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在古代福建省,有一种将棺木或船棺悬架在高岩洞穴中的葬法,文献上称为“悬棺”,又称为“架壑船”。这种葬法除在崇安县武夷山发现外,在福建省其他地区(如建阳县栏杆山,安溪县鸟石岩等地)也有。在这些葬区中,以武夷山的悬棺数量最多,流行时代最长,保留时期最久,直到现在仍有少许悬棺留存下来。所以,武夷山的悬棺葬,不仅在福建,而且在分布广泛的我国悬棺葬中,是最有名的一个。武夷山的悬棺葬传说是武夷君留下来的。关于武夷君和武夷山悬棺葬的记载,最早见于  相似文献   

2.
悬棺葬是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葬制.我国古代南方民族中的百越、干越、僚人、(焚)(音bó)人都有悬棺葬的习俗.其中,知名的有川南的(焚)人悬棺和福建的船形悬棺,规模和存留量以(焚)人悬棺为最. (焚)字最早见于《礼记·王制篇》,所谓"屏之远方,西方日棘(同(焚))".《吕氏春秋·侍君览》始作"(焚)","(焚)人野人".周朝时,(焚)人因助武王伐纣有功,被册封为"(焚)侯",在西南建立过"(焚)侯国".《珙县志》载"珙本(焚)地,(焚)人多悬棺".珙县的洛表麻塘坝和苏麻湾是(焚)人悬棺比较集中的地方,现存上万个棺桩棺孔,存有265口悬棺,悬棺离地面多数为26至50米,高者达100米,是世界上保存数量最多、最密集的地方,悬棺的周边有数百幅岩画,风格奇特,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牧马、垂钓、舞蹈、球戏、踢键等,构图简练、线条粗犷、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纪实性强,富有浓郁生活气息,形象地再现了(焚)人时代的自然环境、社会生产、民风,这里被誉为"天然悬棺葬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距惠水城三十公里的摆金公社石头寨附近,有两个奇特的天然溶洞。上洞为出水洞,过去悬棺百余具,现存棺十具。下洞为穿洞,一九四○年以前悬棺七百多具,现存棺二百多具。附近二至七里的卡喇关、杉木寨、嘎攘、鸭棚四个棺材洞共约悬棺五百多具,而今棺材散逸。这是当地苗族先民悬葬的遗址,可称为摆金岩洞悬棺墓葬群。  相似文献   

4.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在安徽省天长县天长乡三角圩水利工地近一千平方米范围内,发掘出古墓群二十一座,出土文物五百六十九件。这批墓葬的时代,除一座属战国(前四七五——前二二一年)晚期外,其余二十座都是西汉(前二○六——公元二五年)早、中期墓葬。所有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槨墓。多为南北向,形制大小不一。其中最大的一号墓,墓坑长四米八,宽三米五。各墓均以棺槨为葬具,墓口深八十公分到二米五之间。大部分棺、槨保存完整。棺内壁髹  相似文献   

5.
珙县“僰人悬棺”岩画中的球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珙县县城西南六十五公里的洛表公社,“僰人悬棺”及其岩画皆集中在这里,它是四川省1956年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僰人悬棺”的岩画,早已作了摹绘,并已发表了《四川珙县“僰人悬棺”岩画调查记》 (以下简称“调查记”)(《文物资料丛刊》2)。  相似文献   

6.
《当代广西》2007,(16):17-17
2004年5月至6月,电影《无极》剧组进入云南香格里拉碧沽天池进行外景拍摄。拍摄地位于风景名胜区千糊山片区,属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剧组在此搭建了3个临时工棚,1座取名“海棠精舍”的钢筋水泥建筑物,铺设了一条长100米,宽4米的沙石路,1座长约100米,宽2.7米的木桥,1条长约20米,宽4米的栈道。  相似文献   

7.
是谁攀仙岩,采“仙草”,以自己生命为代价救治他人性命?是谁飞崖入穴,引缰“升棺”,亲身解开悬棺升置之谜?是谁破吉尼斯纪录,在中华竞技悬空攀绳50米擂台赛中一举夺魁?他们就是由5位药农、5个同胞兄弟组成的──江西省鹰潭市的龙虎山绵延百里,峰奇峦秀,千姿百态,共有99峰,24岩,8大景区,100多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里常年云遮雾罩,仙气缥缈,李氏兄弟就生在素有“神仙衙门”之称的排衙石下李家村。李氏五兄弟出生于药农世家,祖父也是五兄弟,平时种田,金吊蓝开花季节,便集体出动,全力采集。祖父把绝活传给了父亲,父亲…  相似文献   

8.
巫溪地处渝东边陲,界邻陕西、湖北,位于渝东旅游“金三角”(奉节、巫溪、巫山)腹心地带。境内拥有以大宁河峡谷风光、红池坝高山草场、白果原始森林为代表的自然景观和以悬棺、古栈道、古镇、巫文化、盐文化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境内7大景区  相似文献   

9.
《长白学刊》2010,(1):F0002-F0002,F0003
长白山是我国与五岳齐名、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关东第一山,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长自山似于欧亚大陆东端、吉林省东南部,是中朝两国的界山,主峰海拔2691米。长自山是东北三省地区的生态屏障,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也是关东各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摇篮。  相似文献   

10.
分布在四川南部兴文、珙县、高县、筠连等县一些陡崖峭壁上的一种奇特的古墓葬——“僰人悬棺”,近年以来已成为学术界所熟知的历史文物。但是,这个“僰人悬棺”,自从三十年代登上学术舞台以来,谁是它的主人,就存在着不同的看法。1981年3月,在珙县举行的“中国悬棺葬学术讨论会上,墓葬的族属问题仍是讨论的中心课题之一。虽然会上曾有过一番热烈的争论,最后还是莫衷一是,有待继续深入。讨论中,不少同志对“僰人悬棺”的提法提出一些疑难。他山之石,获益匪浅。但对这些疑难的  相似文献   

11.
2003年2月1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一则专利发明公告:安徽省马鞍山市马金祥、朱同乐发明的“仿古悬棺吊装法揭开了我国多处放置在悬崖峭壁上的悬棺之谜”。一时间,悬棺不仅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而且令国内外考古界、旅游界人士极为震惊:他们是考古专家,还是大学教授?正当人们纷纷猜测之际,近日记获悉他们仅仅是两名业余考古爱好,马金祥还是一位卖报的退休工人。近日,马金祥这位传奇人物接受了记的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12.
《春秋》2001,(1)
山东郓城县孙楼村仍保留其五世祖孙时任明朝兵部侍郎及夫人朱氏被册封为“淑人”的诰命“圣旨”。圣旨横长2.80米,宽(即高)0.36米,由绫绢织成。全长分相等七个部分:右起第一部分为蓝色,中间织成篆字“奉天诰命”四字,字的两边是两条织成的龙,浅色,右边的龙头朝上,左边的龙头朝下,高约0.26米。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自右向左为深黄色、  相似文献   

13.
西南有悬棺。峭壁千寻,无由攀援,而半山之上,时有整齐的洞穴,土著人言为人死后存放棺材之所在。由于其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故云悬棺。而北京有古崖居,位在延庆。延庆多山,秀美居多,蓝天白云,苍茫奇美,有边塞之风。尤以松山之名,冠手同类。据云原始森林神秘玄妙,鸟鸣其中,兽吼其内,山水谐和,相得益彰。若月夜上山,则松涛阵阵,随处可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美景色,可谓得古人雅韵,其余诸山,虽不似松山之集大成,却也大多具体而微。唯古崖居个别。古崖居虽离松山不远,却风格迥异,古朴端庄,远非松山之奇。  相似文献   

14.
坂头花桥     
若山 《福建乡土》2013,(4):57-58
坂头花桥坐落在杨源乡坂头村蟠溪之上,始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清康熙和道光年间重修,清成丰三年(1853年)重建;民国之年(1911年)毁于火,3年后重建,直至十一年(1922年)才全部竣工。1968年和1982年又先后两次修建。坂头花桥是单孔木构楼阁式石拱廊桥。桥坐西朝东,全长38米,面宽7.5米,净跨12.2米,孔高5.5米,廊屋中亭高10.5米。  相似文献   

15.
回眸1945年福州沦陷时,我念小学三年级才10周岁,被日寇“派夫”到福州郊区义序修建飞机场。往事不堪回首,苦难的“童工”日子,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记忆。福州第二次沦陷时,我家居住在井大门(今日井大路)八角楼。日寇“派夫”,由保甲长通知,每户每月要出两个义务“劳工”,到义序去修建飞机场。不出工的出钱也可以,每个“劳工”出一升米一斤米),以米代钱,雇人去“劳工”。那时候,我父亲远在东北抗日战场,家里生活靠亲戚接济,一贫如洗,哪里出得起米雇人去“劳工”,我只好顶替成人出工。早上6时,由保长召集“劳工”集合整队,日本兵押着“劳工”去…  相似文献   

16.
陈传荣 《现代领导》2008,(11):18-19
“万山之祖”、“亚洲脊柱”的昆仑山从帕米尔高原一路逶迤而来.莽莽苍苍2500千米。巍巍昆仑犹如一位胸怀博大的母亲.哺育着青海的文明,她派生出来的唐古拉山、巴颜喀托山和祁连山三大支系横贯青海南北,形成万山错落、遥相呼应之势。这些大山,海拔在5000米以上,它们雪峰林立,冰雪融化,沧桑变幻,中华民族的两大摇篮——黄河、长江就从这里奔腾而出。这“江河之源”、“中华水塔”浩浩荡荡,一泻千里……  相似文献   

17.
贵州崖葬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崖葬是将死者葬在悬崖之上的一种丧葬形式,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一般又将之分作悬棺葬和岩洞葬两类.两类崖葬在贵州均有发现,分别分布在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内.通过对贵州两类崖葬的考察,我们认为悬棺葬和岩洞葬是渊源有自的两类葬习,应区别对待.贵州悬棺可纳入到长江流域悬棺葬系统中予以考察,而岩洞葬与广西岩洞葬一体,应源自黔桂山地.它们都是少数民族特殊的信仰和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摆省果里洞棺葬位于龙里县摆省乡果里村梅洞,为高20多米,宽50余米,长两公里多的巨大洞穴,洞内有序摆放着四百来具该村吴、唐、张等五姓苗族家族列祖列宗的棺材。洞内有宽敞平坦的大厅,洞口有自然形成的石门和石窗,洞口至今还保留着人工砌成的掩体石墙,墙上有了望孔、射孔、垛口,是古代  相似文献   

19.
宛西名山麦子山许圣义麦子山,位于南阳盆地西沿,伏牛山南麓,长寿山东端,地处余关、七里坪、马山口二个乡镇交界处。海拔688米,形状如走籽,孤峰壁立,早在一千四百年前为地方绅士所冠名,素有“壮顶”(武当山为“南顶”)之称,历史悠久,山水俱佳,观光旅游者称...  相似文献   

20.
一、畜牧业发达,手工业兴盛 1.“大型地下停车场”。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关中平原的雍州大地上,发现已沉睡了2500多年的21座大墓的车马坑,其中包括以号称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公墓。这些车马坑离地面15米。最大的车马坑长116米,宽25米,占地面积接近七个篮球场大(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象这么大的车马坑能藏多少车马呢?却始终未能揭晓。几年前,在陵区附近发掘了一座小型车马坑,长11米,宽3米,排列了三乘马车(古时一车四马称为乘)。如按此数推算,最大的车马坑可容208辆车,838匹马,最小的可容3辆车,12匹马。这21座车马坑共计可容1100多辆车,4400多匹马,不啻于一座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