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论国家统一前的两岸交往秩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国家与社会二元论的框架下,从外部秩序与内部秩序两个维度,对国家统一前的两岸交往秩序进行了综合考察.在外部秩序方面,检讨了立法与事务性商谈两种方式在建构两岸交往秩序中的成效,分析了其局限性产生的原因;在内部秩序方面,探讨了因双向需求、两岸居民的理性趋避、公权力机关的个案裁量以及纠纷解决方式的多元化引起的两岸交往自发秩序情形,指出了在两岸官方政治歧见日深、互信严重不足的现状下,自发秩序对稳定两岸民间交往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庞辉霞 《传承》2008,(4):38-39
哈耶克毕生都在反对"极权社会主义",他对极权主义的危害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他认为社会秩序归为两种类型:自发秩序和人造秩序。自发秩序是哈耶克思想的核心理念,理解了自发秩序的概念,才能真正把握哈耶克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王玲 《求索》2011,(9):182-183,199
实现教育权利的安全保障,促进教育效率的有效运营,维护教育平等促进社会和谐,是教育法的基本秩序价值,这种秩序是计划秩序与自发秩序的统一,同时也体现了功用主义和超越主义的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4.
哈耶克毕生都在反对"极权社会主义",他对极权主义的危害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他认为社会秩序归为两种类型:自发秩序和人造秩序.自发秩序是哈耶克思想的核心理念,理解了自发秩序的概念,才能真正把握哈耶克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微博话语权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和社会控制方式,属于自生自发秩序。本文利用自生自发秩序理论提出了微博话语权滥用行为并不排除刑事规制。刑事规制是预防微博话语权滥用的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法律并非全能由人的理性设计与安排。理性是分裂的、忧郁的、恐惧的 ,也是自由的。我们的行为乃是在一种无知的情境中展开的 ,秩序与法律在无知中生成。自生自发秩序 (民间法 )与人造秩序 (国家法 )两者的生发方式、被遵从方式以及目的指涉与对象指向均不同 ,两者的冲突是绝对的。法律无力引导道德 ,法律只是自由的保护神 ,而非自由之敌。  相似文献   

7.
城市秩序环境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关乎市民福祉,关乎城市形象,既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和运行水平的外在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北京作为首都,城市秩序环境更是直接关系国家的形象。加强首都秩序环境建设是首都工作的重要职责。首都环境建设办课题组通过对城市秩序环境内涵、特点的研究,对首都秩序环境问题的剖析,提出了加强秩序环境建设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国际贸易秩序变迁是一个在一系列内外部因素作用下,贸易域打破原有均衡向新的均衡渐进的和自发的演化过程。纵观近现代国际贸易发展史,国际贸易秩序先后出现过五种主要的秩序形态,经历过四次重大的变迁过程。全球化贸易秩序时代的国际贸易秩序变迁具有新的特点,出现了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城市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管理特别是市容秩序管理最根本的服务对象不是城市本身,而是生活在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需要全体市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城市管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加强城市管理是进一步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综合竞争力、加快现代化进程、构建和谐城市的内在要求。具体地说,城市管理的主要职能就是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管理,以及绿化、亮化、美化城市。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11,(4):22-22
为全面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落实中央文明办、公安部实施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进一步增强首都市民现代文通意识和文明交通观念,打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缓解首都道路拥堵,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倡导绿色生活新风尚,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1.
炸龙源于德江土家族对龙的信仰,德江土家炸龙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及文化意义的民间活动。炸龙包含扎龙、起水、亮龙、送帖子、入户舞龙、送龙宝、炸龙、烧龙仪式及祈福彩语。法律人类学视阈下土家炸龙反映了德江土家族信仰和禁忌体系的象征性符号演变、自发秩序与建构秩序的博弈、民间权威与纠纷解决互动以及权威体系变迁中的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平衡。社会转型中德江土家炸龙也面临着利益过度追逐、自发因素受限以及风险危机等问题。避免炸龙的"越轨",提出规范引领提升土家文化自信,法治保障推进土家炸龙文化发展,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重塑土家炸龙的新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自由秩序 --解读哈耶克的普通法法治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耶克认为,法治是一种自由秩序,法治之法即自由的法律是真正的法律,这是一项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原则,是元法律规则.法治之法的原则要素为法的一般性与抽象性,法的公知性和确定性及法的平等性.他认为,导致拥有如此属性规则的所有原因和因素不可能为人所知,但我们能够作到的应当是努力去发现和理解其实际的一般性功用和一般性目的.法治所处理的是个体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关系问题,二者的进化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主要受制于不断开放和演进的市场秩序,而不断扩展的市场交换和不断演进的传统秩序又推动了法治化进程.进而言之,"自生自发"的社会秩序在本质上是一自由秩序,这一本质上自由的社会秩序在其进化过程中型构了法治,同时,法治在其型构过程中为其相伴的自发的自由社会秩序提供了必要的制度条件和秩序保障.他认为,人和组织与规则体系在社会互动中相互影响制约,普通法法治秩序就是这样成就的.其法治观为自由主义的、进化论的普通法法治观,是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城管奥运     
奥运筹办以来,北京城管在维护首都环境秩序,改善城市面貌等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奥运环境秩序整治和保障的历史使命,市容环境秩序  相似文献   

14.
肖奉仪 《今日海南》2013,(11):19-19
电动自行车是海口广大市民的代步工具,廉价、环保、便捷、灵活是其先天优势,如果不以牺牲城市交通秩序为代价,电动自行车当然可以作为普通市民代步选择.早在改革开放前,像北京这样大都市,自行车也是市民上下班的首选,某个时期自行车甚至一度成为北京市城市交通的时代形象代言.但从维持城市交通秩序的角度来看,控制电动自行车增长势在必行,让超标车退市也是当务之急.而要让超标电动自行车顺利退市并且让更多市民接受,关键在于是否有可替代的、更为便捷的出行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代华琼 《前沿》2012,(16):40-41
哈耶克认为政治秩序思想的来源有两个传统:一是建构理性主义;另一是进化理性主义.建立在建构理性主义基础上的政治秩序是社会主义,走向了乌托邦;建立在进化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政治秩序是自发的秩序,走向了法治.哈耶克认为理想的政治秩序是法治.法治预设前提是保护私域;法治的依据真正的法律,其实现途径:宪政;法治的价值诉求:法律下的自由.由此,哈耶克建立了自己的理想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倡导文明交通新风尚,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交通意识,规范交通参与者行为,维护城市交通秩序,切实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深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江西省高安市今年在全市全面启动城市文明交通“三让”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环境问题变的日益凸显,城市环境依然存在"垃圾乱丢、摊点乱摆、工地乱象、广告乱贴、车辆乱停"的五乱现象。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对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各地区城市管理部门都在积极探索治理环境秩序问题的新模式。以北京市为例,2001年市政府开通了"96310"城管热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诸多环境秩序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城管的公共服务水平。这种治理模式是城管执法人员接到群众打电话反映或信访后,  相似文献   

18.
程恋军 《湖湘论坛》2023,(3):96-112
资源衰退城市企业社会保险缴费面临一个结构化困境:社会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行压力过大与企业缴纳能力不足。而认识和解决这一困境的前提在于,厘清资源衰退城市社会保险缴费秩序的形成逻辑是什么。现有研究不但缺乏对于资源衰退这一背景的关注,而且忽视了社会保险缴费中不同参与主体的结构、选择与互动关系。对资源衰退城市辽宁阜新市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秩序进行分析发现:资源衰退城市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秩序形成基于结构嵌入和认知嵌入下的“政府强制—企业认同”之间的互动关系,体现了结构路径和价值路径的共同影响。基于强制—认同关系存在工具式、专权式、协商式和互惠式四种社会保险缴费秩序模式,高强制、低认同的专权式缴费秩序是陷入缴费困境的根本原因。高强制和高认同的互惠式缴费秩序最适合历史负担沉重、人口老龄化严重以及城市经济发展缓慢的资源衰退城市,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减压、嵌入、增能”,以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9.
正城市治理既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引导,也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只有让政府、市场、市民三方的手形成合力,才能形成社会共治,让城市秩序更井然,让市民生活更美好。我国的城市治理现代化之路有着自身特质,西方国家的经验不能照搬照抄,但是它们有着数百年城市建设与治理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治理经验也能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20.
逻辑与现实:中国民间融资的生成与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志哲 《求索》2012,(4):217-219
民间融资是"自生自发"形成的金融秩序。在逻辑与体制动因上,民间融资是我国"金融抑制"所产生的对我国正式金融制度的必然补充。在现实中,我国民间融资面临着诸多生存困境:国家法律的强硬打压;"民间金融法制化"的泛化等问题阻碍着民间融资的发展。因此,需要重新理清民间融资的法理与实践关系,在理顺逻辑与现实的问题上对其进行适度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