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财新 《学理论》2011,(28):50-52
马克思主义引领着我国社会思潮的发展,完整、全面地理解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于我国市民社会研究与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面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争议,就需要在研究中在更深的层次上不断回到起点,重温经典,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作更基础的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第一次系统阐释市民社会理论著作,同时在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发展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著作中市民社会概念作进一步的梳理,能够清楚地展现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的逻辑演进历程,廓清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理论内涵,同时界定市民社会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2.
宁译锐  胡皓月 《学理论》2015,(6):32-33,38
《论犹太人问题》主要是针对青年黑格尔派的代表人物布鲁诺·鲍威尔所作,是马克思研究市民社会理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文献。在这篇文章中,"市民社会"是马克思进行宗教批判、分析政治解放、人的解放时所使用的一个概念,主要是在论述宗教解放、政治解放的过程中从宗教解放与政治解放的关系、政治解放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犹太人的世俗生活这三方面对市民社会理论加以探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概念的三个历史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前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民主化的进程中,纷纷把市民社会作为社会“民主运动”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民社会问题也引起国内学术界和理论界的日益关注。在当前的市民社会研究中,比较普遍的倾向是认为市民社会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当前就是要建立一个独立于政治的经济社会(即市民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使政治民主与经济繁荣成为可能。然而,一个重要的研究前提——它的历史过程和历史语境——被我们忽视了,实际上,市民社会概念之内涵和它的历史一样丰富和复杂,它最早是从古代的简单范畴…  相似文献   

4.
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同时也是市民衬会的三种理论形态.即古典市民社会理论、现代市民社会理论和当代市民社会理论.20世纪70年代市民社会理论研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复兴,并于90年代初被引入中国.市民社会理论是一个复杂的并且经历了重要历史变迁的理论体系,推进中国市民社会的理论研究需要对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形态进行回溯和分析,以准确理解市民社会理论,把握市民社会理论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civil soci ety"问题巴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等重大事件引发了我国理论界对市民社会问题的深入讨论."市民社会"、"公民社会"和"民间社会"都是对同-英文civilsoclety的不同译法.把这一源于西方历史经验的概念应用于具有截然不同历史轨迹和社会特征的中国社会中当作一种解读社会变迁的工具时,很可能存在问题.厘清"civil society"的概念演变,剔除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误读,正确认识"公民社会"的成长将成为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立足点.  相似文献   

6.
公共领域理论范式之所以是成立的,是因为它具有自己的学术独立性:不仅公共领域及其观念源远流长,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历史演变过程;而且现代公共领域理论也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理论内容和学术发展逻辑;同时,公共领域概念本身也具有独立于"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理论规定性.因此,把公共领域问题从市民社会理论中离析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话语加以专题性研究,具有多方面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崔云阁  郝炳艳 《学理论》2011,(29):21-22
市民社会是研究人类社会问题、研究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的一个核心概念。市民社会孕育并演进于西方,西方的市民社会理论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对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形态进行梳理与分析,可以准确理解市民社会理论,从历史的角度上把握市民社会的精神与本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市民社会无疑是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语。哈贝马斯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代西方社会现实,对市民社会思想作出了突出的阐释。在追溯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的理论渊源基础上,通过对哈贝马斯两个阶段市民社会概念的阐释,彰显了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的独特视角——文化视阈的公共领域与生活世界,并进而揭示了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问题是当今社会重要的理论问题。研究该理论对于我国政治民主化的推进,市场经济的建设以及多元文化体系的构建具有不可或缺的理论价值。对市民社会概念的梳理是对该理论研究的前提条件。研究市民社会理论的实质以及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两者的关系是提高理论认识的关键。对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关系发展模式的研究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0.
市民社会作为一个专有名词从古代西方就开始使用,其内涵的广博、深刻性在当今仍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在研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图表的形式,通过研究国内外著名学者对市民社会的理解(尤其是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理解),加深了对古今市民社会的内涵和市民社会的时代价值以及研究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张晓兰  孟玲 《党政论坛》2014,(11):28-31
“市民社会是一个具有典型西方血统的范畴,中国历史上是否出现过市民社会,中国是否具备其发育的条件,这是在中国语境下讨论市民社会时无法绕开的一个重要议题。”持否定观点的有两类:一是主要以西方市民社会理论作为问题的评判标准来看中国的现实,认为由于空间和文化上的差异必然会导致中西方市民社会形态发展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正"市民社会是一个具有典型西方血统的范畴,中国历史上是否出现过市民社会,中国是否具备其发育的条件,这是在中国语境下讨论市民社会时无法绕开的一个重要议题。"持否定观点的有两类:一是主要以西方市民社会理论作为问题的评判标准来看中国的现实,认为由于空间和文化上的差异必然会导致中西方市民社会形态发展上的差异,从而认为中国的土壤无法孕育出市民社会;二是根据中国近代商品经济长期以来仍未产生出成熟的市民社会这样的历史事实,片面地认定中国社会内部是无法产生出市民社会的。这些  相似文献   

13.
赵志勇 《理论探讨》2012,(3):155-15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又是“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当代市民社会的理论内涵进一步明确,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进行历史检视,得出中国必须借鉴和超越西方市民社会构建的经验和教训,避免国家和市民社会关系出现大起大伏的波动,并根据中国国情,借助国家的力量推动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实现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这是中国市民社会构建的必由之路.同时,也对中国市民社会理论研究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揭示了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在对近代市民社会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市民社会的最终归宿,其对我国当前"四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困境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占据农民工队伍中的大多数,他们对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塑造社会结构尤其是城市社会结构的重要力量.他们是农民工队伍中最有可能实现市民化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其能否顺利地实现由农民向市民身份及角色转变.试从我国政府责任的角度出发,揭示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困境,并探讨以期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冯洋洋 《学理论》2011,(19):51-52
安东尼奥.葛兰西被公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市民社会"概念既不同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也不同于马克思具有经济基础意义的市民社会,而是归入了上层建筑范畴。他在对"市民社会"作独特理解的基础上,阐释了无产阶级必须掌握意识形态"文化领导权"、加强"阵地战"的建设以及重视"有机知识分子"思想。其"市民社会"理论对当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4)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科学地揭示了市民社会的形成、实质及与政治国家的关系,是研究市民社会理论的重要基础。哈贝马斯的市民社会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从鼎盛到后现代的转变,对文化体系和交往行为的研究是其理论特点,"公共领域""生活世界"是其理论核心。对马克思和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二者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李海霞  王振东 《学理论》2011,(35):39-40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中,市民社会思想始终是一条重要的线索,这一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市民社会思想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以这一思想为理论基点并逐步展开,对于厘清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发展思路,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4)
纵观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市民社会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这个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从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再到近代的黑格尔、马克思等,都对市民社会思想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但是我们对各个时代"市民社会"代表性的思想家的思想做一个比较的话不难发现,"市民社会"思想在西方哲学史的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5)
"市民社会"理论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市民社会"在欧洲中世纪时期逐渐兴起,主要是指城邦国家或政治社会。随着资产阶级社会不断发展,"市民社会"理论的内涵在西方社会不断变化和丰富,无论是黑格尔、马克思、葛兰西、哈贝马斯还是其他西方哲学家都对"市民社会"思想有独到见解。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受到黑格尔的传统经济基础理论启发,葛兰西根据西方社会实践的变化过程和马克思的思想,从上层建筑的角度对"市民社会"做出新诠释。因此,将马克思和葛兰西不同的思想理论进行比较,对当代社会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