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7年以来,美国非政府组织在香港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影响香港的政治发展。他们进行广泛的政策倡导、做出细致的政策评估,深入渗透香港社会。美国非政府组织在港活动的实质是帮助香港"反对派"扩大社会生存空间,促使香港在未来为中国大陆树立"民主样板"。美国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香港社会的民主政治和选举走向成熟,而且也使香港逐步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主流价值,但也有以下不利之处:不利于香港政制稳定发展;阻碍《基本法》第23条关于国家安全立法的落实;有损中国在香港的主权与治权。香港是具有国际政治经济"二元特征"的地区,在这一特殊条件下,美国非政府组织的在港活动客观上强化了香港的"两制"特征,但是挑战了"一国"原则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统一论坛》2012,(5):24-25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指引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前进方向。这一构想当时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是首先被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1997年香港和1999年澳门的顺利回归,回归以来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解决历史遗留的台湾和香港问题,中国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新思维。根据这一方针,中国与英国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香港回归10年的历史验证了这个构想是可行的。"一国两制"的提出和成功实践,标志着中国人关于国家统一的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探讨的就是"一国两制"如何改变了中国人关于国家统一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6月前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按照"一国两制"方针,中国政府通过与英国政府的外交谈判成功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实现了长期以来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共同愿望。香港从此摆脱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走上了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  相似文献   

5.
杨孙西 《当代广西》2014,(13):58-58
正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也是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最早决策者。1949年10月,解放军解放了广州,兵临深圳界河边,却停止了脚步。这是为什么?难道是害怕英国在香港的一万多名驻军?当年12月19日《香港华侨报》头版头条的报道揭出了其中的秘密:"毛泽东已保证香港地位安全,英国年内承认中共。"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毛泽东生前虽未亲自踏上香港这片土地,但却长期关注香港问题,重视香港,并为香港回归做好了战略和政治外交方面的准备。解  相似文献   

6.
1814年,香港被清政府割让,给中国的版图上留下了耻辱的污点,收回香港,是共和国外交的重要举措与成就。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思想是香港平稳过渡,繁荣如昔,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7.
"香港纪律部队国情培训暨国策研习班"学员均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由于接受教育的背景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他们对内地政治社会情况了解不多,尤其是在民主法治方面,受西方新闻和香港自由环境的影响,他们认识不全面,少数人甚至对内地的民主法治存有偏见。但是,当他们走进庄严的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听人大常委会领导讲解中国  相似文献   

8.
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而"两个最佳"是对"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成功的根本经验总结;"一国两制"宪制秩序是对"一国两制"构想极为重要的继承和发展。推进"一国两制"事业,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9.
"一国两制"本来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创造性构想,却首先用之于解决香港问题,继而用之于解决澳门问题,从而形成了"一国两制"的香港模式和澳门模式,即"港澳模式"。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大陆在一些正式场合较少提及"一国两制",以至于有人认为中国大陆已经放弃将"一国两制"作为未来两岸统一的方案,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大陆的"一国两制"在台湾问题上已经失败了。鉴于台湾对"一国两制"的各种误解和歪曲言论,  相似文献   

10.
马丁·雅克 《台声》2014,(11):43-43
<正>此次香港发生针对2017年行政长官普选方案发生的"占中"事件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在此需要提及的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香港被迫成为英国殖民地,直至1997年回归中国。英国统治香港的155年中,28名港督均由英国政府任命。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殖民地的香港享有了一定程度的法制和抗议权利。但在英国统治期间,香港甚至连形式上的民主都从未享有。政府官员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等民主观念,事实上是  相似文献   

11.
饶宗颐,这位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近来再三强调并充满信心地预期:未来的时代应该是重新整理古籍的时代,21世纪将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著名作家余秋雨曾说:"香港只要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能被称之为‘文化沙漠’。"这句话不管怎么理解,饶公已成为香港文化的象征则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香港·武汉经济合作新区"是按照香港的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先进经验,在中国长江经济带中游的武汉市汉南地区,由香港特区政府和武汉市政府共同建设的不同于一般经济发展区的新型区域。创办这样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经济区域,不仅为香港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而且也为提升内地经济的服务水平与国际化程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卢文端先生是香港著名的企业家和社团领袖。1948年生于福建闽南的侨眷家庭。祖父与父亲均是菲律宾华侨。1954年,年仅六岁的卢文端随母移居香港,在香港接受教育。卢文端先生现任:香港荣利集团董事局主席、香港友邦国际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闽南黄金海岸渡假村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和平统一基金"管理委员会荣誉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等37个职务。  相似文献   

14.
《统一论坛》2015,(3):14-23
五、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一国两制"是一项开创性事业,对中央来说是治国理政的重大课题,对香港和香港同胞来说是重大历史转折。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的同时",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也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香港社会还有一些人没有完全适应这一重大历史转折,特别是对"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和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间文艺协会会员、中国剪纸研究会理事、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民盟包头市委专职副主委要红霞同志,应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中国(香港)艺术剪纸协会、中国(香港)对外艺术展览中心的邀请,4月12日至18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展览馆举办题为:"中国剪纸艺术欣赏"公益性讲座32场,听众达3000多人(次)。为在香港普及民族文化,弘扬民族艺术,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关于英国单方面决定改变部分香港中国公民的国籍问题,中国政府已多次表明了自己的严正立场。但是,英方竟置中国方面的正当要求于不顾,仍执意在议会提出"1990年英国国籍(香港)法"。对于英方如此严重违反自己的庄严承诺和中英双方的有关协议,中国政府当然不能置之不理。中国政府再次重申,所有香港中国同胞,不论其是否持有《英国属土公民护照》,都  相似文献   

17.
九月十七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已经众院修改的"一九九二年美国——香港政策法"。外交部发言人就此向记者发表谈话指出:香港问题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以前是中国和英国之间的事情,在此之后则纯属中国的内政,其它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美国通过其国内立法干预香  相似文献   

18.
《时代潮》2001,(11)
龚如心被香港人誉为神奇女,旗下有400多家公司。目前她是华懋这家大型地产发展公司的主席。最保守估计,她在全香港最大私人地产公司华懋集团的财产约260亿港元,在香港地产界排列第4位。华懋在香港拥有的大厦逾200幢,业务遍及英国、美国、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经营方向由地产发展至财务金融、物业管理、娱乐饮食等各种领域。把龚如心称为香港的"楼宇皇后"是恰如其分的,把龚如心称为香港女性首富也是恰如其分的。  相似文献   

19.
香港被英帝国主义强占150多年后顺利回归祖国。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有三个充分必要条件:中国的强大是香港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一国两制"是香港顺利回归的最佳途径;在经济上,大陆、香港、其他投资国及其投资商,都能在香港顺利回归中得到好处,这是巨大的杠杆,是重要推动力。这三者每一项都是必要条件,三者的综合就是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7,(17)
<正>融入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利用"一国两制"的优势,在大湾区建设中寻找机遇,与国家一同进步、发展,这是香港重振经济的一条新路子。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内地之间的"超级联系人",中西合璧的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拥有完善有效的司法体制和金融监管制度,所以其具备了区位、先发、服务业专业化和人文等多重优势。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认为,香港具有国际化优势,在经济结构方面可以与广东错位发展,下一步将与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