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叶芝余季康子向孔子讨教为政之道。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译成白话,就是:“政,就是正。你带头走正道,谁敢不走正道!”如果抛开孔子所谓“正”的具体内容,那么,这句话至今仍然具有真理性。为政,就是“为正”。只有为政者自...  相似文献   

2.
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历来是干部工作的核心问题,是促进干部转变作风的风向标。“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实践证明,用一个作风好的人,就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就能有效地激发调动广大干部的内在动力;反之,就会挫伤干部的积极性,损害党的形象,影响事业发展。显而易见,如何选人用人,对于干部转变作风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选人用人问题历来是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要匡正选人用人风气,须打好“组合拳”。 树正选贤任能的“风向标”。古人云: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一些地方歪风邪气蔓延,往往是从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肇始的。因此,必须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以发展论英雄,重用懂科学发展、会科学发展的干部;坚持凭实绩用干部,注重考核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实绩;  相似文献   

4.
简论“富而好礼”○朱宝信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如何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实现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对于处在改革开放、实现四化中的当代中国,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古代哲人孔子的伦理学说中,就已对这种结合...  相似文献   

5.
狎与庄     
《求知》2017,(8)
<正>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欢,其庄足以成礼。——《孔子家语·好生》【译文】"狎"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过分亲近,二是行为不正,轻佻。本句的含义是:过分亲近就相互轻视、怠慢,过分严肃庄重就没有亲切感,因此君子的亲近到足以快乐交往的程度就行,君子的庄重、严肃到足以与人保持"礼"的距离即可。【作者简介】《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  相似文献   

6.
卞康 《学理论》2009,(17):177-178
孔子认为大多数人包括统治阶级内部犯上作乱、“放于利而行”的人都是“喻于利”的小人,需要付与献身精神“喻于义”的君子占据统治地位以制服他们,从而达到恢复周礼的目标。孔子关于社会需要担当道义的精英和大多数人由自身利益出发走向道义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托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布局,“生态文明教育”是人类对历史发展歧途“亡羊补牢”的急迫之举,也是能动地实现人类福祉的必要之举,更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奠基的、明确人对自然之权责的可行之举。它必须坚持“统一性”,超越和克服形而上学“自然-人类”的分离观念;必须坚持“历史性”,在“历史-现实-未来”的脉络中摸索生态文明线索、创造生态文明教育契机;必须坚持“建设性”,在完善既有生态保障制度和法律的过程中解决现实问题。为了贯彻这些价值理念,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建构应当从知识、实践与育人三个基本面向入手,在知识中涵化、在实践中认同,最终回归“育人”本质,帮助大众成长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诉求的“生态公民”。  相似文献   

8.
一、“用其独到之处”意为用其“得长”——用得恰到其处 要想人尽其才,就必须扬长避短,充分照顾人才在某一方面的专长、特长,如果领导者能够捕捉到人才身上的这一闪光点,用其在最能发挥其专长、特长之处,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三国时刘备用张飞用的不是其智谋,而是其勇猛,勇猛是其“长”;而刘备用诸葛亮用的不是其勇猛,却是其智谋。正因为刘备会用人,用人用得好、用得妙,换句话说,就是正因为他懂得用人用其独到之处,最终才能成其大业。  相似文献   

9.
通常人们在探讨两个文明的关系时,更多地是考虑“物质文明一精神文明”的两层结构关系,而较少思考“物质文明一中介一精神文明”的三层结构关系。事实上,把人的活动,具体地说人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介,对于探讨两个文明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人的活动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为内在统一的一元过程两个文明之间并非彼此外在的二元关系,这就要求人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二者的内在统一上,即从“决定作用”与“反作用’它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并一体化方面去深化理解两个文明之间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本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同时,党中央还将“在全国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确定为今后15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显然,深入探讨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揭示未来社会的文明走向,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这正是社会主义的实践给我们提出的历史性课题。环境文明的研究,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实际,探索社会文明发展的最佳运作机制,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告要求全党“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中央对于文化建设的这种高度重视,无疑为今后我国文化事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年轻的特区文化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探索者的成功实践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两个文明建设的卓越成就,为特…  相似文献   

12.
做好干部监督工作,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关系到一个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也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华亭县认真贯彻干部任用四项监督制度,严格遵守“十不准”纪律要求,坚持预防、监督、查处并举,初步构建起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干部监督体系,有效防止了干部“带病上岗”,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相似文献   

13.
广西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是1994年6月经国家建设部核准成立的国家一级资质大型施工企业,现有职工3100多人。几年来,在党委的领导下,总公司狠抓员工素质提高,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开展“双学”“三观”“三严四自”“十五大精神”等系列理论学习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有力地推进了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1994年以来,总公司工程产值每年以一个亿的速度递增,经济效益也稳步提高,成为广西交通建设事业的主力…  相似文献   

14.
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要求和选拔干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但对干部的德与才怎么要求,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还须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木文就此谈些看法。(一)干部的德,主要指其政治立场、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等;干部的才,顾名思义就是指其才干、能力等。很明显,作为一个干部必须德才兼备。德与才的大致内容,也是一脉相承的。我们不能想象,对于党的干部来说,德与才可以有所偏废;更不能妄言,德与才的总体含义,前后会发生截然不同的对立。不过,在这一基本前提之下,我们还应辩证地看到以下三点:第一…  相似文献   

15.
苦作舟 《党政论坛》2008,(18):11-11
古人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套识人、用人的经验,归纳起来为“五视”,即:居而视其所亲”——注意观察一个人平时跟谁在一起。如与贤人相近,则可重用。相反,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加以当心。  相似文献   

16.
储云 《党政论坛》2004,(10):35-36
储云的“要努力营造让干部专心干事业的环境”一文认为,如何营造让干部专心干事业的大环境,是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各级管理者的共同责任。因此,我们要执行正确的干部评价标准,形成合理的用人导向;要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建立科学的干部实绩考核机制;要改革社会分配体制,引导干部立足本职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7.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道路,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选择的实现既定目标的现实途径,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道路”转折性飞跃的表现,它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的有效保证。道路1:必须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文明,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项前所未有的开创性事业。它既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作为答案,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做为参照,而单靠所谓自发又不能使这项事业获得成功。这就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制定相应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纲领,以及路线、方针,政策,超前反映这项事业的规律和所要实现的蓝图,作为  相似文献   

18.
“正名”作为伦理思想并非由孔子直接提出,但在儒学发展的进程中,孔子基于礼崩乐坏历史文化背景下提出的道德建设基本要求被不断思想化而使之成为哲学范畴,它同时亦成为古代社会政治秩序构成的理论源泉之一。“正名”要求人以身份对应伦理的自我责任和对他者的责任,是古代社会道德实践的基础点。对于“正名”思想要有历史的观照,即它支持了秩序性社会生活的生成,也成为传统美德伸展的动力源。在现代公德建设的审察中“,正名”的内向聚合力使其延伸为一种走向公共性的阻碍因素。当前,对作为思想现实的“正名”之剖析与检查是走出伦理实践困境之必需。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阜宁县人事局陈齐放、余怀明来稿提出 ,考察和识别干部是选拔干部的前提 ,而看待干部的眼光 ,则是识别干部的关键。在干部选拔任用中 ,我们要防治六种“眼疾”。一是“近视眼”。有些领导同志患了“近视眼” ,只看见自己身边的人 ,看不见基层的广大干部 ,出现领导身边的干部用得多 ,基层干部用得少的偏向。二是“色盲眼”。只看干部上班的工作表现 ,不看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和社交圈的所作所为。三是“左视眼”。过去受“左”的影响 ,对干部的知识化、专业化重视不够 ,选拔干部只看干部的家庭出身 ,政治背景 ,不看干部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孔子认为为政之道在于用人,由此他提出了举贤才的主张,论述了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贤才、如何选拔贤才及使用贤才等问题。他的选贤任能思想对于现代行政管理的人事行政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