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罚目的之价值是刑罚目的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刑罚目的的价值是在厘清刑罚目的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解和辨析其价值,以期更好地体现出其惩治犯罪、预防犯罪、维护法益之诉求.  相似文献   

2.
刑罚威慑的功利价值,是指刑罚威慑功能的发挥在实现刑罚目的方面所具有的有用性。这一问 题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刑罚威慑的功利价值的指向问题,即刑罚威慑的功利价值是以刑罚目的的实 现为价值内涵的;二是刑罚威慑的功利价值的外在表现问题,即刑罚威慑的功利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本文 认为,刑罚威慑在实现刑罚预防犯罪的功利价值方面具有廉价性的特点,它理应受到现代刑事立法和刑事司 法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3.
透过药家鑫案、李昌奎案以及吴英案,找到对他们三人适用极刑的深层次的正当性根据,这不仅是对刑法理论基础性问题的回应,也是使刑罚得到公众认同的必然选择.诚然,刑罚是国家创制的、对犯罪人使用的特殊制裁方法,是对犯罪人某种利益的剥夺,并且表现出国家对犯罪人及其行为的否定性评价,然而刑罚却是一种必要的恶.刑罚的正当性不仅有其历史必然因素,同时也需要披上刑罚法规——形式合理性的合法外衣,更需要寻求实质合理性的支持.只有实现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对立统一,刑罚正当性的规范根据才会有说服力,才会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同.毋庸置疑,刑罚正当性规范根据的背后,有着深刻的价值意蕴,即无论是站在国家、被害人还是犯罪人的立场,刑罚都是有价值的或有用的,这不仅仅是刑罚功利性的体现,也是人类功利性的所在.  相似文献   

4.
杨震 《学理论》2013,(6):104-105
刑罚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的表征,在漫长的人类刑罚史上,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刑罚,使人们饱受摧残和折磨",凌迟"把中国刑罚的残酷性推至极致。近代文明开启民智,尊重生命唤醒人权的时代不期而至,一切残忍的不人道的刑罚必将被禁止,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必将重新定位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宋冀峰 《学理论》2010,(24):200-201
我国《刑法》第69条确立了数罪并罚的原则,对审判机关正确处理数罪并罚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该条在对自由刑进行数罪并罚方面存在缺陷,条文中部分用语的模糊不清也带来了法官自裁量权过大、有违限制加重原则等问题。“标准线”理论作为自由刑数罪并罚的一种制度设计理念,可以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也并不否定法官在量刑时的主观能动性,对完善我国自由刑数罪并罚制度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监禁刑为主的近代各国刑罚体系,在矫正罪犯和恢复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日益开放的现代社会中,以监禁刑为主的刑罚运行成本在不断增加,其改造效能也有待加强。非刑罚化是对犯罪行为处罚,在不适用刑罚而采其他处罚手段能达目的时,可排除刑罚适用的责任承担方式,其运行成本相对较低,且符合刑罚发展趋势和保障人权之需要。研究我国非刑罚化的价值取向及其理论与实践基础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指导下我国刑罚种类的立法完善,应当着重对死刑进行改革,严格死刑案件的适用条件,废除绝对法定刑为死刑的规定;修改无期徒刑的规定,适当延长有期徒刑刑期,完善资格刑,以更好地实现刑罚价值与目的.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全新的刑罚执行方式,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行,是刑罚人道主义思潮推动的结果。社区矫正蕴涵着丰富的人道价值:社区矫正体现了刑罚的宽容精神;闪耀着人性关爱的光芒;以罪犯回归社会为终极目标。在实施社区矫正的实践中,社区矫正的人道价值可以通过罪犯权利保护、罪犯处遇以及生活扶助三个平台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非刑罚处罚标志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人的价值的实现,它既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的有效手段.但目前非刑罚处罚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既有理念上的障碍,也有立法和司法规范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有必要对之修改和完善,以更好地体现人本精神和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刘长 《学理论》2009,(26):62-63
和谐社会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实践价值,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非监禁刑体现了刑罚轻缓化、刑罚人道主义和回归社会的理念。作为现代刑罚的发展趋势,非监禁刑在我国将会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刑罚体系针对强人工智能体具有局限性,生命刑、自由刑、财产刑、权利刑均无法适用于强人工智能.应当适当调整刑罚体系,增设删除数据、修改程序和永久销毁的刑罚处罚方式.在适用相应刑罚时,应坚持罪刑相适应原则,遵循报应与预防相结合的二元论思想,根据社会危害性和再犯可能性的大小设置刑罚梯度.只有在强人工智能体的罪行极其严重时,...  相似文献   

12.
理学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儒学"德主刑辅"的刑罚思想。通过德刑关系的本体论解释,理学为刑罚思想提供了系统的哲学论证;通过天命与气质的人性假设,理学为刑罚指出了现实基础;通过共同向善的价值分析,理学指出了罪刑法定原则的以严为本的刑罚适用观点。  相似文献   

13.
张圆圆 《学理论》2012,(29):128-129
石刑是伊斯兰国家用来惩处通奸犯罪的酷刑,在反对残酷肉刑、反对用刑罚处罚婚外恋的普世价值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的时代,为什么还有如此匪夷所思的现象存在?这种原始的刑罚制度存在的根源是什么,是需要探讨的问题。其文化根因在于宗教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构建等。  相似文献   

14.
罪刑均衡原则作为我国刑法三大基本原则,理论中对其研究局限于刑罚论的范畴。立法上对于量刑的规定似乎已经完成了罪刑均衡的要求,使得该原则成为“空置原则”。罪刑均衡原则本质是追求罪行、罪过、刑罚三者均衡的价值目标,其既追求立法上的合理性,同时应兼顾司法上的适当性。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在于深度挖掘罪刑均衡原则的价值内涵,即人道主义价值、平等价值、人权保障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淑娟 《理论导刊》2008,(5):121-123
中国古代的刑罚执行监督制度萌芽于西周,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认真总结我国古代刑罚执行监督制度的历史经验,对建设和完善今天的刑罚执行监督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刑事和解作为一项有个案利益与价值的"好用"制度,并不等于其制度层面经得住合理性考验。刑事和解作为个人追诉主义的复归所导致的刑罚的不确定性将直接造成刑罚一般预防目的的式微,最终将导致整个刑法体系的崩溃和法治区别于人治的本质精髓的衰退。因此,仅仅根据其个案价值,刑事和解不能上升为制度上经得住正当性考验的合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陈妮 《理论探索》2001,(5):63-64
刑罚的轻缓化是一种刑事政策的实际趋向 ,它表明刑罚必然朝着文明而理性的方向发展 ;刑罚的社会化是指刑罚的运用需要体现教育犯罪人使其早日回归社会的宗旨。通过分析我国刑罚轻缓化在死刑、自由刑中的具体体现 ,刑罚社会化在缓刑、假释、管制中的具体体现 ,指出了我国刑罚在轻缓化、社会化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一般自首、准自首、特别自首三方面及三者区别、联系来研究自首的构成,从而正确把握自首。通过自首的规定,剖析自首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缺陷及应予完善方面,从而深刻剖析其在刑法中的价值取向。同时,鉴于刑法理论上缺乏对自首如何适用刑罚的研究,笔者从四个方面入手,对自首的刑罚适用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20,(3)
刑罚根据是刑罚存在、发展原因的范畴,是刑罚理论的基础。从概念上看,刑罚根据是一种价值观,是对刑罚制度和刑罚思想深入反思之后,主观统一的产物。在外延上它不同于刑罚目的、刑罚本质等概念,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外延。传统理论认为,刑罚根据存在报应论、功利论和一体论三种代表性学说。但是,这三种学说都存在缺陷,在很多方面无法自圆其说。刑罚根据应当是发展的理论,是刑罚理论与时代价值观相结合的理论阐述,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结合历史的演进过程,刑罚根据可划分为原始平等责任根据论、行为责任根据论和人格责任根据论三种理论。  相似文献   

20.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写下了大量讨论中国政治、法律问题的文字,随着该书的广为传播,对当时的法国以及欧洲思想界发生了重大影响.他对中国的专制政体下的大逆罪和"子罪父坐"进行了批评,对中国统治者区分刑罚轻重、法律与道德融合、执行勤俭国策的做法表示赞赏.他提出的不少问题,至今仍不失其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