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家认同是构建现代国家合法性的前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统一的重要挑战之一是台湾民众中国认同的弱化。从文化和政治属性两个面向来对既有的民调数据进行梳理与诠释,发现两岸长期分隔的历史导致多数台湾民众虽然认同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但又以所谓的“台湾人”自居。两岸制度差异影响了台湾民众统“独”立场。台湾社会有关国家认同的民意充满内部分歧和变数。鉴于中华文化对岛内的持续影响力,台湾经济发展对大陆的依赖性以及岛内多数民众偏好维持现状,大陆方面在台湾地区重构国家认同上存在积极作为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当前,受各种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影响,台湾民众的政治认同呈现出若干种认同并存的复杂分布。其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民众"台湾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而对大陆的认同感则在逐渐弱化。当前台湾民众政治认同的现状,是岛内局势、两岸关系和国际关系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因素。台湾当局长期的"本土化"与"去中国化"宣传、海峡两岸政治体制的差异、两岸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台湾社会"统消独涨"的媒介生态以及美日因素对于台湾独立势力的勾连等,都是台湾民众政治认同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与共识,我们应当在两岸关系中提倡"双边思维"而非"单边思维",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建构大陆在台湾社会内部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两岸社会统合趋势下台湾民众政治认同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两岸社会统合的发展趋势逐渐明朗。然而,在此过程中台湾民众政治认同走向却呈现复杂的变化。考察台湾民众政治认同的转变,可以从更大的范围入手。除了在政治层面透析台湾民众政治认同转变之外,也应在社会层面洞察影响台湾民众政治认同转变的社会心理背景。同时,透过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乃至心理的分析视角,全面把握台湾民众政治认同转变的多维脉络,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路径。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作为解决台湾民众政治认同问题的必由之路,除了在政治层面着手之外,也应从社会心理的发生机制出发,通过调动社会、文化、历史层面的各种积极要素的全方位支持,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4.
民族问题的核心是国家认同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问题的核心是国家认同问题.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核心任务是将国民对各自民族的忠诚转变为对国家的忠诚,在尊重多元的民族认同基础上建构国家认同.国家认同建没包括政治认同建设和文化认同建设.其中,文化认同建设是根本,稳固的文化认同可以消解政治认同危机时国家认同危机的程度."民族问题的核心是国家认同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必须及时同应国家一体化建构与民族文化多元发展的互动态势.  相似文献   

5.
边疆多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具有政治性、民族性和地缘性等多元复合特质。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和体制的转轨,加之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地缘政治的变迁,边疆多民族地区出现了政治文化失谐的现象。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角力、民族文化与公民文化的歧异、极端宗教主义与政治认同建构的背反、政治过程的无序化与民族事务的法治化的矛盾等等,构成了边疆政治文化失谐的主要内容,也成为妨害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大影响因素。边疆和谐政治文化的建构,必须在推动边疆发展的基础上,调整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强化国家认同|重塑政府,实现民族事务法治化,强化民众的政治认同|推动民族政治协商,建设公民文化,为和谐政治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实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此以往的研究有些模糊.我们认为,国家认同的实质是政治认同,而民族(族群)认同的实质在于文化认同.对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认同的主体、客体、目的和标准特性几方面可以论证.国家认同与政治认同在认同主体、客体、目的和标准价值方面存在关联性.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在认同主体、客体、目的和标准依据方面存在包含关系.  相似文献   

7.
汪天德 《思想战线》2007,1(4):14-20
过去30年来,台湾民众的民族认同和台湾政府的国家认同危机的发展、台独势力的扩张以及民主的进程,虽促进了台湾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海峡两岸的矛盾和对立,并可能把台湾推向战争的灾难。台湾民众和台湾政府对面临的现实和可能要作出选择,最终解决台湾的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8.
陈燕 《青年探索》2013,(5):39-43
文化认同影响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因此构建两岸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福建与台湾关系源远流长,分析两地文化形态和两地青少年文化认知的异同,进而探索两地青少年的交流路径是构建青少年对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两岸政治互信与台湾民众的政治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互信,就是双方在政治上的相互信任.台湾民众的政治认同才是影响两岸政治互信的基础因素.台湾社会绝大多数民众认同"台湾化的中华民国".在相互对立的政治体系之上重构新的政治认同对象,是巩固两岸政治互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刘红 《统一论坛》2015,(2):10-13
与现今台湾的"国家认同"多元化不同,在国民党当局退踞台湾后的40年间则相当稳定,"一个中国、我是中国人、反攻复国"等"认同",成为当时政局、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政治和思想基础,成为民众思想认识和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国家认同",是台湾当局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和经济等各方面重新建构的结果,当然蒋介石、蒋经国的专制统治也对社会上的"国家认同"产生了负面影响。一、建构"国家认同"主要举  相似文献   

11.
中国警察——公安的百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有助展望.法国和英国率先建立近代警政,在英国遇到过阻力.以它们为代表的警察的大陆派系和海洋派系是有其国情根据的.决定警察体制不顾国情是不行的.旧中国警察行政的产生是近代政治与治安的历史需要,也是遇到过阻力的.初建警政受到日本警察的最大影响.蒋介石建立了中国最黑暗的警察制度.我党将Police定名公安,是进步与科学的选择,值得庆幸.在20世纪,人民公安形成了稳定的优良传统.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公安事业的政治基础,绝不能大权旁落.党的理论的指导是公安事业政治理论上的优越性.从30年代我们就辩证地解决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始终把维护稳定放在首位.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针有别于西方警察的公众工作.政策与法律相结合体现公安工作的领导艺术.坚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开展公安工作.中国公安是国际警界最善于学习他国经验的.我们的优良传统的实践是曲折的、有反复的,甚至发生过自我否定.  相似文献   

12.
东安市场,做为北京王府井繁华商业区中的一景,早已名动中外,而在老北京西城中,尚有一个与它相对应的市场--大概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13.
变化的实践需要发展着的理论指导 ,并推动着理论的不断创新。世情、国情、党性的变化 ,使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样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 ,又弘扬与时俱进精神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以一系列的新思路、新观点、新论断 ,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这两大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 ,初步形成了一个新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一、统一认识,奋起直追任务下达之初,公安部监管局曾就各地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印发一份通报,江苏排位倒数第一。黄明厅长闻讯后迅速做出批示。总队领导班子做了深刻反思,对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信息化建设是监管工作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监管部门有所作为的绝佳机会。监管总队就加强全省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达成了4点共识:一是监管工作信息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顺之者昌,逆之者衰。二是信息化建设为监管工作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通过开展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监管工作科技含量,改革监管勤务模式,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苏联政治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形式主义的东西 ,究其根源就在于苏联的文化模式和行为模式之间的脱节。这主要表现在政治结构的形式化、过于强调共同性、政治生活中充满“作秀”的味道等。形式主义给苏联的政治发展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后果。  相似文献   

16.
陈保中 《桂海论丛》2007,23(2):84-87
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政府必须积极探索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新途径。我们对社会纠纷处理的方式应不断从单纯的法律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从程序主义向效率主义回归。行政解决社会纠纷,具有效率高、成本低、专业性强的特点和优势。必须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完善行政调解制度、行政裁决制度等,努力构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解决社会纠纷的行政机制,这是新时期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人权》2005,(3)
Foreword The year 2004 is an important year for China in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It is also a year that saw all-round progress in China's human rights undertakings. In that year, China expressly stated in its Constitution that "the state respects and safeguards human rights," further manifesting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The Chinese government pressed forward on promoting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in an all-round way. It promulgated the document Outline of Full Implementation for Promoting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which  相似文献   

18.
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小学(华小)是以华语为媒介语的小学。现今一些华小,学生的族群背景已开始从单一种族走向多元种族,即从早期以华裔学生为主到近期非华裔学生人数不断增长,学生来源不再维持单元化。多元化的学生背景给教学和行政带来了改变,尤其是校内的交际语言。根据对一所多元种族学生的华小所进行的观察,全校学生不只是华裔,三分之一是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校内的各族学生并用华语、马来语或其他各自母语来沟通。老师中也包括不谙华语的马来教师,因此校内行政运作的语言是华语和马来语并用,但逐步转向单用马来语。华小的各种改变和现状调查对国内外关心华文教育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华小学生和教师的族群和母语背景不再单元化,意味着华文教育本质发生变化。华小走向多元化,是华文教育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权主义”的表述渐渐隐匿到“女性主义”表达的背后,这是女性主义在后现代视野中所发生的嬗变。后现代女性主义不再以争取男女平权为主要宗旨,而是将关注的焦点从权力转向女性本身,主张消解本质主义和二元对立,承认两性差异,提倡建构一套女性话语。  相似文献   

20.
龚智鸿 《北京观察》2007,(11):46-49
北京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集中的地区。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萌芽于燕赵,奠基于辽金,繁荣于明清",并不断发扬光大。在近千年的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了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鲜明的特色产业,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