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城乡之间非对称的财政供给体制导致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的实际需求.农村金融结构与农村经济结构极不对称,这种不合理的农村金融制度导致了农村的正规金融机构无意向"三农"提供贷款或在这方面缺乏效率.新农村建设必须从改革和完善财政体制及政策、创新农村金融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多方面加大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2.
曹新 《理论视野》2007,(5):30-31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全国广大农村全面推进,进展迅速,发展良好。不过,在全面推进的进程中所面临农村土地制度问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工商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问题、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问题、省管县的财政改革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关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财政支持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条件.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财政支持政策主要包括保险费补贴、经营管理支持、风险责任分担与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四方面内容.目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财政支持政策存在中央和地方责任划分不合理、保费补贴存在隐忧、经营管理支持不充分、风险分担和分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应明确中央及地方政府在财政支持中的职责划分,逐步完善中央财政支持体系;优化保费补贴政策,适当提高补贴程度,提高参保率;改进对保险经营机构的财政补贴方式;完善风险共担机制;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  相似文献   

4.
孙健夫  黄敏 《理论导刊》2012,(11):78-79,85
从行政管理成本和业务运行成本的角度对中国当前的新农保制度进行计算分析,发现中央财政的扶持压力并不大,而地方财政的压力相对大一些。据此,文章提出了均衡各级财政的负担水平、逐步提高新农保的给付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32)
地方财政风险是社会经济风险在财政领域的集中表现。作为风险的一个特定领域,地方财政风险呈现出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特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地方财政风险逐步显现,增强防范意识,探索其成因,对保障地方财政平稳运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应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规范政府官员的行为;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6.
乡镇卫生院的财政支持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的枢纽,是当今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重中之重。国家相关政策已经明确乡镇卫生院由政府举办,并由县级财政为主支持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运营。但是,由于我国不少地区县乡财政困难,乡镇卫生院的运行处于困境,农村卫生服务问题仍未有效改观。因此,各级政府财政如何有效地支持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运营,成为政府举办乡镇卫生院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土地财政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围绕土地所进行的财政收支活动和利益分配关系。目前,土地财政在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其弊端不容忽视。地方政府"卖地"行为造成了国有资源的流失和极大的浪费;土地财政积累了财政风险及经济风险;土地财政使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博弈,宏观调控政策大打折扣;城市化的可持续性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消耗和基本建设投资领域的巨大浪费;土地征收领域积累了大量社会矛盾。革除土地财政的弊端,要实行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明确土地收益归属和使用方向;重塑政绩考核体系;构建新的财政收支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大部分是运用财务杠杆负债经营,蕴藏着巨大的偿债风险,地方财政收入的不确定性及其他因素都加剧了融资平台的偿债风险.本文探讨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基于财政方面的支持,分析了其带来的风险,并给出相应的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财政支农资金遍布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相关的政策措施分别归口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涉及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层级的政府,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梳理了西方国家财政均等化制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经验,以对中国的财政均等化改革提供借鉴.财政横向公平是财政均等化制度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制度设计的出发点与主要目标.实践中,财政横向公平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均等化公式中财政能力或财政需要等要素的良好衡量.客观、激励相容、不被控制与透明是良好均等化制度的重要特征.不同的均等化方法其优缺点及实施条件也不相同,中国均等化制度改革与方法选择认真辨析.  相似文献   

11.
《民主》2014,(6):30-30
我国政府设立的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是国家财政对地方高校建设的一种新的帮助和支持方式。然而,在项目的执行层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建议:1.改进项目的招投标及执行方式。以各高校建设规划与发展的事权责任为主要依据,采用预算划拨方式发放项目资金。  相似文献   

12.
冯彪 《求知》2008,(3):27-2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有很多紧迫的问题需要解决.而如何进一步运用公共财政的职能支持新农村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急迫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国的财政分权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阳光 《团结》2008,(6):41-43
目前,财政分权成为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普遍趋势。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各国财政分权模式进行不同的分类:以分权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集权型财政分权模式、分权型财政分权模式和均权型财政分权模式;以财政分权背后的民主化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法治化财政分权模式与行政式财政分权模式;以财权与事权的对应程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财经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贯彻邓小平财经思想,对做好我国财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关于"实事求是"的思想,是做好财政工作的原则;关于"经济决定财政,财政促进经济"的思想,是做好财政工作的指南;关于"财政工作要有大局、全局观念"的思想,是做好财政工作的关键;关于"财政收支平衡"的思想,是做好财政工作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3,(29)
近年来,土地财政问题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土地财政作为我国财政体制的独特现象,有一定的合理根据,但其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土地财政暴露出我国目前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某些问题。解决土地财政问题的相关对策:完善现有的财政体制;完善土地增值收益的利益分配机制;完善土地政策,加强土地管理。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基层财政风险管理的内部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风险管理的研究是我国财政理论和实践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以往的研究往往是从宏观的角度和财政运行环境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财政风险管理的对策.本文从基层财政运行的系统内部出发,提出了:建立财政风险管理机构、加强基层财政风险监督、创新基层财政风险控制方法等我国基层财政风险管理的内部对策;并给出了风险度量模型.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的财政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财政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促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财政观的丰富与发展,其主要贡献在于,重新确认了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和地位;提出了衡量财政工作得失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根本准则;确立了"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基本理财原则;提出要通过"依法理财、依法治税"和加强财政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来提高国家财税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楼建成  涂泽慧 《学理论》2010,(20):17-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公共财政最本质的体现。财政政策的主要职能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和机制上的保障。本文在对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实际和目前执行的相关财政政策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现行财政涉农政策存在的种种弊端,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公共产品以及部门职能等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完善财政涉农政策机制的方法和措施,以期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曾耀 《党政论坛》2008,(9):48-49
当前,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建设新农村的高潮,财政支农资金大幅增长。据统计2006年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史无前例地达到了3397亿元。财政部长金人庆在2007年两会期间又明确表示,今年新增政府投资的大部分还要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资总规模比2006年还要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0.
县级政府承担了我国绝大部分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责任,县级也是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最终落脚点。本文运用1994—2009年中国县级社会经济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那些财政自给能力弱、财政努力程度低的县级地区获得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表明促进财政均等化是中央向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目标;2002—2009年期间,那些教育供给水平低的县级地区获得了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表明相比于分税制初期,近年来中央政府开始关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素。研究还发现,县级经济发展水平、政府人员规模与财政转移支付正相关,表明"经济效率"和维持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也是中央政府在转移支付分配过程考虑的因素。本文的发现对推进我国转移支付制度顶层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未来的改革应强化转移支付的积极效应,同时降低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