、以律为基的新理念,构筑微阵地、建设微生态文明、拓展微教学,以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多元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理性认知欠缺、情感认同反复以及知行脱节严重等认同问题,值得引起全社会特别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题及产生原因,尝试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利益关系多元化引致社会价值观的多元与冲突,稳定一致的价值观共识是有效维持社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防止社会断裂的"粘合剂"。形成稳定一致的价值观共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与国家治理的一致目标追求,它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构成部分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基础。达成价值观共识、确立共识性的价值观,必须解决价值观建设和国家治理过程中实然价值观存在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