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朴老乘鹤西去,业已经年。流水落花春去又归,却已天上人间阻隔,但他那慈祥的笑容仍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值此朴老逝世一周年之际,愿藉此文寄托我的绵绵哀思。朴老与我家两位老人为世交。上海解放前夕。我公公杨显东在上海因参加聚餐会而与朴老相识,他们交流思想,抨击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深厚友情,解放后他们一直保持亲密往来。我公公九十诞辰时,朴老欣然命笔题诗一首:“当年风雨忆初逢,矍铄今朝九十翁。学业喜看光远祖,神州农子是神农。”解放初期,我父亲担任上海市委秘书长、华东局民政部部长等职,与时任华东局民政部副部长的朴老合作共事,由于父亲喜好诗词,与朴老志趣相投。遂成挚友。因此,我对朴老并不陌生,但真正有幸  相似文献   

2.
5月21日晚饭后,我按时打开电视机看《新闻联播》,蓦地,荧屏上出现慈眉善目、面带微笑的赵朴老大幅照片。接着,播音员传来了朴老已于当日下午五时与世长辞的噩耗,我心中立刻为之一颤。记得去年春天,我们刚送走了文坛祖母冰心老人。今天,咱们民进同志尊敬和爱戴的朴老又离开人世。民进中央两位名誉主席相继作古,怎不令人悲痛!朴老与民进老一辈领导人的共事数十载,有着深情厚谊,特别是与叶圣老、冰心和雷大姐  相似文献   

3.
侯刚卫兵 《民主》2014,(3):48-49
<正>启功先生与赵朴初先生有几十年的交往,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启老在童年时就皈依佛教,一生止信正行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居士。朴老自青年时期即参加红十字会的工作,扶生救死,奔走四方。直到担任佛教协会会长。二位老人慈眉善目,面带笑容,和蔼可亲。关心和尊重别人。他们既是书法家又是诗人,同时也都担任国家领导职务,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启功对朴老十分尊重和敬仰。朴老也非常  相似文献   

4.
我与朴老相识于抗日战争中,上海已成为沦陷区的1942年,朴老在上海净业孤儿教养院任院长。我出于对因战争而流离失所又痛失怙恃的孤儿的同情,将亲友因我新添小女而送我的礼物礼金,即以亲友的名义,转赠给上海净业孤儿教养院。以此因缘,朴老特来我家,对我的行为表示嘉许。朴老学识渊博情,待人诚恳,我尊他为师,跟他学文学诗词和佛学,朴老谦逊地把我作为道友,对我循循善诱,使我得益匪浅。朴老又介绍我认识梅老,常对我讲国内外形势,后来我得知梅老是1939年入党的中共地下党员。1945年12月30日。民进成立,朴老、梅老即介绍我参加民进,这对我来说是一生中的大事,从此我在民进组织的栽培指引下,走上要求进步的革命道路。1946年4月30日上海各界假玉佛寺召开“四八”被难烈士追悼大会,朴老、梅老  相似文献   

5.
一封封唁电,寄托着哀思;一个个电话,表达出悲痛。民进中央名誉主席赵朴初先生去世后,民进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以各种方式悼念这位受人尊敬和爱戴的民进创始人之一的杰出领导人。朴老去世时,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正在贵州考察西部大开发工作。王立平副主席和陈益群秘书长陪同考察。他们对朴老的去世表示非常悲痛,认为是民进的巨大损失。当晚,民进中  相似文献   

6.
徐冰 《瞭望》1999,(15)
听到冰心老人离去的消息,九年前拜见老人的情景就浮现在眼前。1990年4月28日上午,我走进了冰心老人的客厅,身着中式灰布褂的老人坐在一张宽大的桌子后面,正望着我。当时,我在烟台市一家电台任文学编辑,托请北京的一位同乡前辈联系采访冰心老人,一直闭门谢客...  相似文献   

7.
最近,在一所老年活动中心发现,这里的老人有的打牌,有的搓麻将,而活动中心给老人们配备的电脑却都关着。一问得知,老人们根本就不会使用电脑。近年来,很多老年活动中心都配备了电脑等设施,而由于不会操作,大部分老人的娱乐还仅限于跳舞、打牌、搓麻将这“老三样”。 在我国社会的传统观念中,人们往往只注重“老有所养”,而忽略了老人们精神生活层面的要求。如今,  相似文献   

8.
怀念     
曹芸秀 《慈善》2021,(2):35-37
岁月不居,时间飞逝,日子流水一样在指缝滑过。一转眼,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已离世三年了。我是在三年前的教师节才得知这个迟到的噩耗。当时,我按通老师家的电话祝贺节日,接电话的是师母。老人听到我的名字后迟疑片刻,然后缓缓地说:“你老师走了。”“您说什么?”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电话那端的师母又重复说了一遍:“你老师走了半年啦。”听说老师与世长辞,我一时接受不了,脑子一下子蒙了。  相似文献   

9.
在香港的一次座谈会上,有一位大学教师问巴金:“您说自己从事写作不是为了名利,但是您现在既名扬海内外,又有丰厚稿费收入。这是不是矛盾的呢?” 老人作了恳切的解释。但是,我却仍然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还有点话想说。 巴金老人的随想录最近已出版了第四集《病中集》。这集开始,他就叙说自己在病中写作,“都  相似文献   

10.
5月21日,世人敬重的赵朴初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闻听噩耗,和赵朴初先生相识相知六十年的雷洁琼先生沉浸在悲痛之中。雷先生家的客厅茶几上摆放着一面精致的玻璃镜架,里面镶嵌着一张彩色照片。这是1998年11月5日朴老91岁华诞时,雷先生前往北京医院朴老病房祝寿,两位老人在花篮边的合影。当我们走进客厅,见雷先生正轻抚相  相似文献   

11.
毛秀芝 《学理论》2008,(15):47-47
还记得那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歌儿吗?“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是《春天的故事》。歌里唱的那位老人就是邓小平,他老人家画的那个圈就是经济特区。  相似文献   

12.
柴歌 《侨园》2014,(9):41-41
韩国今年初秋的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工作,当选为韩国光州全南华侨协会会长的马玉春先生来访,他还带来了一位韩国老人,老人叫安圣模,今年72岁了,精神矍铄的安先生怎么看也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安先生是来祝贺马会长当选会长的。当马会长告诉他,要去看望正在韩国的一个中国朋友时,安先生说也要一同前往。  相似文献   

13.
心上的树     
穆青 《瞭望》1986,(35)
(一) 三月底,正是中原大地麦苗返青的时候,我从兰考绕道宁陵,专程去探望人称老坚决的林业劳模潘从正老人。一个月前,他的孙儿潘园林曾写信给我,说他爷爷听说我要去河南,希望能再到宁陵看看。老人的心意我是理解的。这位把一生的心血都浇灌在植树造林上的老人,算来,今年已经是八十四岁的高龄了。 那天,老人夫妻俩听说我要去,一清早就从苗圃回到家里,张罗着在家里接待我。当我走进他家的院子握着他的手向他问好时,我看见老人极力想直起那早已累弯了的腰杆,仰  相似文献   

14.
梅寒 《各界》2011,(5):90-91
2000年7月的一天,河南郑州某医院,一位已经进入弥留状态的老人把自己的4个孩子叫到病床前,挣扎着给他们做最后的交代:“你妈累了一辈子,爸爸要走了,你妈我可就交给你们了。我走之后,你们要把老娘保护起来,不要叫她生气,不要叫她受罪,这就算你们疼爸爸了……”病床边,头发已经花白的常香玉轻轻摩挲着老伴那双瘦弱的手,泣不成声:“你为我操了大半辈子的心,都成这样了,你还操我的心……”  相似文献   

15.
正1963年我10岁时,父亲带我回乡下过元宵节。路上,父亲对我说:"在我们乡里有句俗话:月半大过年。正月十五比过年还热闹"果然,正月十五一大早,我还躺在床上,村里就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和锣鼓声。我循着热闹声来到了村里祠堂前,一会儿,全村的人都聚集到了这里。先由族中的老人在祠堂里焚香敬祖。敬祖仪式一结束,鞭炮声大作,锣鼓齐鸣,一群小伙子将龙灯舞了起来,在人们。  相似文献   

16.
冰心的幽默     
周明 《党政论坛》2012,(18):56-56
“你如再不来,就只有瞻仰遗容了”我常常去西郊看望冰心老人,或向她约稿,或向她讨教,或陪友人造访,或麻烦她给人家题词题字,或送书送什么刊物去……总之经常去,然而有时工作一畦,就好久没去,加之老人住地远在北京西郊,去—趟也真不易。  相似文献   

17.
为人当豁达     
汪强 《党政论坛》2011,(12):18-19
一日,老同志相聚。同桌的一位,我们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熟悉,95岁高龄却十分硬朗。我问:“何以高寿?”老人呵呵一笑,回答:“气愤和烦恼的事,在我脑子里只会停留三分钟。”  相似文献   

18.
为人当豁达     
一日,老同志相聚。同桌的一位,我们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熟悉,95岁高龄却十分硬朗。我问:“何以高寿?”老人呵呵一笑,回答:“气愤和烦恼的事,在我脑子里只会停留三分钟。”  相似文献   

19.
杨润 《民主》2004,(3):41-41
如果我先冒昧问一句:“你会打电话吗?”你可能大吃一惊,以为我在开玩笑。然而当你读了郑培民的一段故事后,就会发现打电话还真有我们平时没太注意的学问。事情是这样的:曾令超是一位伤残司法干部。郑培民第一次与他通电话,讲完话后要他先放下电话,他坚持让郑书记先挂。结果推来推去,最后他还  相似文献   

20.
悼耀邦     
李锐 《瞭望》1989,(18)
耀邦同志遽然辞世;举国震惊。我在15日上午电话中听到这一消息,犹如晴空霹雳,简直不敢相信。因为,就在他发病前三天——4月5日——我还同他有过一次长谈,从下午两点半一直谈到晚上九点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