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土地财政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围绕土地所进行的财政收支活动和利益分配关系。目前,土地财政在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其弊端不容忽视。地方政府"卖地"行为造成了国有资源的流失和极大的浪费;土地财政积累了财政风险及经济风险;土地财政使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博弈,宏观调控政策大打折扣;城市化的可持续性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消耗和基本建设投资领域的巨大浪费;土地征收领域积累了大量社会矛盾。革除土地财政的弊端,要实行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明确土地收益归属和使用方向;重塑政绩考核体系;构建新的财政收支模式。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现状、成因和治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土地运作来获取收益.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金、税费收入和以土地为抵押获取了大量的收入.本文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三种基本方式和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刚  娄成武 《行政论坛》2011,18(2):73-77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土地博弈"在城郊土地管理中表现得最为突出,造成城郊土地管理困境的原因主要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主要目标存在差异,分税制的不完善,以及我国现行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尚不完善等。而化解"土地博弈"的困境在于将农民纳入博弈之中,完善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配制度,建立土地配额转让流通机制。  相似文献   

4.
分税制改革引发的土地财政与土地城市化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分税制改革的不彻底性表现在,仅仅在中央和省两级实行分税制框架,而省以下的各级地方政府则未进入分税制状态,导致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严重不匹配。与"土地资本化"相辅相成的"土地财政"便应运而生。以"土地资本化"为主要原动力的城市化,必然导致"土地城市化"凌驾于"人口城市化"之上,出现土地城市化大大快于人口城市化,以及农民工难以转化为市民,使我国的城市化被扭曲为"半城市化"。  相似文献   

5.
改进和完善土地利用:财政体制与政策方面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康 《理论视野》2006,(4):14-16
在人均土地面积为数甚低的中国,经济社会转轨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大潮却又必然带来对于土地开发的巨量需求。为了改进和完善土地利用的相关机制,财政体制和政策应当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一、深化改革,从制度上逐步消除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为了在解决好城镇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同时促进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需要在政府职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及政府间财政关系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协调和改革。首先,实行事权的合理界定及其与财政能力的匹配协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尽管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但…  相似文献   

6.
杨宏山 《理论视野》2011,(11):28-31
美国地方政府以财产税为主体税种,它主要针对不动产征税,以财产估价为计税依据。财产税为地方政府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税收来源,同时也激励地方政府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和提升公共服务。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必要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为市、县财政提供主体税种。房产税改革有利于提高土地和住房利用率,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7.
集约利用土地是"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着利用结构不合理、占用耕地现象严重、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是缺乏科学的土地规划,城市边界不定、蔓延发展,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等。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有限定城市边界、促进城市精明增长,严格执行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割断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成为当务之急。改革完善土地制度,必须遵循"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确立更加长久的土地承包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是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关于土地财政主流的解释,将其归咎于1994年起实施的分税制改革。从历史视野来看,土地财政以分税制确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为背景,却与分税制无本质的关联。2002年所得税分享改革、土地招拍挂和官员晋升锦标赛共同导致了土地财政现象。更深入考察,土地财政与分税制,均是中央与地方关系行政化的产物。因而土地财政与分税制的解决,根本上依赖于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依赖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制度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土地管理体制大致经历了城市土地国有化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两个阶段。城市土地管理体制无论从制度层面还是在运行过程中都存在诸多弊端:中央与地方土地所有权关系不明晰,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不够完善,土地隐形市场的普遍存在,试行土地年租制并不成功,税费名目繁多且征管不够规范。完善城市土地管理体制,应重新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角色和权利范围,进一步完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建立公开的土地交易市场制度,改革土地年租制,建立与城市土地使用权制度相适应的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地调控失灵的制度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农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耕地资源日益减少.对此,中央政府加强了土地调控力度,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但地方政府有与中央不同的目标,而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为地方政府规避中央的调控政策提供了可能性.在梳理现代产权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土地产权的三重分割问题,即土地国有和"全民所有"的分割,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分割,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割.地方政府实际上获得了管理和经营土地资源的直接权力,而又无需承担相应的长期后果.这一方面激励地方政府超常经营土地的行为,形成所谓"土地财政"现象;另一方面造成土地保护陷入集体行动困境.由于土地管制和市场调节双重失灵,尽管中央政府不断收紧土地闸门和信贷闸门,对土地开发市场的调控效果仍不明显,土地资源的低效率运用未见实质性改观,耕地保护压力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12.
土地出让金纳入预算的深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敏 《瞭望》2006,(44)
地方政府把卖地收入当作日常支出来源,等于一个人将卖家产收入当作日常支出来源;将土地出让金纳入预算管理,意味着中央要规范地方土地收益管理“将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纳入地方预算,缴入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土地出让收入有地方“第二财政”之称,因而这一管理体制变化引起各方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3.
刘佳  吴建南  马亮 《公共管理学报》2012,(2):11-23,122,123
土地财政是当前政府管理中的热点问题,然而学界对于土地财政的动因和引发根源尚未有一致结论。基于晋升锦标赛理论,采用2003—2008年中国257个地级市政府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从地方政府官员晋升竞争角度出发,分析了官员晋升竞争对土地财政的影响。发现,地方政府官员晋升竞争是引发土地财政的根本原因,且这一发现具有较好稳健性,官员任期与土地财政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官员晋升竞争对土地财政的影响是因条件而异的,行政首长面对晋升竞争时更倾向于土地财政;相较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官员在面对晋升竞争时更倾向于土地财政。由此得出,缓解土地财政问题的关键在于变革官员晋升模式,创新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延长和稳定官员任期是未来可能的改革路径。本文的发现对进一步理解我国官员治理模式,以及有效缓解土地财政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土地财政与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基于城市层面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土地财政对我国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了地方政府间在公共物品供给结构上存在差异的原因。实证结果表明,土地财政收入的增加显著促进了城市道路等地方经济性公共物品供给增长率的提高,而对诸如教育、医疗、卫生等非经济性公共物品供给的增长速度影响不显著,甚至显著降低了其中部分公共物品的增速。同时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与产业结构)和城市级别并不能解释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行为的地区性差异。利用国有建设用地出让成交价款作为衡量地方土地财政规模的做法进一步揭示了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偏向的财政动因;对公共物品供给结构差异的探索性分析也有助于地区间资源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5.
<正>房价泡沫远不止"土地财政"这么简单,它本质上是一种货币创造和流转的"隐秘游戏",参与者包括了权力、银行精英和影子银行投机者等等。最终,他们共同创造出一个财富分配机制的闭环。信用创造的欲望高房价背后的利益获得者,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当仁不让。但另一个利益主体商业银行,却长期被忽略。广义货币M2的爆炸式增长,这被认为是中国楼市泡沫的主因。长期以来,中央银行  相似文献   

16.
张鑫 《团结》2012,(3):47-48
目前,土地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源。与土地相关的收入有三种类型:首先是土地出让金,第二是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所带来的税费收入,第三是土地金融,抵押土地获得的借贷收入。土地财政的现象通常所谓土地财政是指土地出让金和土地交易开发产生的相关税费,这两者构成了显见的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在近十年来基本占据了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的主要部分,而土地金融,土地抵押借贷收入则是一种隐性的土地收入,其规模并不逊于前两者,是地方政府负债的主要部分,也是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1.土地出让金。土地出让金的性质,是未来50或70年地租收入的一次性收取。从下表中,地方  相似文献   

17.
贫富差距的缩小与土地财政的终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的土地财政是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地财政使被征地农民没有获得应有的收入,为房地产开发商谋取暴利奠定了制度基础,造就了众多的富豪,为官员和房地产开发商谋取非法收入提供了条件。当前已经具备了终结土地财政的财政基础。国家已经拥有了大量的财富,国家可以通过完善税法和发行国债筹集财政收入,通过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完善政府采购和投资制度以及预防腐败节约财政资金。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土地征用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失地农民现象不可避免;而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法律制度,尤其是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严重缺陷,是造成失地农民失利和政府超限征地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快土地管理法律制度、特别是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中国模式的不足:土地垄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垄断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所有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于地方政府.土地资本化的现实是地方政府基于行政权力和经济利益的追求及先天的占有优势而具有强烈的供给欲望.改变现状应确保权力人归位、促进土地使用权资本化、增强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中央政府对土地运作的监管.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以土地集中经营为主要目标的土地流转中,不少地方遭遇到来自转出土地农户的种种阻力。这些阻力与农户对土地流转的灰色预期有很大关系。这些灰色预期表现为对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总体前景不看好、土地流转后可能导致社会保障丧失、土地流转会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土地流转会给自身造成"不经济"的后果及基层政府会采取不负责任的短期行为等。只有正确认识这些灰色预期产生的现实根源,才能寻找出应对其消极影响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